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秦颂(10)

鹤华眨了下眼。

她虽得天书偏爱,梦中学习一些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便不代表她学了那些东西便能与大兄阿父一样,对国政一针见血头头是道。

她本质上仍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童,聪明归聪明,但没有聪明到近乎妖孽的程度,她听大兄与她讲解大兄与阿父的争议,法家与儒家的利弊,她仿佛听懂了,又仿佛什么都不懂。

——她不明白,既然各有利弊,那为什么不能把法儒两家的优点择出来糅合在一起,然后用两家的优点去治国理政呢?

为什么一定要分个高下?

为什么一定要水火不容?

既然百家争鸣,难道不应该是哪家好用便用哪家吗?

若是两家都好用,便两家一起用也无妨,若三家凑一起更有效,那三家一同治国也不是不可能,何必为政见不同去争个你死我活你我没他呢?

就跟她吃饭一样。

她喜欢点心,可点心不能吃太多,否则对身体不好。

她不喜欢米饭与青菜,蒸煮之后索然无味,可米饭与菜是主食,不吃不行。

一个是自己喜欢的,一个是身体必须的,两者她都得吃。

所以她主食该吃吃,点心也不能少,快到吃饭的时间但还没有吃饭的时候,她总会拿点心来填肚子。

她太小,太过深奥的事情想不明白,想破脑袋也只想到吃的东西。

——在她的认知里,法家与儒家对大秦的影响是与甜点主食对她的影响差不离的,既然她两者都能要,那大秦又什么不能同时以法儒两家来治国呢?

鹤华心中疑惑,便问扶苏,“大兄,我听不懂。”

“法家与儒家一定要分这么清吗?为什么不能法家与儒家一起用呢?”

第5章

这个问题太离谱,扶苏伸手揉了揉鹤华的头,“法儒两家的思想南辕北辙,如何能混为一谈?”

“商君驭民五法,壹民,弱民,疲民,辱民与贫民。此五法贱民伤民,将天下百姓视为刍狗走兽。”

他受大儒教导,自然不喜这种贱民之法,而是更推崇儒家之说。

“可儒家完全不同。”

扶苏道,“孟子曰,民为贵,江山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鹤华更加一头雾水,“大兄,既然儒家这么好用,而法家苛刻,那为什么重用法家的阿父横扫六合?”

“而不是重用儒家的其他国家统一了天下?”

“……”

扶苏微微一怔,被问住了。

“你看,大兄也知道法家更实用,对大秦更有利。”

鹤华道,“既然法家对咱们有利,便说明阿父的政策是没有问题的。”

扶苏心情有些复杂,“小十一觉得是大兄错了?”

“大兄也没错。”

鹤华摇了摇头,“孟子说得有道理,如果对底下的人太坏,底下的人迟早会不伺候你这个主子。”

底下的人也有喜好的,底下的人也是人。

比如胡亥兄兄身边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却没几个能一直伺候他的,但大兄身边的人却都是伺候大兄多年的老人,若是遇到了危险,他们肯豁去性命也要保护大兄。

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胡亥兄兄脾气不好,对底下的人不是打便是骂,底下的人受不了,能跑的全跑了,只有没有背景又一心求富贵的人才会跟着他。

但大兄就不同了,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无论是私人还是小宫人,大兄对他们都是和和气气的。

所以宫人们更喜欢大兄,分到大兄身边的宫人欢喜雀跃,分到胡亥兄兄身边的宫人哀叹我命休矣。

“还是要好好对底下的人的。”

鹤华道,“大兄做得就很好,大家都更喜欢大兄。”

——当然,除了阿父。

她日日接触的都是处于王朝权力顶尖的实权人物,耳濡目染之下她对朝政有一个浅显认知,知晓是大兄与阿父政见不和,更知晓丞相王绾与廷尉李斯更是针尖对麦芒,每每议事总是各执一词,争吵不休。

可那些让他们为之吵得面红耳赤的政事离她太远,也太深奥,作为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小孩儿,她的关注点是大兄与阿父不要再吵架,毕竟医官说吵架伤肝,影响寿命,而她不想让是大兄与阿父的任何一个人因为长时间的吵架而让自己英年早逝。

“唉,法家跟儒家到底哪个好,其实我也不懂。”

鹤华双手托腮,有些犯愁,“如果法儒两家能融合在一起就好了。”

“取长补短,两者都用,这样大兄就不会与阿父再吵架了。”

扶苏心头一酸,“你不想让大兄与阿父吵架?”

“当然了。”

鹤华道,“吵架有什么好的?”

“明明能好好说话,为什么要吵架?”

扶苏叹了口气,“大兄也不想与阿父争吵的,可……”

他正欲望下说,余光却瞥见怀里的小团子巴巴看着自己,一双眼睛映着夕阳西下的微红,又可怜又可爱。

扶苏看得心中一软,话头不由自主止住了,小十一才这么大一点,便要为他与皇父日渐疏远的关系忧心,甚至不止一次冒着顶撞皇父的危险来提他打圆场,作为一个合格的兄长,这不是他该做的事情。

扶苏伸手揉了揉鹤华柔软鬓发,“大兄以后会注意的,不会再像今日这般顶撞阿父了。”

鹤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那看上去温和好性,但在政治上固执已见的大兄竟真的愿意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再顶撞阿父与阿父吵得面红耳赤?

上一篇:第一凤女 下一篇:亡妻追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