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231)

作者: 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们都是我任命的?

不过她还是决定给员工们留下一个缓冲期:“大家先去打听一下我有没有买贵,再来讨论。”

散会后员工们私下里找人了解了一下行情。

现在小洁在商会内部也结识了几个人品过硬的企业家,请他们客观评估了一下这个厂房的价值,

杭子安也请了自己表哥出马,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厂房卖七千万并不贵,可以说是物有所值。

既然梨总没有高价当冤大头,员工们心放下了一半。

再坐在会议桌前已经很心平气和了。

而且梨总理由也很充分:

“当年闹洋务运动时,就是一批能人志士在见识到西方的进步后,不忍心落后所以殚精竭虑所以发起了洋务运动,”

“我们站在祖辈的成绩上,更应该振兴民族工业,难道我们还要被西方卡脖子?”

当年先辈们啃着窝头用草稿纸和算盘造出了两弹一星,在一穷二白中造出了现代工业,难道我们就能坐以待毙?

“现在我们花不完有钱有能力,如果不花钱用于振兴工业,那简直是我辈之过失!”

员工们本来已有的反对之意烟消云散,甚至各个跟着豪情云天!

肩上忽然有了这么重的任务:振兴民族工业。

再想到梨歌买的价格很合适,员工们都再无二话。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黎岳生怕梨歌反悔,只用了几天就办完了手续,甚至主动请缨说自己可以代跑流程。

整个收购流程出奇得顺利。

车厘子最后还是付完了钱。

收完了钱黎岳就一溜烟跑了

他在这单业务里除了损失了三千万账面资金外,还损失了前后几千万投入的机器,说起来就肉痛。

可是现在能出手他就已经心满意足。

成功逃脱这个烫手山芋后他不由得感慨,果然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想必过不了多久就能看梨歌吃瘪,在工厂里大量投入资金,焦头烂额的景象了。

哼,到时候看她怎么哭!

*

接手完毕梨歌带着员工一起去工厂参观。

有位看门人带她参观。

他指点着厂子内的区域:“那片是生产区,那是存货卸货区,那是原料存放区,还有居民区。”

“居民区?”这句话显然引起了梨歌的好奇。

“是啊。居民区。”对方给梨歌仔细讲解,“有居住楼,有菜市场,有电影院,还有托儿所和诊所。”

上个世纪许多大工厂都有这样的配套设施,被称为“厂办社会。”后来在改革浪潮中认为这种方式会影响生产效率,所以一一取缔。

不过当年的规划院落还是留下了。

“现在那些区域都空了,也就租出去给工人家属做小超市菜鸟驿站什么的。”

梨歌点点头。

工厂原来的员工呢?

这……带她进来的看门人不由得汗颜,“他们都忙吧。”

其实是大家对这个工厂新来的老板很抵制,也不打算出面去见她。

“一个黄毛丫头,说不定是给哪个大老板代持的。”

“她懂什么叫胀紧联结套吗?她懂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之间的区别吗?”

装配图的剖视图都看不懂!

我赶打赌,她连高强度螺钉的圆锥面都拧不平,更不会懂轴、杆、螺栓。

工人们都靠技术吃饭,对于什么都不懂的管理层天然有一层厚厚的隔阂。

“也不知道明天还要把我们卖给谁。”

幸亏上次那个黎岳是个不懂行的,

不然把厂里的机床、废料搂一搂卖掉,也是一笔钱呢。

说不定这个黄毛丫头就搂住卖掉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讨厌这个新来的管理者。

因此当接到看门人召集大家的通知后,纷纷不情愿的迈着拖拖拉拉的步伐来到了厂门前的空地。

厂房外面。

秋风阵阵,厂房地面边上的野草已经干枯变黄,被风一吹就萧瑟,更显萧条。

工人们裹一裹身上的夹克,并不打算说话。

文文看着下面沉默的工人们,心里一凉:这怎么这么不热心啊?

连眉眉这样的社恐都能看出下面的工人们根本不欢迎她们一行人。

她不安缩了缩肩膀。

羊衫则要更实际些:这样没有干劲的工人,能有什么工作热情吗?

那岂不是工厂很难盈利了?

梨歌却像没看到一样,照样给大家讲话:“大家好,我是花不完公司的董事长梨歌,近期买来了这个工厂,接下来希望大家一起同舟共济。”

下面没有掌声,

还是小洁几个带头鼓掌,才有稀稀拉拉的掌声。

“我们花不完公司是一家农业公司,在飞腾市和寿光都有大片的菜地,种植玉米和蔬菜盈利,这次买下咱们厂就是想把工厂变成一个农具机械厂,专门生产农具。”

哦原来是这么个来路。

原来想生产农具啊。

工人们不大情愿,

工业生产也是有鄙视链的,原先他们是正儿八经的机械厂,就算收入不高不低吧,出门去自我介绍在亲戚朋友跟前还有几分面子。

可是接下来怎么说?

“我是生产拖拉机的?”

“我是生产犁地机的?”

有点掉档次。

因此这回的掌声比上回还要稀疏呢,

这可怎么是好?

苏笑站在旁边,眉毛是拧得越来越紧,

早知道下面工人是这个态度她就替梨歌写个诙谐幽默的演讲稿了。

这样死气沉沉,哪里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