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便问凤宁身侧的小宫女,“陛下确有此旨?”
小宫人当时被柳海斥得远远的,具体端地听不真切,但皇帝最后咆出的那句话却是震耳欲聋,她如实道,“禀嬷嬷,陛下原话是‘滚,有多远滚多远,朕再也不要见到你’。”
赵嬷嬷满意了,循例遣人去了一趟司礼监,柳海与黄锦不在,是另外一位秉笔在值,赵嬷嬷的人询问经过,那位秉笔就回了,李凤宁确实犯了皇帝忌讳。
既如此,按章程办事便可,换做是寻常的宫人,得了这样一句话,即便不死也得没入冷宫,但这批女官不同,因着是官宦贵女出身,预备着给皇帝做妃子的,万不能真当宫人对待,礼部明言,只要没犯诛九族的大罪,那么这批女官最严的处罚也不过是发落回府。
真正的罪名柳海瞒的死死的,凤宁也绝口不提,赵嬷嬷不知内情,便按寻常罪行处置。
赵嬷嬷决心替太后出气,除掉这颗眼中钉,毫不犹豫便给了凤宁一块白牙牌,任何一位被遣出皇宫的宫人均领白牙牌出宫,凤宁看着那块出宫的通行令,纳罕地眼泪都滑出来了,赵嬷嬷只当她舍不得出宫,便笑道,
“姑娘别耽搁了,宫门马上要落钥,趁着天色还没彻底暗下,回了府还能赶上一口热饭吃。”
凤宁拿着牙牌回到了延禧宫。
万寿节结束,忙了一阵的女官被许休沐一日,这会儿姑娘们早走空了,凤宁回到自己的厢房,收拾行装。
入宫时本就没带多少衣物,收拾起来倒是简单,贵重物品全部锁去了养心殿西围房,延禧宫只留有几身换洗的衣裳和几册书。
时辰不早,容不得凤宁耽搁,官服换下,整整齐齐迭于一旁,只捡着寻常爱穿的几身旧衫,将乌先生赠予她的几册书绑好,囫囵塞入一个包袱,就这么出了门,寻了一遭,不见卷卷,凤宁顾不上了,塞些银子给守门的小内使,
“还请公公帮我照料卷卷,待得了机会,我请佩佩将它带出来。”
凤宁人美心善,守门的小内使没少得她的好处,自然是欣然应允。
就这样,凤宁迫不及待往东华门奔,赶在天黑落钥时,奔出了甬道。
生怕有人追她似的,凤宁跑得急快,她一口气从东华门奔至前面的东安门,快到甬道口子时,险些要扑一跤,她扶着红墙张望东安门外的光景,今日是万寿节,沿街四处挂满了大红灯笼,一盏盏错落有致照得长街如流光溢彩的灯河。
沿街酒肆林立,一张张笑脸从旌旗下探出,朝她露出温融的笑,
“姑娘,住店吗?咱店住一晚赠一迭盐水花生,住两晚,赠一小碟牛肉干。”
不等他说完,对面那人扔帕掷声,
“去去去,你看这位姑娘气度不俗,该是打皇宫里出来的,哪像是住店的商旅,”对面一梳着长辫子的叫卖,热情朝凤宁招手,“姑娘诶,快些来我家店里,时辰不早,五脏庙饿坏了吧,咱店有新鲜出炉的馄饨,刀削面,肉夹馍,一个管饱,您尽管尝一尝,不好吃不要钱。”
凤宁腼腆地抱着包袱,像是误闯繁华的林间小鹿,茫然地张望四方。
仿佛不知从哪来,也不知要往哪儿去。
甭管了,这个时候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西北面,就是最大的慰藉了。
她吸了吸鼻子,朝着叫卖重重诶了一声,叫卖将人迎入厅内,凤宁寻了个靠窗的席位。
不一会,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呈上来。
唯恐凤宁热,叫卖用碗装了几块冰块搁她面前,还温声嘱咐道,
“烫,姑娘慢些用。”
天暗了,灯市的繁灯夜景给青云镶了个边,她隐约瞧见深幽苍穹下云卷云舒。
人这一生哪,就该像云,自在由心。
出宫了,学了一身本事出来,该她李凤宁闯天下的时候了。
边吃,泪落了一脸,滚烫的泪珠滑下随着面条被嗦入嘴里,不知是酸的甜的,辣的还是咸的。
快慰亦有,难过也不少,朝夕相处一年,那些情愫不是说扔就能扔的t。
只是那些于凤宁而言,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从吃下那颗避子丸开始,她便已做好离开他的准备,至于伤口,交予时间,会慢慢愈合。
不,不能称之为伤口,她愿称之为,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际遇。
面嗦至嘴里,慢慢熨烫着五脏六腑,凤宁含着泪花填饱肚子,启程出发。
店家的掌柜见她年轻貌美,恐夜里不大安全,吩咐管事送她去相熟的车行租车,凤宁花了一角银子这就么回了喜鹊胡同。
照旧先去了乌先生的学堂。
第一下没敲开门扉,等到第二声脆生生的先生唤出口时,门扉忽被人从里头重重拉开,一道清瘦的身影奔出,从乌先生惊愕的模样看得出,他几乎是冲出来的,看着半夜而归的凤宁,脸色数变,
“凤宁,你怎么这个时辰回来了?出什么事了?”
连忙侧身将她往里让。
凤宁抱着包袱进了门槛,回望他一眼,笑道,“先生,我被陛下发配出宫了。”
她这话说得轻松,可眼底沁着那抹悲伤却浓郁地化不开。
乌先生面色凝重,仔仔细细打量她,“你犯了何罪?陛下可有罚你?”
凤宁知道乌先生担心什么,摇头道,“至于何罪,先生就别问了,总之,我回了府,往后再也不会入宫了。”
乌先生的心忽然抽了抽,他什么都没说,先将门栓插上,领着她上了横厅。
许多事看破不说破,前段时日凤宁没日没夜译书,乌先生便知少女有了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