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世山河(探案)(333)

作者: 桥尘 阅读记录

北寰言从衣袖里拿出一封信,递给齐丘:“齐大人先看看这个,看完我们再往下议。”

齐丘弄不清楚北寰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木讷地接过来,先看着。

北寰言垂眸喝茶。

齐丘趁着北寰言喝茶的功夫,认真打量他。

这少年生得一副好模样,充耳琇莹,会弁如星①。

北寰言抬眸对上齐丘的目光,低声问:“怎么了?”

齐丘连忙摇头,去看手上北寰言递过来的信。

北寰言的字很好看,有临太傅的影子却又不完全一样,自成一派,很难模仿。

齐丘来回做了几个深呼吸,才静下心来,开始逐行扫视。

北寰言给他的是策论。

上面写得是如何安置那些在与西域战争里遗留下来的那些战死的将士们的家属、父母、孩子。

北寰言觉得这些人应该由州府造册,呈给朝廷,让朝廷按照人头或者户头每年由户部拨款,发放慰问银钱与粮食。

齐丘不明白北寰言的意思,蹙眉道:“言少卿这是……”

“这本就是朝廷应该做的事,赡养那群老弱妇孺不是你们三府之责。”北寰言认真道,“我给齐大人这策论是为了西境长治久安。把这些恩惠让给朝廷,才是正理。”

齐丘不懂,为什么北寰言忽然跟他说这事。

在这事上,西境有西境的顾虑。

西境远离许都,许都现在对西境是什么态度,他全然不知。

很多事他想说却又不敢说。

北寰言见齐丘欲言又止,便道:“我知齐大人是西境五州好官。今年我在许都,翻看六部册子见过齐大人功绩。您是个体恤百姓,为百姓做事实的好官。我相信您的初衷,但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救济战死将士们遗留下来的家人这件事,很容易让有心之人拿住把柄。”

齐丘放下手中信,沉默许久,才道:“言少卿,西境是不是惹上什么麻烦了?”

北寰言深吸一口,心里暗自盘算着要不要跟齐丘透露一些细节。

齐丘道:“有些话摊开了讲,才能讲明白。”

北寰言道:“齐大人请说。”

齐丘道:““朝东门”以后,朝廷对军门态度众所皆知,西境没有节度使,兵部没有管事的人。

“西境军营里没有人有品阶够资格把折子呈到御前。

“言少卿这策论上提到的人,大部分都是浩天之战那些战死将士们的遗孤、孤孀、父母。

“他们能活下来,全靠西境军将士们扶持。将士们从嘴里省出些粮食,才能勉强养活这些人。”

齐丘说到永承年间的军门待遇,就心如刀绞。

“朝东门”八年,磨平了这些军门的傲气,也磨平了他们对朝廷的期望。

即便后来永延帝许景挚继位,替牵扯进“朝东门”的将领们翻案,大赦天下,大肆封赏军门,在位十七年,军政赏罚分明。可“朝东门”始终是烙在军门身上的一个永远抹不掉的伤疤。

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朝东门”。

北寰言给齐丘策论上提到的这些理应由朝廷奉养的军门烈士之后,从永承年间到永延年间,朝堂上没人提过。朝廷也从未主动说要解决这批老弱妇孺的问题。

北寰言之所以知道西境这些事,是因为安王府本就是军门出身。

他的母亲北寰洛跟他讲过西境军与西域诸国联军的那场浩天之战。

他的父亲许安归跟他说过西境军现在面临的窘境与政治上的隐患。

当年岩州之乱,东陵帝国风雨飘摇。

坦诚

朝廷问西境拆借粮食,拿来赈灾填补军需。

当时的监国清王许安桐,早些年之番在西境,对西境官场了如指掌。

他钦点西凉城刺史齐丘,赐他象征皇权的金玉令,让他去找当年在浩天之战中扬名立万、军中威望颇高的蔚光良姚元武两人商议,完成这次朝廷拆借。

齐丘拿着金玉令,三个人一个月跑遍西境五州,或游说或威逼西境五州刺史,这才凑齐了军需与物资,给朝廷送去。

当时,西境官场都以为登上皇位的人一定是当时监国的许安桐。

谁知最后四龙夺嫡的结果竟是名不见经传的宁王许景挚继承大统。

就连当时手握许都五千金吾卫、三千御林军、陵中六万储备军、北境三十万大军北寰言的父亲安王许安归都败下阵来。

这不禁让所有不了解内情的西境军官场对许景挚这个人心生畏惧。

西境摸不准许景挚的脾性,许景挚上位以后,封赏军门。每年拨给西境军的军饷逐年增加。

再加上当年岩州之战,朝廷问西境借粮承诺减免西境五州的赋税。勤王府、姚将军府、齐府年年都有封赏送过来。

西境那些老弱病儒的日子再难过,也比当时永承年间时候过得体面。

蔚光良、姚元武、齐丘想着三府与西境军勒紧自己裤腰带能带着十几万的灾民凑合过,便也没有往朝廷报这事。

他们不报,朝廷如何得知?

许景挚登基以后,朝廷实行军改,兵部忙得脚不沾地。兵部尚书江狄每天案前堆的折子,都快把他人给淹了。

东陵百姓其实是天下最好的百姓,只要有口饭吃,能活下去,便不会生事。

于是当年西境浩天之战中遗留下来的灾民问题,就这样搁置了。

现在北寰言带着这策论来,齐丘心里跟明镜一样——

其实许景挚早就知道西境军军饷不仅养着军队,还供养着当年浩天之战中那十几万流民。

知道,却不处理。

上一篇:长生 下一篇:盲夏[校园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