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有些惋惜。
鹤华眼前一亮,对于这个人的智多近妖一扫而光。
——是了,如果能为阿父所用,这个人绝对是不亚于廷尉李斯的旷世奇才!
鹤华跃跃欲试,“但现在九州归秦,天下黔首皆是秦人,他的恨没有任何意义。”
“你现在跟他还有联系吗?我想见见他。”
“太危险,不可以。”
嬴政一口回绝鹤华的提议。
“阿父,您再考虑一下嘛。”
鹤华抱着嬴政的胳膊撒娇,“有章邯在,有亲卫在,一点都不危险的。”
“而且章邯还说了,这个人对黔首很好,不是那种滥杀的六国余孽。”
随着时间的推移,鹤华说长句子也能说得清了,“在乎黔首的生死,便意味着他知道我的重要性,知道我的重要性,便不会对我下毒手——”
“陛下,捷报!”
斥卫声音响彻云霄,打断鹤华未说完的话,“蒙将军深入匈奴腹地,斩首三千余人,擒拿匈奴王子,捕获牛羊无数!”
嬴政眼皮微抬。
鹤华瞬间将自己的坚持抛到九霄云外。
——蒙恬太厉害了!
打着绷带吊着肩膀的章邯眸光微转,看向殿外长廊处狂奔而来的斥卫。
小寺人脸上乐开花,小跑着去迎斥卫。
“陛下,大捷!”
斥卫入殿,单膝跪地,双手奉上捷报。
小寺人连忙取下来,捧给御案后的嬴政。
嬴政打开战报。
毫无疑问,这是天大的捷报,三千多颗人头对于灭六国的大秦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匈奴人来讲却是惨败,死三千,伤无数,还被掳走了王子和不知多少的牛羊,这种惊天惨败足以让匈奴人退出河南地,短时间内不敢再对中原用兵,这样一来,整个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将再不受匈奴人的侵扰,过上与中原黔首一样安居乐业的生活。
一旦日子好过,粮食什么的便可以种下了。
亩产千斤的种子适应各种地形,北地三地也能种,种开之后的粮食足以支撑当地驻军的粮食费用,以后不必千里迢迢从咸阳运粮,更不必召集黔首来服徭役。
河南地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然,河南地对大秦的重要性不止于此,未来的丝绸之路将从这里经过,骆驼队带走器皿茶叶与丝绸,换来异国他乡的各种香料与稀奇东西,一来一往,给华夏大地的商贾们带来不知几何的财富。
嬴政凤目轻眯。
彼时大秦休养生息,九州轻徭薄税,国库穷得叮当响,耗子进去都嫌穷,这种情况下,三公九卿的俸禄被他一削再削,让奢靡如王贲连鹿舌都鲜少吃。
但对于三公九卿的埋怨,他丝毫不觉得愧疚——国库没钱,小十一连衣服都少做两件,小十一尚且如此,他们怎么好意思拿那么高的俸禄?都给朕勤俭节约过日子!
但现在,事情出现了转机,又或者说,他等这封捷报很久了,此时的他急需发一笔横财来支撑捉襟见肘的国库,给小十一做几件衣服,给朝臣们补发一笔俸禄,再扶持扶持表现良好的南越之地,让他们彻底融入大秦。
“传廷尉李斯。”
嬴政一声令下,“上将军王贲。”
第41章
李斯与王贲很快入殿。
与两人一同抵达的, 还有研究种粮食的治粟内史与研究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的墨子,甚至就连因上了年龄半退隐状态的丞相王绾都被人请了过来,由小寺人轻手轻脚搀扶着, 在众人的见礼下缓缓走进殿。
小寺人引着众人入座。
茶盏与文书纷纷摆在他们面前的案几上。
“陛下想打通丝绸之路?”
王琯轻捋胡须。
他已是花甲之年, 精力大不如从前,虽还挂着丞相的名头, 但朝政已大多交给廷尉李斯来接手, 自己在家养养花, 种种草, 日子过得无比惬意。
陛下知晓他安心养老,便鲜少拿政事来烦他,只有这种对外用兵或者国政发生改变时, 才会让亲卫将他从府上请出来,听一听他的分析和建议。
王琯缓缓开口, “老臣曾听不止一次听陛下提及此事, 能被陛下时常挂着嘴边之事, 必是能改变大秦国政与民生之事。”
“丝绸之路通往万国,陛下可将中原之物远销异国他乡,然后换取异邦之物,卖于华夏黔首。”
“此路是条生财路, 只是前途未知,语言不通,若想成功将丝绸之路打开, 只怕并非易事。”
王琯轻轻摇头, “天下九州虽平, 蒙将军也夺了河南地,可不代表异国他乡不起战端, 若是其他诸国战火纷纷,陛下派去的商队当如何自处?”
王贲挑眉一笑,“丞相,这便是我今日坐在这里的原因。”
“若非陛下早已有打开丝绸之路的打算,我怎会被陛下换着法子给抓回来?”
“既如此,老夫便有几句话来问上将军。”
王琯看向笑眯眯的王贲。
王贲对王琯做了个请的姿势,“丞相请讲。”
“将军准备带多少人马?三五千?还是三五万?”
王琯一脸严肃,“将军又准备出行多久?三五月?还是三五年?”
“兵马时间无法确定,将军所行的口粮又该带多少?又是如何运输供应?”
作为一个主抓民生的丞相,他最讨厌将军们动不动便打仗,然后张口问他要人要粮,人和粮不是他凭空变出来的,得从地里长,得长时间的培养,粮食要三五年的积累,而人更要十几二十年,不是将军们一开口,他就能拱手奉上的东西。
“上将军,您莫要忘了,陛下此时的政策是休养生息,轻徭薄税,而不是动辄发动十几二十万的黔首来给上将军运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