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发展(231)
萧呈渊走前叩了叩石桌,一副拽拽的很欠揍的模样说道,“天意不顺我便与天斗,顺其自然是不可能的,叶兄,你的人生准则,对我不太适用。”
叶如尘笑而不语,喝完茶也起身离去。
中午早早用了膳,叶如尘等人便驾车离开。
赵淮宁这次没有跟着走,顾青辰说他想留在嘉峪关等萧呈渊伤好。
走之前,赵淮宁问顾青辰“这样会不会不好”,虽然决定留下,但也会忧虑自己一个哥儿这般大胆会惹来异样眼光。
这话已经反复问了好些遍,第一次顾青辰就反问他是否想好,他回答是。
顾青辰受叶如尘影响,没那么迂腐,对此当然无意见。
“赵二公子既然是反复思量做出的决定,萧将军也同意,那何须在意无关紧要之人,我自是不在意的。”
叶如尘也知道此事,因为在出发前赵淮宁也私下找过他。
早上的几句话令赵淮宁心中不安,感觉叶如尘不看好他与萧呈渊,纠结之下还是找来了,自己都搞不清是想得些宽慰还是求证什么。
“叶大人觉得我与萧哥哥不是良缘吗?”赵淮宁问道。
“阻碍万千难以厮守,两人却一往情深生死不渝是一辈子;没有多炙热的爱情,平平淡淡、柴米油盐也是一辈子;毫无情爱,但相互尊敬能携手白头还是一辈子。”
“赵二公子,你觉得什么是良缘?”
什么是良缘,这怎么能轻易断定呢,有人觉得只要相爱就够了,也有人觉得家世品性相配才好。
叶如尘看来,一对人能相知相爱相守,不经历磨难,高兴快乐走完一生就是良缘。
赵淮宁想要的良缘是什么样,那要问他自己。
都说‘宁毁十座庙,不拆一桩婚’。
人家两个人互相有意思,总不能因为算出爱情不顺就强制劝分吧,那所有虐恋情深文的主角们都要BE了。
拿钱算命,该说都说了,多管闲事要遭雷劈的。
“喜欢是自己的事,怎么做也是自己的事,旁人无法给出决断,问心无愧即可。”叶如尘说道。
抱歉,不兼职恋爱顾问。
“多谢大人赠言,淮宁懂了。”
赵淮宁微微俯身作礼,“在桂宁县便见识过大人的测算之能,不敢质疑,但还是想随心而行,大人勿怪。”
叶如尘点点头,他理解,信不信是一回事,听不听是另一回事。
离开嘉峪关,在道上走了没多久,就见前方一大队车马快速行来,身着铠甲是军中将士,张一龙忙驾车躲到一旁避让。
“这应该就是萧呈渊所说与他一同离京押送军资的队伍。”
叶如尘推开车窗往外看,“打头那个应该就是中军都督佥事,沈泛。”
等人走完,顾青辰问道:“队伍里怎么还有名太监。”
“不知。”叶如尘摇头,“没听萧呈渊提起,或是他们走后不久,上头又突然有了指示。队伍行的慢,那太监追上后就顺道一起走了。”
“走吧。”叶如尘合上窗户,对张一龙道。
——
嘉峪关,随行而来的皇宫太监手举明黄绢帛,当众高喊:“萧呈渊接旨!”
萧呈渊立即走出,撩开衣袍跪下,只听上头公公一字一句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国公府萧呈渊,少成德正,卓尔不凡,佳婿也;今有文英殿大学士谢钊之子谢宁,芝兰玉树,德才
兼备;二人良缘天作,今赐恩,令成眷属,望汝二人同心同德,勿负朕意,钦此!”
萧呈渊猛然抬头,不可置信,只听宣旨太监还在继续说:“圣上另有口谕,令萧小侯爷即刻返京,尽快完婚。”
“萧侯爷,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快领旨。”宣旨太监见他一幅呆愣模样,提醒道。
“臣领旨,谢主隆恩。”
这圣旨来得莫名其妙,萧呈渊僵硬地双手接下,整个人如遭雷劈。
这怎么可能,家中母亲催他成家已久,但不会突然给他定下亲事,更何况还是谢家!他如何能跟谢家结亲?
什么良缘天作,这婚事简直荒唐至极!
更何况不久前天子寿宴上,陛下才提过他的婚事,但他当时婉拒了,陛下明明就歇了念头。
圣旨和他前后脚离京,说明他刚走没几日,这婚事就定了,还令他尽快成亲?
若不是他脱离队伍,跑得太快,岂不是早就被追回去了。
——
年内,正月初十
叶如尘抱着元宵刚从外面回府,就听下人禀告萧呈渊来了。
厅堂内,萧呈渊正拿着一本《陇州纪事—上册》翻看,署名:水风清。
[跳丸日月,不知觉一年又半,当时千里行,心茫然...]
这是先前顾青辰连载在半月读上的话本,风趣记录了他们来到陇州的故事,按叶如尘的提议,一边写一边连载,写得差不多就汇编成册,印做书。
这只有上册,还未发行,是年前就开始印的,因为过年放假便中断了,这几日工人复工刚刚制成。
顾青辰还在书坊未归,便让人送了几本回来。
说来也巧,书送来时萧呈渊正好在厅堂等人,便顺便拿了一本翻看。
萧呈渊从下人口中学了个新鲜词,这叫“基建流”小说。
确实很贴合,这完全就是一部陇州发展史,或者说,“崛起史”,但并不枯燥,写的十分细致生趣,有意思。
里面主人公用的化名,一些敏感的地方更是用别的代替了,但陇州百姓都知道书中的人是谁,毕竟里面的故事是实实在在发生的,陇州的改变众人都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