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246)

作者: 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整座工厂昼夜灯火通明,大家不眠不休,

画图纸的,在机床前试锻造的, 调试电气系统设计的,抄写工票的, 接收图纸的, 编绘BOM的。

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齐心协力。

先前那两次发明的专利所有者个人收益已经达到了百万, 他们索性在近郊买了房子买了车,这件事更是刺激了其他员工。

而且有庄厂长坐镇,她懂技术善管理,每个环节需要什么器械都能点拨一二。

员工们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被大量激发。甚至开展了大范围的互帮互助行动。

在一般厂里有技术的高级工都会防着别人偷师, 所谓“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可是现在利益当前, 先前发明专利的群体集体得益。

单纯靠自己一己之力很难研发成功,不如跟人共享技术,思想火花碰撞下或许还能产生点成绩。

于是厂里就出现了一道奇观:

高级工程师给车工当小工,

质量控制工程师点头哈腰请喷涂工教导喷涂工艺;

机械工程师毫不遮掩给技术主管手把手教导基础原理。

这样互帮互助,职工们彼此不说精通对方行业知识吧,至少有了个大概的理解,

在实际发明改良农具时更加有的放矢,

不到一个月,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造出来了!

移动式烘干机造出来了!

大型复式作业机具造出来了!

庄厂长激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样的景象!”

这些关键农具终于依靠我们华国自己的力量造了出来。

这些好消息也很快送入了梨歌的耳朵。

她倒无所谓:“恭喜恭喜。”只要这些机械都不落实生产, 那就对她的花钱大计没有什么阻碍。

同时还记得叮嘱一句:“千万不要落实生产啊,另外专利费得让员工们独享。”

庄厂长不解:“你说专利费独享,这件事一句定下来了也就算了,可现在不就应该开始生产吗?”

不管怎么喜报频传,她的内心始终认为厂子的定位是农具机械厂,而不是农业专业创新孵化器。

先前梨歌让大伙儿专心做研究她能理解,但现在已经既然研究出了结果,可不应该马上紧锣密鼓开始生产?

要知道这些新型农具的突破吸引了整个机械市场的眼球,

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更应该利用专利资源开展生产。

不然等市面上那些授权生产的棉花机等流通时,第一批盗版机器很快就会流行,到时候就是他们正版机器出厂都会受到销售影响。

“工厂里机床有限,如果用作大规模生产,机械设备肯定要优先生产。”梨歌说出自己的顾虑,“会影响工人们的发明创造。”

“再说,现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他们才能没有精神压力,天马行空搞发明创造,真的开始工作了反而有压力,没有精力和心情去搞发明。”

庄厂长默然,这话无从反驳,她自己也是工程师,当然知道一个清晰的脑子和充沛的精力对创作有多重要。

“可……”她心里还是过不了那一关。

“您老就别担心了。”梨歌主动打消她没说出口的顾虑,“他们不是已经创造了1.6亿的收益吗?这些钱已经足够公司养他们很久很久了。”

庄厂长点头,1.6亿的专利费已经够很多工厂一年的盈利了,不,好几年。

就算上市的头部机械企业,翻开他们的公开包边,一年能盈利这个金额已经是少数。

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等挂了电话她仍旧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有1.6亿的盈利仍旧不满足呢?

当然是因为内心深处觉得人不能闲着。

其实人闲着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说不定比天天工作赚得多,要不怎么会有公司推行4天工作制呢?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庄厂长笑笑,去帮职工们搞发明。

在工厂发明了大量耕整地、种植施肥、收获机等机械后又创新高:

员工们发明了高攻大马力重型拖拉机。

这种拖拉机采用液压动力,负载刚性大,比传统动力具有更大优点。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的空白,解决了困扰几代人的技术难题。

梨歌自然也跟着为员工们举报了庆功宴。

在庆功宴上她再次重申了一遍公司的规矩:“公司暂时不会生产机械。”

对这条规定员工们感念颇多,当初他们是不解,现在听到却全是感动:梨总为了给公司提供一个良好的发明环境,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

现在哪个老板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呢?

唯有梨总,不忘初心,在面对泼天富贵时还不忘给员工们谋福利。

因为这种高攻大马力重型拖拉机太过专业,工程师们申请梨总:可否由他们在外面租用别的机械厂机床生产。

这个梨歌倒无所谓。

专利收益归发明者,在外面机床生产销售利益也是工程师个人收入,跟公司没有半点瓜葛。

甚至还让小洁跟工程师们购买拖拉机。

工程师被这句话惊讶了:梨总要购置他们在外面生产的拖拉机?

那不是公司又要赔钱?

“公司的20万亩农场和菜地都需要大马力拖拉机,反正都是买,不如买你们的。”

工程师想想也没毛病,就决定生产出来第一批货先卖给本公司。

这种高性能拖拉机一台要40万,梨歌一口气拿出了800万购置了20台。

一番操作,既没有任何收益,还花出去了800万。

梨歌很满意。

然而她的预想并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