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腹黑相公美如花(443)

作者: 蓝莓味果酱 阅读记录

叶清清用眼神示意荔枝,荔枝全当没看见。她早憋了一肚子火气,此刻倒豆子般噼里叭啦全抖了出来。 loadAdv(5,0);

众人听的神色沉重,叶清清只好道:「我这不是没事吗?」

沈从望嘟着嘴,「宫里果然不是好呆的地方,大嫂你以后就别去了。要去就让大哥一个人去好了。」

沈从安,「……。」

亲弟弟啊。

沈如月则是心疼的拉过叶清清,孟萱让人端来一盒糕点,放在叶清清面前,「清姐姐,这是你最喜欢的三香斋的糕点,今天我和月儿专门去买的。」

「你吃一点,压压惊。」

沈如月也点着小脑袋。

看着她们一个个关切的模样,叶清清不由一笑,拿起一块核桃酥,正要放进嘴里,忽然鼻子动了动。

眉头皱了皱,叶清清拿着核桃酥,放在鼻尖仔细闻了闻。

「怎么了?」孟萱不解。

沈从安却是眉目一沉,「有问题?」

孟萱和沈如月,立时紧张的了起来。

叶清清冲两人安抚一笑,问她们,「你们吃了没?」

沈如月摇头,「想等大嫂回来一起吃。」

三香斋是京城最好的糕点铺子,每天生意都很是火爆,叶清清吃过一次他们家的糕点,很是喜欢。 loadAdv(5,0);

早上沈如月和孟萱出门买东西,排了小半个时辰的队,才买回来两盒糕点。就等着叶清清回来一起吃。

叶清清这才放心,又叹了口气,「里面加了东西。」

「毒药。吃了不到一个时辰就会毙命。」她就是看大家都没事,猜到众人都没吃。

孟萱惊呼一声,「怎么会?」

沈如月吓得小脸惨白,慌忙解释道:「大嫂,我们不知道……」

叶清清拍拍她的手,嗔怪道:「我还能怀疑你们?」

沈如月双眸泛红,便是叶清清不怀疑她,她心里也自责不已。若是刚才叶清清直接吃了下去……

她就是死了也不能原谅自己。

孟萱喃喃道:「不可能啊。我们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的。怎么会被人下毒?难道是三香斋?」

她气冲冲道:「我要去找他们!」

叶清清忙拦住她,「应该不是三香斋。你们仔细想想,有没有发生别的什么事情?」

孟萱皱眉苦思。

寒雨却惊叫道:「我提着糕点上马车时,被人撞了一下。」 loadAdv(5,0);

孟萱也是想了起来,「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食盒掉在了地上,一个三十左右的妇人,捡起来递回来的。」

「当时那小姑娘吓得不轻,一直道歉,食盒盖子虽然打开了些,但糕点没事,我们就没追究。」

孟萱懊恼道:「一定是那个时候。」

那小姑娘穿着粗布麻衣,瘦瘦小小的,沈如月三人心地善良,见糕点没事,并没有责怪她,反而安慰了小姑娘一通,见她似乎生活困难,还给了二两银子。

小姑娘拿着银子感恩戴德的走了。捡食盒的妇人还夸她们,行好事,必有福报。

想到这里,孟萱恨的牙痒痒,「看着老实本分,竟如此恶毒。」

叶清清捏着核桃酥,冷笑一声,「还真是处心积虑。」

她在宫里,刚受了几次算计,回到侯府,正是放松的时候。这糕点又是沈如月买回来的,她决不会起疑心。

如果不是她懂医术,闻惯了药味,鼻子尖些,一下子就闻出了味道有些不对劲,还真不一定能躲过去。

陆沉瞧着那糕点,吩咐道:「装好,给萧王送过去。还有今天在皇宫里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都告诉萧王。」 loadAdv(5,0);

沈从安眉头动了动,没有说话。

福伯亲自提了食盒到了萧王府,管家领着福伯到了书房,萧王正在看公文。

「王爷。」福伯道。

「嗯。」萧王抬了下眼皮,「有事?」

福伯提起食盒,「这是侯爷让老奴送来的。」

萧王扫了一眼,眉头一皱,「里面是什么?」

「三香斋的糕点。」福伯道:「是月儿小姐买给少夫人吃的。」

萧王知道,月儿就是沈如月。他挑了挑眉,以为是叶清清专门叫人送给他吃的。

心里还觉得叶清清挺懂事。

「拿过来。」萧王声音放柔了几分。

管家接过食盒,递到桌子上。萧王打开盖子,拿出里面的核桃酥,拿起一块,就要往嘴里塞。

福伯幽幽道:「王爷,不能吃,有毒。」

萧王,「……。」

这莫不是敌人派来的刺客吧?

萧王扫了眼卖相很好的糕点,狐疑的撇了福伯一眼。

福伯轻咳一声,把今天叶清清在皇宫里遇到的一切,吃糕点的经过,事无巨细的都复述了一遍。 loadAdv(5,0);

萧王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来。

福伯恭敬的垂下脑袋,「侯爷让老奴问萧王一句,一月之期,已过了小半,萧王这边安排的怎么样了?」

「一日不能名正言顺,沈公子和少夫人一日便是别人案板上的鱼肉,什么人都能来踩一脚。」

这是福伯来时,陆沉私下与他说的。

萧王眉目冷凝,似千尺寒冰,声音更是冷的如同结了冰渣子,「回去告诉侯爷,请他放心,本王说话算话,绝不会食言。」

「今日之事,以后绝不会再发生。」

第404章 萧长策

loadAdv(4, 0);

接下来的几天,叶清清小日子又过的悠闲起来。思兔

经历了糕点一事,侯府众人吃食上变得更加谨慎起来。每天入口的东西,都会先用银针检测一遍,确认没毒之后才会吃。

上一篇:春鸢 下一篇:青史为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