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鸾春(259)

又是啪的一声,柠柠的小凳子也一歪,柠柠滑坐在地上疼得直呜呼。

太子吃了一惊,打他就算了,连妹妹也舍得下手啊。

片刻凤宁回来了,跨进养心殿正殿,瞥见两个孩子跪坐在桌案后,小脸皱巴巴地可怜兮兮望着她。

“这是怎么了?”

孩子们齐齐摇头。

“回娘亲的话,没怎么。”

裴浚也在这时终于睁开眼,坐正身子,云淡风轻望着她,

“回来了。”

凤宁眼周依然有湿色,绕过孩子们来到他跟前,

“嗯,先生犯了肺疾,我方才吩咐太医跟着去他鸿胪寺了....”

凤宁絮絮叨叨与他说起乌先生的经历。

裴浚耐心听着,他当然知道凤宁对乌先生无男女之情,可男人嘛,总归不希望自己女人心里挂念别人。

趁着夫妇二人说话的空档,柠柠和太子小脑袋凑在一块,

“养心殿的凳子这般不好使吗,哥哥武艺超群,怎么也摔了?”

太子哭笑不得,也不看看是谁出的手?

“凳子的事你就甭问了,记住,乌先生三个字往后不许提。”

“为何?”柠柠睁大眼睛。

太子神神秘秘道,“别问了,保命要紧。”

柠柠迷迷糊糊点了头。

一晃到了三月二十,这一日京城人满为患,大街小巷均被宝马香车堵得水泄不通。

礼部和户部将东南面一个硕大的马球场改造成一个临时商贸集会,集会将持续半月之久,供各国与大晋签订贸易单子。

清晨凤宁陪着裴浚在奉天殿接见各国使臣,并在午时赐宴群臣。

到了晚宴就随意了,凤宁留下一些相熟的女眷吃席,这里大多是当年一道入宫的女官。

女官们如今各有千秋,杨婉寻到一儒雅书生,夫妇二人相伴开办学院,王淑玉后来嫁去了金陵,这一次陪着夫君回京参加商贸会,被凤宁宣召入宫。

这是自凤宁当年离宫后,女官们第一次聚得这么齐,少不了一番诉衷肠,诸位在交泰殿把酒言欢,无比豪爽。

杨婉不同了,她不再那般面面俱到,而是无比闲适地擒着酒盏看着大家闹。

王淑玉那是那副爽朗的性子,见谁都有话说,忙着跟章佩佩划拳。

杨玉苏如今是当家主母的范儿,反而替凤宁操持酒宴,哪个都不怠慢。

梁冰默默喝了几杯酒,转身问身侧的小内使,

“公主殿下呢?”

“被太子殿下带去午门玩呢。”

凤宁被王淑玉和蒋文若拉着,一左一右问起了当年在西域的事。

梁冰见她顾不上喝茶,悄悄给她斟了一杯醒酒茶,推到她跟前。

一张张活生生的笑脸渐渐在岁月的风霜里褪去颜色,却不曾褪去风度。

她们风华依旧。

花香正浓,四周均有焰火腾空,酒席更酣了,倏忽间,东厂提督黄锦打前庭过来,进殿给凤宁请安,

“娘娘,百官与使臣在正阳门外给您献寿礼,陛下宣娘娘与诸位夫人过去呢。”

正阳门前有一道十分宽阔的御道直通京城正南门,这一条街也叫正阳门大街,此刻御道左右禁卫军林立,诸多百姓纷纷挤在两侧看热闹。

皇后喜爱焰火已不是秘密,有各式各样的花车当街表演,全城的烟火商照旧在城郭给凤宁放烟花。

凤宁由宫人簇拥上了正阳门城楼,也就是当年她发嫁之地。

灯火涟涟照亮了大半片天空,人声鼎沸,远处花车上的敦煌飞天舞女正摇曳着曼妙的长袖,长袖撞击擂鼓发出阵阵争鸣,惹来围观百姓连连喝彩。

凤宁抬首四望,城楼四下无人,唯独一道巍峨的身影矗立在最前,兴许是为了帝后安虞着想,城楼并未着灯,黑漆漆的,连着那人也一身玄地金织蟒龙纹长袍迎风而立,

凤宁提着裙摆缓缓来到他身侧,

“陛下,臣妾来了。”

她极少自称臣妾,可每每称这么一句,甜软清脆,都能令他心悸。

裴浚回首,目光在她柔和的面颊定了一会儿,伸手牵住她,

“凤宁,快来瞅一瞅百官给你准备的寿礼。”

他手掌宽大而温暖,被他握着,有一种心定的力量。

凤宁眼神柔柔,“陛下三十大寿都不曾这般大办,何必为了我兴师动众?”

裴浚一手负后,一手牵着她,双目漆黑平静,“你等会瞧就知道了。”

凤宁便不再多言。

少顷底下传来礼部官员唱名。

“留都南直隶敬献贺礼一份,恭祝皇后娘娘芳辰。”

话落,便见两名侍卫在正阳门街道最西面矗立一根硕大的灯柱,

凤宁好奇道,“这是什么?”

裴浚目色深深笑道,“用南京云锦织出来的彩柱,里面藏着宁州发掘的一种矿藏粉末,此等粉末搁在灯柱里,白日吸光,到夜里便可发光。”

只见那彩柱安上后,果然瞧见一段流光从灯柱顶端往下倾泻,光芒并不浩瀚,却如同萤火虫般很是惊艳。

“山东布政司敬献贺礼一份,恭祝皇后娘娘芳辰。”

又是一截光柱挨着方才那根排列,只是这根光柱形状不同,如同猫尾似的,扫出一片光影。

凤宁眼神一亮,瞧得津津有味。

“这又是什么?瞧着光泽似乎沉淀一些。”

裴浚介绍道,“这是山东省特产的一种棉布,格外柔软清透,以之绣成一条龙尾。”

凤宁明白了,“这是各省布政司以当地最有名的丝织绣出来的灯柱?”

裴浚颔首,“对,有的是织绣,有的是雕刻,均是各省最引以为傲的工艺。”

上一篇: 错嫁第九年 下一篇: 女主对此感到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