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富婆世子妃的茍命日常(31)

作者: 易十金 阅读记录

华挽月拍拍她的手安抚,“我没事。”

秀桃被王妃的人捆粽子似的绑了起来,一场乱子终于落幕。

一行人下了山,楚王妃把黛衣拉走,将李随昱和华挽月强行塞进一个马车,下令启程回府。

李随昱一到马车上就闭目养神,看起来累极了。

华挽月在他对面,明目张胆地打量他,后知后觉发现这人的脸色有点白的过分,与此同时,她闻到了车厢里若有若无飘散开的血腥味。

她的目光变得幽深。

李随昱睁开眼,与她对上,那幽深瞬间变成乖巧柔和。

李随昱嘴角的线条微不可查的硬朗几分,“冷吗?”

华挽月摇了摇头,“不冷。还有点热。”

李随昱便拉开了马车小窗的帘子,让外面的空气进来,血腥味瞬间被冲散了。

华挽月勾勾唇角,单纯地笑起来,“殿下,念经是不是很费心神?”

李随昱很英俊,光秃秃的脑袋并未对他的英俊有分毫的减分,反而因为整张脸一览无余,放大了他五官的锋利和侵略性。

他的好看带着攻击性,那攻击性被平日里装模作样的寡淡掩饰。一旦他眼中没了做作的柔和悲悯,他就会变成一把寒光出鞘的剑,远远地看一眼,都会冻得人心尖发颤。

讲真,实在是对华挽月的胃口。

李随昱跟着她勾起嘴角,嗓音淡漠,“还好。”

华挽月探出指尖,落在他的眉心,顺着眉毛的方向描摹,“殿下眉皱得这样紧,我以为是累极了。”

那不知所起的凛然感倏忽消失了。

李随昱重新闭上眼,任她的手在自己脸上作乱,“确实有点累。”

华挽月贴心地挪到他身边,揽过他的肩膀,让他横躺下,枕在自己的腿上,“歇一会儿吧。”

一路无言地回到了华府,楚王妃过来叫他们下车,掀开帘子却看见她的好大儿在华挽月腿上睡得正香,而华挽月眉眼弯弯地对她笑了笑。

楚王妃立刻很懂地点点头,放下帘子,让外面的人都安静些。

华挽月揉揉他的耳朵,把耳朵揉到火烧一样透明,尊贵的世子殿下终于有了苏醒的迹象。

他迷糊着转了个身,面朝上,睁开了眼,静静看着华挽月。

一秒。

两秒。

不知多少个呼吸过后,他的眼神渐渐清明。

华挽月含笑:“睡得可好?”

“嗯,多谢。”李随昱起身,动作过大时嘴角抽了下。

两人一起下了马车,迎接他们的是楚王妃别有意味的坏笑。

李随昱都不带理她的,径直回了敏德小筑。

华挽月则是和楚王妃寒暄几句过后,也回了华府。

家里,华逐辰去了书院,华老爷华夫人正等着她吃饭,华挽月这一天累得够呛,随意吃了两口就回了升月阁。

他们看着她的背影,俩人对视一眼,同时长长叹了口气。

作为华家这样的标榜自己是“雅商”的家族,平日里除了做生意,还承担着比其他小商户更多的社会职责。

农民粮食多了或少了他们要稳住粮价,农田旱了或涝了他们要帮忙安抚难民,读书好的学子上不起学他们要资助,某地生了瘟疫他们要捐钱捐药,路埋了、桥塌了,他们也要出钱出力。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就像之前宋氏逼到家门口,华挽月只是哭一哭,百姓们就完全站在了华家这边。

但坏处也不是没有,就比如方知府新上任,第一个就盯上了华家,这其中不会没有因为华家声望过重的缘故。

但总的来说,华家能在渌州盘踞百年,离不开平日里积德行善攒的人品。

第 20 章

华家慈善相关事宜有专门的“修德馆”在运作,平时是华夫人和华挽月一同管理统筹。

说是这么说,实际上华夫人只是坐镇的吉祥物,杂七杂八的事项全是由华挽月经手安排。

连日大雨带来的后果是石河决堤,河道下游多个城镇村庄被淹,一年奔波种下庄家作物功亏一篑。

华挽月早已命人在城门口准备了施粥的摊子,还有供难民住宿的营帐。

这些事情往年都是华家和知府一起设置,但老知府已经卸任,方知府显然还没有老知府的觉悟,这些事便都落在了华家身上。

除了救灾事宜,华挽月这两天还忙着亲事相关的事,试嫁衣、挑凤冠,还要熟悉流程。

亲事安排得太紧,等她有了点喘息之机,已经是婚事前一天。

逆流而上的难民和顺流而下楚王爷一同到达渌州城门。

楚王妃在城门口迎接,聘礼箱子开头已经进了敏德小筑,尾巴刚入城门,不可谓不壮观。

失去家园的难民捧着粥碗,蹲在路边,看贵人们为一场婚事极尽奢华,口中白粥味如嚼蜡。纵然心中万般念想,到了嘴边只剩一声幽长的叹息。

华夫人也没想到楚王府准备的聘礼比她和楚王妃商量的还要多,急忙又找出嫁妆单子,添了二成上去。

楚王府以正妻之礼迎娶华挽月,华挽月心中自然感激,想起从流金舸上拍卖下来的珊瑚挂珠还在自己这里,便约了李随昱出来。

两人约在城内最大的酒楼延云楼见面。

二层的包间装饰典雅,面朝城内的石西湖,湖面浮光烁金,湖边杨柳依依,街上熙熙攘攘,是个难得的大晴天。

华挽月身边跟着黛衣,李随昱则是自己来赴约。

黛衣看看两人,很自觉地在门口角落的地方猫下,假装自己不存在。

华挽月在窗边坐下,看着他道,“明日就是婚期,世子殿下可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