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腹黑相公美如花(1119)

作者: 蓝莓味果酱 阅读记录

叶清清狐疑的看着他,「去哪?」

沈从安道:「有惊喜。」 loadAdv(5,0);

叶清清一头雾水,沈从安拉着她,走在曲折的山道上,很快到了如太妃的小院前。

叶清清拧眉。

季鹰已经守在小院门前了。

「看过了?」沈从安问。

季鹰道:「看过了。」

叶清清眉头紧锁,轻轻跟在沈从安后面,二人进了小院。

如太妃一脸恍惚的坐在屋子里,脸上全是震惊。

蒹葭乖巧的侯立在一边,也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季鹰大哥带着如太妃出去了一趟,回来太妃便魂不守舍,似乎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蒹葭也不敢问,见到叶清清二人,眼前一亮,「世子妃,世子爷,你们来了。」

叶清清笑着点头。

熊大后来几经波折,终于查清,蒹葭确实便是他们被卖掉的妹妹。

三人已经正式认了亲。

如太妃抬头,神色复杂,欲言又止。

沈从安挥挥手,众人退下,屋内只剩下三人。

如太妃低声问,「那……是谁?」 loadAdv(5,0);

沈从安道:「楚王世子。」

「楚王世子。」如太妃喃喃了一句,「竟然是楚王府的世子。」

她脸上出现恍然的神色,似乎是想明白了什么。

叶清清秀眉微拧,静静地坐着。

如太妃看着沈从安,「你们……皇上发现了?」

沈从安坦然道:「只是对他的身份存疑,但查了几天,并没有查到什么,才想让太妃看看。」

太后对楚承嗣太过特别。

「太妃,可是知道什么?」沈从安问。

如太妃沉默。

屋内寂静无声。

良久之后,如太妃轻轻叹了口气,「我并不知道,只是楚王世子,太像了。」

如太妃陷入回忆,「先帝最后一次南巡……」

先帝是个会享受的。

他在位期间,常常会大张旗鼓的到各处巡视。

那是先帝在位时的最后一次南巡,也是此次巡视,拉开了后来的腥风血雨。当时如太妃颇为受宠,在随行人员中。 loadAdv(5,0);

如太妃平静的讲述着,已经二十年,她以为自己早已忘了,原来却记得清清楚楚,「当地官员进献了一位舞姬,人美舞也美,先帝很是喜欢,当场封了美人,还赐名若雪……」

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南行几个月,先帝独宠雪美人。回程途中,出了事。

「据说是先帝捉奸在床,雪美人和太子赤身裸体抱在一起,太子还承诺雪美人,待他日后登基为帝,会封雪美人为妃……」

叶清清和沈从安对视一眼,眼底都有些震撼。

太后生有一子一女,太子比楚王妃大几岁,那时已经娶了太子妃,并且育有一子。

小太孙不到两岁,刚生了一场大病,不敢让他奔波,留在了京城,太子妃留下照顾他。

若是太子妃跟着,也许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祸事。

如太妃并没有亲眼目睹抓奸现场。

他们回程走的水路,在船上。那日先帝晕船,有些不舒服,没有召雪美人侍寝。

到半夜,如太妃都已睡下,船上突然嘈乱起来。

【麻烦您动动手指,把本网站分享到Facebook脸书,这样我们能坚持运营下去】

第1003章 她想做什么?

loadAdv(4, 0);

如太妃没出门,让随行的宫女出去打听,便听说是雪美人和太子私通,被先帝抓了个现行。

先帝大怒,提刀要砍二人。

被闻讯赶来的太后拦下。

太后苦劝,跪下哀求许久,先帝怒火不减,当场打了太子三十大板,还要废去他的太子之位。

然而没等到先帝下召废太子,太子便因伤口感染,伤势加重死了。

三十大板,其实并不算很多。

按理应该没什么事,起码要不了命。

可不知怎么,太子当天夜里就发起了烧,屁股上伤口化胧,人昏迷不醒。

虽有随行太医,但药备的不齐全。刚开始,先帝以为太子是装的,不许停船靠岸。又挨了一两天,直到太子都烧糊涂了,太后真的急了,先帝才让靠岸买药,可惜,已经迟了。

太子就那么去了。

先帝也始料不及。太后更是发了疯。

太子身死,已是让太后疯狂。

几日后,到了京城,才踏上岸,便得到消息,太孙突发急症,已于两日前病故。

算算时间,只与太子隔了一天。 loadAdv(5,0);

接连丧子丧孙,太后精神都有些恍惚,整日里浑浑噩噩。

后宫妃嫔连带先帝,皆以为,太后是受打击太大,一蹶不振了。众妃嫔皇子直接无视太后,争夺起太子之位。

太后是受了刺激,但她没有颓废,反而开始了大杀特杀。

妃嫔,皇子,乃至先帝,太后完全杀疯了。

虽然从没有人敢说先帝的死和太后有关。

但身体一向康健的先帝,短短几个月内,便一命呜呼。

要说其中没有太后的手脚,如太妃是不信的。

再后来,先帝死了,一众妃嫔皇子也死的差不多了,太后扶持了如今的皇上登基,开始了她一手遮天的岁月。

对于那段历史,叶清清和沈从安虽也了解过。

可还是第一次,听到当时身处其中之人,如此详细的讲述。

叶清清不由咂舌。

某种程度来说,她还是挺佩服太后的。

要知道,那时候的魏家,可不是后来的魏家。

能给太后的帮助并不多。 loadAdv(5,0);

上一篇: 春鸢 下一篇: 青史为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