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腹黑相公美如花(209)

作者: 蓝莓味果酱 阅读记录

低头扯着手绢不说话。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赵言蹊和他的诗上,紧跟其后的沈从安诗句被读出来时,众人一时没反应过来。

等到小厮读出名字了,才有人揉揉耳朵,问,「刚才那是谁?」

「沈……沈从安,那个残废。」

「他不是只读了几个月的书吗?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句?」那人不相信。

已经读出来的诗中,沈从安只比赵言蹊略差。

男眷那边,冯峻也惊掉了下巴,他怒瞪着沈从安,「你作弊!」

沈从安淡淡一撇,「证据呢?」

冯峻哑声。

loadAdv(5,0);

罗晏秋道:「这人又不是狗,可以乱吠乱咬人。做人,说话是要讲证据的。」

沈从宣冷哼一声,「二哥,你自己都承认只读了几个月的书,如果不是作弊,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诗来?」

沈从安轻笑一声,声音清冷如玉,「你不能,不代表别人也不能。」

赵言蹊哈哈一笑,「别用你的无能,和从安的天分比。」

「他就是天资聪颖,只读几个月的书,也比你这读了十几年的人厉害,怎么样,不服气啊,不服气憋着!」

赵言蹊的话像是一巴掌狠狠的打在了沈从宣的脸上,他的面色变化不定,眼神中充满了怨恨和怒火。

第190章 落水

loadAdv(4, 0);

「我不信!」沈从宣咬牙道。

「谁管你信不信。」沈从宣数次找茬,赵言蹊对他没有好脸色,「诗都是现写的,那么多人围观下,从安能作弊,你当大家的眼都是瞎的吗?!」

「那一定是他,事先请别人写好。再抄写下来,装成自己的,欺世盗名!」沈从宣叫道。

沈从安冷声道:「先提比试的人是你,出题目的是李大人,难道我可以未卜先知吗?」

「愿赌服输,三弟。」

「我不服!」沈从宣仍道。他自己就是先前做的准备,便觉得沈从安亦是如此,非要逼的沈从安承认。

李大人见这边吵的厉害,走过来一问。让小厮把沈从安写的诗拿来,在众人面前展开,「只凭这手字,我相信沈公子。」

诗可以作假,字总不能吧。

能短短时间练出这样的一手字,能写出那样的诗,也不足为怪了。

看清上面工整有力的字迹,先前还怀疑的众人沉默了。沈从宣更是嫉妒的红了眼。

怎么可能?!

沈从安,一个残废,从来没被他放在眼里过。不如赵言蹊就算了,怎么可能不如一个残废! loadAdv(5,0);

沈从宣心里惊骇滔天,尤不死心道:「字写的好,不等诗也作的好。」

李大人眉头皱了皱,声音沉了几分,「既说沈公子作弊,拿出证据来。空口污蔑,不是君子所为。」

沈从宣脸一白,这才意识到面前的人是谁。

李大人给台阶,他不顺着下了,还继续死缠烂打的较劲,只怕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明年县试的主考官就是李大人,沈从宣连忙平复心绪。

他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人,当即给沈从安赔罪,「二哥,是我不好,我只是一时激动,没有怀疑你的意思。」

剩下的几首诗平平无奇,全部看完后,李大人几位裁判按好坏排序,贴出来,供大家欣赏。

赵言蹊当仁不让的放在第一位,沈从安第二,罗晏秋第三,冯峻最后一个。

第四的沈从宣无人注意。众人都被前三给吸引了,讨论最多的就是赵言蹊和沈从安了。

冯峻偶尔也会被拿出来说一下,当然,说的不是好话。

精心准备的沈从宣,风头全部抢光了。他一口牙齿都快咬碎了。

比试之后,寿宴正式开始。李老太太也不敢作妖了,老老实实的盛装出席。虽然脸色不太好,好歹挤出两分笑,撑着走完了整场的宴会。 loadAdv(5,0);

宴会结束,散场。出宴会厅要经过一段水廊,大家三三两两走在一起。叶清清一行人走在前面,水廊边上的护栏不高,只到小腿肚。

叶清清走在靠水那一边,冯氏母女三人在后面,见到此情景,冯氏眼神一闪,对着冯诗妍使了个眼色。

冯诗妍没明白,还很奇怪,「姐,你眼睛怎么了?」

冯氏,「……。」

为什么她的一双弟妹都这么蠢?

暗示是不成了,冯氏把冯诗妍拉到身边,低声说了两句。

冯诗妍连连点头,「我也正想给她一个教训呢。」

她带着丫鬟春柳摇摇摆摆的往前走,故意往叶清清附近靠,走的近,指着河里的一块石头道:「你看那块石头真好看。」

边上的姑娘看一眼石头,再看一眼冯诗妍,往一旁退开两步。

这冯小姐怕不是有毛病,一块光不溜秋的石头有什么好看的?

后头的冯氏简直要气死,后悔让冯诗妍去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让她自然点,她也自然的太过刻意了。

冯诗妍还在往叶清清边上凑,叶清清其实早看到她了,不仅她,孟萱几人都发觉了。只没说,不动声色的防着她。 loadAdv(5,0);

冯诗妍觉得自己伪装的挺好,伸出脚,想去踩叶清清的裙摆。叶清清的裙摆到脚踝,又不拖地,不好踩。踩了几次没踩到,冯诗妍气的直接伸脚去绊她。

叶清清一脚踩上去,冯诗妍「啊」的一声惨叫,「我的脚!」

叶清清捻了一下,疼的冯诗妍倒抽了一口冷气,这才慢悠悠拿开脚。

开口就是怪她,「你怎么走路的?脚放在我脚下,差点把我绊倒,吓死我了。」

叶清清拍着胸脯,一副怕怕的模样。

上一篇:春鸢 下一篇:青史为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