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145)

作者: 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他不惜聘请了中介,想“学习了解”对方的商业动向。

比不过你,我还抄不过你?

中介再次描述了一遍, 黎老板听完后哈哈大笑:“这花不完也太蠢了吧?”

一家店铺要成功,首先得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 而不是先选店铺。

不同位置的商铺对标不同目标消费者:好比你开在学校门口那肯定是面向学生,开在写字楼旁边肯定是面向白领, 开在妇幼医院旁边面向母婴。

好家伙,这花不完反其道而行之, 来个本末倒置。

它一口气把所有的高中低三个档次的商铺都租了, 到底面向谁?

一家店从一开始就定位模糊, 你不赔钱谁赔钱?

原本打算抄袭花不完公司, 现在倒觉得抄袭都没必要抄袭了。

不过黎老板决定还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中等商场开一家店铺。

店里卖什么都想好了——抄花不完的,到时候花不完卖什么他们卖什么。

主打一个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黎老板父亲听说儿子要开实体店后差点气得厥倒:“你个孽子!我们种玉米多少年,对接的都是大企业, 哪里做过散户生意?”

黎老板姿态优美倒一杯普洱给父亲递过去:“老豆你别上火,你不是说花不完公司好吗?我这也是跟着他们学。”

花不完踩着石头过河, 他踩着花不完过河,岂不是美滋滋?

老父亲将信将疑。

他在商会里一打听,还真是。

腾飞市现在有不少人关注梨歌, 他们托了岷江市亲戚打听,还真听出点风声。

可大家对此并不太看好:现在除了大学生和傻子,谁创业开实体店啊?

就连村头的王二婶家都知道电商带货抖音直播了。

不过想想花不完公司的老板是个大学生,又觉得一切都解释得通了:年轻嘛。

碰几回南墙就知道天高地厚了。

梨歌对此毫不知情。

定下了商铺范围和装修风格后她和整个公司开始了新一步的忙碌。

真要开实体店才知道也很麻烦, 不是只有公司营业执照就可以的,

今天办营业许可证, 明天跟房东交接,后天确保消防合规,

还好小洁业务能力出色,带着公司证照和租房合同一趟一趟跑相关部门。

陶虹在确定了店铺的装修定位后也开始了忙碌:

——不是往装修市场比价,就是跟包工头们斗智斗勇。

好在其他员工都闲着没事,索性分别给两人打下手。

这也是让梨歌郁闷的一点:她每日开会,除了开始舍友们各自负责一个部门之外其余权责含糊不清,

按书上“公司的弊病”来说,可谓是样样都犯了。

可是公司运作起来还是这么井井有条!每个人都互帮互助,毫不推卸责任!

要是放在别的公司里,这人力有活,你看看财务会不会去帮忙?

公关部门有难,产品部门在确认自己无关后只会嗑瓜子吃瓜看戏。

不落井下石趁机去大领导那里下眼药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去帮忙?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这《管理学》教科书是瞎写的吧?

梨歌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归咎为大家都是年轻小女孩,平时又天天一起逛街一起玩,除了同事情谊还有深厚的友谊。

因此才会互帮互助。

可是这没办法,

总不能因此就把员工福利削弱吧?总不能禁止员工一起摸鱼逛街吧?

这可是梨歌辛苦想出来的花钱大计,不能废!

再说梨歌自己也很珍惜跟这些女孩子们的友谊,不想拆散她们。

只能静候等以后公司慢慢庞大以后,各部门自己离心离德各自为政了。

不过此时她在公司也没闲着,当然要开始琢磨开店前的准备工作。

别人开店前要好好计划谋虑如何赚钱,梨歌决定反向思维,把赚钱的路子都堵上。

就拿在高端商场里的这家旗舰店为例吧。

来往的肯定都是非富即贵的有钱人,平时的消费习惯肯定也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对他们而言买东西都不会看价格,只要足够时髦足够有机环保就行。

梨歌想起沪上最贵超市,一瓶黑醋6000,三朵西蓝花30(注意,是掰下来的小朵),三个梨70。

对这些富豪来说价格肯定不在话下。

说不定梨歌按照他们的逻辑开店这家店会回本呢!

当然不能。

梨歌决定所有高端店的产品都定价平民化,最好跟菜市场一个价。

至于高端商场为了自己地位和商铺签署的保价协议嘛……

大不了赔钱,梨歌巴不得花钱呢。

既然这样中等、低档店铺,就要采取高价策略。

这些地方的顾客对价格很敏感,先是一看高大上的装修有一半的人已经不愿意进来了,等剩下一半进来,随手拿起一个苹果50,保证他们立刻告辞。

在高端商场低价让顾客觉得没档次看不上买,在低端店铺却高价让顾客望而却步。

高明啊!

梨歌不信有了这么周密的定价计划,还能有哪个顾客愿意迈步进店铺?

还有选址梨歌也决定延续这个思路,高端商场嘛,就开在格调极高的贵价超市跟前,做一个灰姑娘。

低端店铺嘛,就开在菜市场或者平价超市跟前,做一个蔬菜刺客。

只要顾客会判断,没两天就会拾取避开花不完实体店。

小洁忙完了开店许可证,还记得抽空督促梨歌一句:“梨总,我们是不是该铺开营销工作?”

像这种大店铺开业肯定要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