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不完,根本花不完(132)
甚至还帮给某位经销商住院的媳妇送了一饭盒自己熬的辽参鸡汤。
这无意间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
再加上这些销售商本来就有采购需求,
今年大豆菌霉病流行,市面上的大豆紧缺,
这下当然都优先给相思农场下了订单。
当这个消息报到总公司时梨歌都惊呆了:
“8000万斤,都卖出去了?”
“是的。这是已经签完的合同。”
王仙桃自豪挺直了腰杆,
“公司对我这么好,我当然要回报。”
等弄明白她的客户清单来源后梨歌再次惊呆了。
员工们的理由跟王仙桃一模一样:
“公司对我这么好,我当然要回报。”
等等,
真正的圣父圣母是你们才对吧?
怎么才能告诉员工对他们好的不是公司,是我梨歌啊!
怎么能告诉员工对我好就是帮我花钱啊?!
我费劲巴拉才花出去两千万,
你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回了几个亿?
就因为公司对他们好他们才这么忠心耿耿。
梨歌甚至忍不住想:
要是当初克扣员工福利就好了……
糟了。
这下真糟了。
到底几个亿啊?
梨歌黑着脸催促车厘子:“算算这些订单赚多少钱?”
“一斤大豆3块钱,8000万斤,一共是240000000。”
这么多0一时让车厘子迷糊,
她反复确认了半天才报出总价:“2.4亿元?”
梨歌听得一阵糟心。
这些钱到账那还了得?
等等……到账……
她忽然灵机一动:
“我记得我们当初买种子时,人家说行业内不成文的规则就是不付现金付商业本票?”
“是啊。”
车厘子还特意学了好久,
“这样对付款人是好事嘛。”
“那我们就收现金!”
梨歌兴奋一拍桌子,她看了看合同后面的付款方式,
“幸好还没约付款方式!”
这……
员工们都不解。
“我们是买方时付现金也就算了了,毕竟损己利人,
现在做卖方时又要求对方付现金,可是吓走了客户怎么办?”
“想要维护客户就要按照他们的规矩走。”
“据我所知也就老干妈这样产品过硬的企业才能强硬要求下游付现金,我们凭什么?”
当然是因为这样就能气走不少经销商啊。
梨歌想。
但嘴上还是努力说服队友:“要账多麻烦啊?欠钱都是大爷,咱们哪个能冲那些社会人手里要来欠款?”
这……
队友们都犹豫了。
王仙桃想起帮了自己几次的种子销售商:
今年大豆市场不好,他现在奖金都还没发呢。
要是花不完卖出了大豆对方却不给货款,
一直拖着,
……
大家立刻决定:“还是现金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多踏实。”
花不完公司只收现金!
这消息一出引起了不小的冲击:
“有企业放弃了跟我们签合同。”
王仙桃隔三差五就报来一个消息。
梨歌暗暗高兴:这不就对了吗?
看来大豆这事虽然道路曲折些,前途却光明。
*
很快就到了腾飞市商会的季度碰面会。
企业们诉苦:
那些大型龙头企业喜欢搞“金融公司”,上给供应商出商业本票,下卡着经销商收现金。
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店大欺客,
连最后一个钢镚都要赚走。简直要逼死我们小企业。
“比如说花不完公司吧,她家这农场就非要现金。”
与会企业家都对现金流这件事极为敏锐,
因此很快就聊了起来。
有人嗤笑:“怎么她还当自己是老干妈这样老牌企业?”
大豆是标准化产品,
又不像老干妈这种差异化无可替代的货物,
只能由厂家说了算。
“真是蠢,市场上又不是她一家,她不给卖,我们买别家大豆就行。”
第73章 打脸金幼怡
会场里大家都在谴责花不完公司非要收现金的行为。
“花不完公司?”
怎么这个名字这么熟悉呢?
种子厂的老王低头沉思了一会, 忽然一拍大腿,
“这不就是相思农场吗?”
他说话声音有点大,
一时之间惹得好几个人都看过来。
老王大大方方解释:“就是这家公司先前买种子时坚持要给我们现金。”
“什么?”
大家都不相信耳朵,
“这么抠抠索索的公司,居然还用现金结账?”
“那还有假?”
老王不屑瞥了瞥还欠自己账款的几家农场,
“她家当时很爽快,拿了我们的种子立刻就给货款。不像别人都付商票。”
那几个现在还欠着老王货款的农场老板心虚低下了头,
不敢看老王。
这话一说参会人员中又是另一番震动。
贪婪的公司应该是买货用商票、卖货要现金的,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现金流。
可花不完卖货买货都用现金,
这让人不知该怎么评价他们。
“或许是他们老板习惯用现金吧?”
有人猜测。
这也不罕见,
任时代再怎么发展,
总有些年纪大的生意人用不惯商票, 执拗要求现金结算。
于是大家脑海里浮现出花不完老板的形象:一位固执的中老年大叔。
这么看来刚才喷他喷得有些狠了?
就在这时陈大海开口了:“你们说花不完不好,我可是第一个站出来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