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白月光的白月光是我(177)

作者: 点点不吃瓜 阅读记录

陆怀玉:“有考虑过,但风险太大。”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被医院否决了,不说德尔康早就停止了生产计划,就目前来说专业性也是不达标的。

颜桓奇怪:“你刚醒就了解这么透彻?”

“我刚才在医生办公室。”陆怀玉说。

送走颜桓,病房里又恢复了冷清。

警署给陆怀玉放了几天假,他天天准时去重症监护室报道。

就连隔壁科室的护士都有所耳闻,脑基因调试科的重症监护室来了一位帅哥,吸引了一众医护人员,只可惜人是来看他男朋友的。

美人冷言冷脸,只有看着袁嘉林的时候有温度。

这天陆怀玉照常来到医院,劈头盖脸的就被下了一张病危通知书。

袁嘉林做不了手术,只能给他注射基因稳定剂。

“他原本不应该醒的。”医生说,“昨天半夜突然醒来,把我们吓了个够呛。”

不过袁嘉林很快又昏迷了过去,好像睁眼只是错觉。

“他为什么会醒?”

人的身体总是趋利避害的,那些东西插着本来就痛苦,紊乱的基因序列在他的脑中打架,那滋味并不好受。

就算是大罗神仙也很难忍受这疼痛,所以身体才会陷入昏迷。

“可能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情吧,这次算是勉强过了,如果新设备再不来,保不准下一次发作是什么时候。”医生深深叹了一口气。

袁嘉林在陆怀玉进来的时候醒了一次,他连对他笑一下都做不到,只能眨眨眼睛,想告诉他的小朋友,他没事。

他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情,只是想要看陆怀玉一眼,因为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记忆正在逐渐消失,他怕再睁眼就不记得了。

之后几天,病危通知书就像开闸的洪水,不要钱似的往外发。

医院不得不启用原本废弃的计划。

——用德尔康的脑调设备。

他们的设备是十年前的款式,这对操作者来说要求很高,不像现在的一样傻瓜式操作。

为了能够尽快投入使用,研究员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测试,

一开始结果并不如人意,重症监护室的体征仪又一直冒着红灯,他们只好死马当活马医。

得知消息的其他人陆续赶来了医院,他们终于匆匆得以看袁嘉林一眼。

手术室亮起了红灯,一位医生拿着文件过来,走着亘古不变的流程:“填下信息,签个字。”

因为陆怀玉在他们这里混得脸熟,医生瞄了一眼,直接把文件递给了陆怀玉。

医生拿给陆怀玉签的文件是他们医院有史以来最厚的。测试推演的成功率不高,谁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陆怀玉迅速看过条款,拿起笔竟有些不敢签字。

但他明白他不得不签,袁嘉林已经等不了,但凡有其他风险更低的办法,他们也不会选择这个方案。

没有耽误时间,陆怀玉执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教授一定会没事的。”匆匆赶来的瑞秋说。

陆怀玉一直沉默着看向手术室的方向,好像疏离于在世界之外。

看得人莫名心疼。

“你没事吧,陆?”

陆怀玉垂着眸子摇头:“没事。”

机器测试的只是一串数据,可它决定的是一个人的生死。

“现在外面都是闻风赶来的媒体,你们回去的躲着点…”瑞秋在和别人说话。

“赫尔曼的事情闹得这么大,都想拿一手资料。”这个声音是周周,“我们教授还躺在里面生死未卜,那些人眼里只有利益…”

耳边的声音逐渐飘远,陆怀玉感觉全身一片冰凉。

他签了字,并不代表他已经做好心理建设,反之,他一直在回想文件上那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他没有办法不怕。

从袁嘉林失踪的那一刻起,他的心就没放下来过,人前那些冷静,理智是他脆弱的表壳。

他的灵魂早随着袁嘉林一起埋葬在了那片雪地里

第一百零七章 海马体(17)

手术室灯一亮就是八小时,以现在的技术,脑调手术很少有这么长时间的。

就像拉锯战一样,手术的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很多人还有工作,能留下来等的就只有颜桓和瑞秋,他们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几次想劝陆怀玉休息一会,却开不了口。

或许这个时候劝他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就在瑞秋想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医生出来了,但看着不像手术结束了的样子。

“医生,怎么样了?”瑞秋问。

“他海马体内的紊乱的基因有朝着大脑其他部位扩散的趋势,这股基因太强势,如果有必要,我们会基因过滤掉海马体。”这是十分不好的消息,一般人不会这么倒霉。

医生又让陆怀玉签了一张知情同意书,然后迅速回到手术室。

这下更没有人想劝陆怀玉去休息了,在等待的时间里,每多过一分钟,心里的不安就多一分。

他们是既怕手术结束,又怕手术不结束。

又过了两小时,手术室的门开了,医生走上前来对他们说:“手术很成功,他海马体的构造很奇怪,记忆输入的编码与常人不同,这一段基因很特别,就像病毒一样,植入过后可以改变记忆,不过也正是这病毒救了他。”

袁嘉林被推了出来,这次他不在玻璃罩子里,而是躺在普通的病床上,脑袋上的探头也拔掉了,医生看了一眼,又回头过来跟他们说:“不好意思,说得有些多了,他继续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两天,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