关灯
护眼
字体:

王府面馆[美食](177)

作者: 三海间 阅读记录

那能好吃吗?

秦筱筱又用她那套话术把他们迎了进来,反正还有别的点心,在这里喝一壶菊花茶歇歇脚落落汗也不冤。

有家小酒馆已经算是大柳树巷很大的店铺了,可就散这样,没多一会儿里面也坐满了。

今天对面没有施工,又是活动日,秦筱筱直接将所有扇门都打开,这也引来不少人。见里面没位置了,他们也只能站在外面围观。

有后来的问早就站在这里的:“这是有什么表演,唱歌还是弹琴啊?”

他们见中间摆了一张长条大案几,觉得肯定是要弹什么古琴古筝之类的。

有人言之凿凿,说道:“去苏城,人家的特色是吃饭喝茶听评弹,到了卫城有相声和大鼓戏,来了北城应该就是琴书了!”

他说完就有人反驳:“你看这也不像是唱琴书的啊,我觉得就是古筝古琴演奏。而且你看那个女孩那么年轻,看上去就不像是琴书演员,年轻人谁学那个啊,人家都学这种好看的!”

两人争执起来,都觉得自己说得对,众人也乐呵呵地插嘴讨论,竟然还有人说要在这里演双簧,那案几就是没蒙上台布,你没看另一边在准备面粉呢吗,双簧在前面那个脸上是要涂面粉的呀!

众说纷纭,到了后来,大家也不是为了猜对,单纯是觉得这样有氛围、有意思了。

直到姜月微搬着案板站在案几前,外面那些人还不确定她是要做什么。

里面的人也有听见外面讨论的,纷纷偷笑不说实情。

可等到姜月微端出来几个白底釉青花的小碗,放在案板前一溜排开,每个碗里分别盛着一样馅料,有一看就是炒过的核桃仁,琥珀色的桃仁似乎是挂了晶莹的糖皮,还有炒熟的松子仁、瓜子仁和杏仁,还有一个大家不常见到,有南方的游客看见,认出是橄榄仁。

姜月微又将两个白瓷碗依次排在旁边,一个碗里盛得是撒着白霜的长条状的东西,有人问她,她才回了句:“这是糖冬瓜,其实是青红丝的原料之一。”

“可这是白的啊!”

姜月微看了眼人群,又示意秦筱筱可以拿过来那碗微微泛着黄色的东西,提高音量和大家介绍:“其实原本的五仁月饼里加的并不是青红丝,也是后面广泛流传之后,大家改良了版本,有了现在的青红丝。”

“今天我们就来还原一下最初的五仁月饼,不仅五种果仁真材实料,也没有大家讨厌的青红丝。”

酒馆里早就知道姜月微要演示做五仁月饼的人听到这话后都惊讶不已:“啊,我们吃了这么多年的青红丝,讨厌了这么多年的五仁月饼,现在告诉我讨厌的竟然是个盗版!”

在外面本来不确定姜月微要做什么的,看到摆着的小碗和案板,还是不太相信,这个年轻女孩竟然不说琴书、不弹古筝古琴,竟然是要做饭?

等听到她提起五仁月饼,外面的人纳罕:“什么,做饭就算了,竟然要还原最原始的五仁月饼?!”

这里大多是北方人,还都是年轻人,对五仁月饼这种广式月饼的真正模样不怎么了解,他们自小吃的就是有着青红丝,里面混着黑白芝麻,又甜又腻的五仁月饼。

姜月微这么说,还真是让大家好奇起来了。

第圆一碗面

现在, 五仁月饼简直是声名狼藉。除了让人厌恶的红绿丝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人不会做五仁馅料。

五仁全是果仁,弄不好就会返油疲软, 果仁一股放陈了的味道,绵软不脆, 口感和味道都大打折扣。

这其中讲究不少,不仅果仁得挑上好的,就连炒制和加料都有讲究。

姜月微介绍了各个小碗里的果仁,又指着那碗晶莹剔透的肉粉色的东西说道:“这是冰肉, 一旁红色的是橘饼, 这一碗裹着白霜的是糖冬瓜。”

冰肉其实就是肥猪肉, 选好肥膘切成小块,再用酒和糖腌上七天, 七天之后再蒸上一回, 等肉丁晶莹剔透再滤去所有汁液,放冰箱里冰着就好了。

橘饼更是得提前选好皮薄的红桔, 压饼再腌制,然后还得煮透上糖浆, 还得晾晒半个月才为最好。

这些姜月微早就开始准备了, 就连糖冬瓜都是。

姜月微介绍完之后, 旁边有一桌客人忽然说:“五仁月饼里有红绿丝啊,这里怎么没有?”

姜月微这才一笑:“其实最早的五仁月饼是岭南做出的口味, 那时也没有红绿丝, 就是冰肉和糖冬瓜,剁碎之后混着橘饼搓出来的东西。”

另有人听到五仁月饼里还要加肥肉, 嫌弃道:“五仁本来就很难吃了,怎么还要加肥肉啊, 那不是更腻了?”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纷纷应和:“加了肥肉那能好吃吗?而且糖冬瓜这玩意听起来就有点难以下咽。”

姜月微看了眼七嘴八舌的众人,外面围着的人也越来越多,也没解释,直接开始用擀面杖碾碎果仁。

这些果仁选的都是上好的,例如核桃仁她还提前焯水去了涩味,晾干后又烤得酥脆,今早又复烤了一遍,才能拿出来用。

果仁碾碎,烤熟的坚果油脂香味飘散出来,离着她最近的前排一桌客人竟然能闻到坚果的香味。

那桌客人是刚才最嫌弃五仁月饼的,此时被香味吸引了注意力,不再跟旁边的人“控诉”从小到大吃的五仁月饼有多难吃,竟然情不自禁地舔了一下唇。

做完这个动作后才意识到不好,掩饰地喝了一口茶,见没人注意他才作罢。

碾碎了果仁,就要撒一些糕粉,再用猪油将材料揉在一起。

上一篇:重生之嫁仇家 下一篇:鳏夫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