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您是完全躺不平是吗[快穿](256)

作者: 雪山低头 阅读记录

“莫家、刘家、李家、张家,四家大户,去把他们四家的账册‘借’来。”沈离报出的这四家,可不正是先前公堂上被她逐出城外的四个大户?

沈离来平川县这么久,又不是来游山玩水,如今她已经把能掌握的信息掌握个遍,各家大户擅长哪一门生意她心里门清。

比如莫家手中囤积大量山林,做的茶叶、木料生意,修泗水河堤的木料就没少跟他们家买。

刘家则是拥有大片农庄,在城内开了许多米铺酒楼,平时和衙门有不少往来,包括去年的平川县赈灾都有刘家的影子。

李家张家各有一庶女是吴明府的妾,县里修桥铺路的差事两家没少参与……

护卫们面面相觑:“大人,他们真的肯把账本借出来?”

沈离语气平淡:“你问他们,要账本,还是要命?不过,你们要是借不到……就别回来了。”

护卫们均是身体一震:“大人放心!下官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沈离被他们逗乐了:“可别为这点事死,好好办事去吧!”

护卫们带着衙役走了,兵分四路,向着四家大户的府邸而去。

事实证明,这个要账的时机是恰好的。

沈离今日公堂逐人给了他们一个大震撼,四家人正是群龙无首之际。

他们猜老爷八成是死了,尸首在城外不指望能找回,那还是先想想怎么分家产吧?

这时候沈离的护卫们进了各家门,上来就要账册!

这账册是交还是不交?

自古以来,上到国家下到商贩,账册都是至关重要之物,哪能轻易示人?

然而,他们家主都没了,根本没人拿决定性的主意,干脆先不急着分家产,为了交不交账册先吵一架。

有的人担心交了账册牵扯更大祸事,更有人担心沈离一个不高兴把他们逐出城!

护卫和衙役的存在导致压迫感拉满,反正账册不交他们也不走。

到最后,李、张、莫三家老老实实把账册给交了,只有刘家只交了一点点,理由是老刘家做的米粮生意,城外农庄众多,他们账册大多在城外……

听到这个理由时,沈离莞尔一笑:“城外?哪个农庄问清楚了吗?”

护卫答道:“在泗水乡。”

沈离瞥向一名护卫,微微点头对他下了个暗示:“好!你们再跑一趟泗水乡!就是死也要把账册给我抬回来!”

“是!”护卫领命离开。

沈离走向那一地账册,根据年份和名目从中选了一本翻看起来。

她看得很快,翻完一本接着翻第二本。

衙役们都守在她附近,没有她下令离去,他们都不敢走。

隔了一会儿,沈离将账册放归远处,吩咐衙役:“抬上这些账册,跟我来。”

一盏茶的功夫,沈离便到了衙门的账房。

大年初一,全南晋恐怕都找不到几个比平川县账房更忙的人了。

尤其徐英,这段日子他吃住都在县衙,大多时间待在账房不出去,算起来好些天没见到沈离了。

他心里只有看账、算账!

通过数日的奋斗,这些帐也终于见底了!

当沈离来到账房门口时,站在门外都听到屋里噼里啪啦的声音,这是打算盘的声音。

她一把推开门,一屋子的人朝门口看来。

徐英此时满脑子数字,见到门口的人还有些呆愣,隔了片刻才后知后觉起来行礼:“大人!”

“辛苦了徐英、邵青,还有在场诸位!今日初一,诸位却只能在此看账,我会让衙门的厨房多备些好酒菜。”沈离的语气是难得的关切。

徐英与邵青受宠若惊:“大人,这是我们应该的!”

沈离接着问了一句:“还有多少?”

徐英:“已经查到了绥宁二十一年九月!大人,剩下的不出三天便能查完!”

沈离满意道:“做得不错!可查出了纰漏?”

这正是徐英头疼之处,他查了这么多帐,一开始就抱着抓吴县令尾巴的想法,可越查越失望。

虽然有些小纰漏,但都算不上大问题,这些进缴款项在大方向都能对上。

徐英艰难道:“禀报大人……未曾查出大的纰漏。”

沈离拍了拍手,对门口道:“抬进来!”

徐英呆呆地看着抬着几大篓账册的衙役们:“大人,这是……”

“平川县李家、张家、莫家、刘家的t帐册。他们都是本地大户,平川县修桥铺路、筑堤挖渠总少不了他们参与,把他们的帐和衙门的帐对一遍!”

徐英又喜又惊,喜的是只要衙门的帐有问题,必能从大户的帐上寻出蛛丝马迹,惊的自然是工作量增加了……

沈离提醒道:“刘家的账册还有,晚点送来,只是要再辛苦你们一段时日了,等此事结束回到朝京,我会给你们将岁假补上。”

听到这里,徐英邵青眼里染上喜色,纷纷行礼:“多谢大人!”

按照南晋的休沐制度,官吏十日一休,另有各种节假日休沐,其中岁节放假七日。

他们这些护卫跟着沈离外出办公,即使遇上岁节也不能放假,一方面是耽误了办公,另一方面则是没有亲友在身边,岁节对南晋人来说是与亲友团聚之日,没有亲友自然没心情过岁节。

很多时候,休沐错过便是错过,事后也不会想着补上,不过沈离说要补,那就一定会补,她对手下一向说到做到。

送完账册,沈离一秒也没多待。

除了大户们捐的田地,她还要验收大户们捐的粮呢!

粮食嘛,如今谁能嫌多?

上一篇:怪夏天 下一篇:慢冷[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