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314)

作者: 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虽然从石广初期的说明中梨歌早就知道这个项目不简单,可当真推进时她还是被这个项目的难缠程度数次惊得咂舌。

首先是购买猪苗。蕨麻猪虽不属于濒危物种,但也只在甘南部分区域分布,目前除了石广并没有别的养殖厂养殖,这就导致购买猪苗太难。

增加养殖2000头,每一头都要从藏民家里购买!

还好厂里已有的200头猪已经到了繁殖季节,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这一块成本价就花了300万,花了初始投资资金的大半。

平时梨歌都是花系统的钱,那时候她巴不得妙空,但现在是花自己的钱,这感受一下就不一样了:恨不得每一单项目都能亲力亲为。

石广拦着她:“你千里迢迢过来路费都得好多,再者就算你来在本地不识路也找不到门路买卖。”

他给梨歌发自己购买猪苗的视频:有时候跨坐在村民的摩托车后座跋涉下雨的泥泞山路,有时骑马去找赶场的牧民,有时则从苍莽松树林下现场捉猪。

石广的肤色肉眼可见黑了几个色号,几乎和当地人没什么区别。

梨歌虽然省钱 ,但对他却很照顾:“平时不要处处省钱,以你自己舒适为主。”

石广乐呵呵笑:“没事没事,现在就很好了。”

在他将要放弃的那一刻忽然等到了投资,对他而言简直是神迹,这时候当然要用心工作,还哪里顾得上辛苦不辛苦呢。

抓猪苗的同时也同时在修建厂房。

蕨麻猪跟别的养殖猪不同,它热爱自由,关不住。

一般本地村民都会放养和圈养相互结合:也修了猪圈,但主要都放任蕨麻猪自由自在,自由归圈。甚至到了夏秋这种温暖的季节连归圈都不管,将猪赶到草场和林间让它们野长,晚上有时候猪会睡在林间。

因此这厂房的修建就比较麻烦,不但要干净舒适,以往养猪场常见的那些光、暗井一样都不能少,还得保证这厂房建在林间和草场附近。

要不猪回家怎么办?穿过危险重重的马路和居民区特意来养猪场?

既然要建在林场和牧场,那首先要环保、绿色,得到环保局批文,其次还要交通不能太不便利。

这选址和批复、修建就耗费了好久。

随后就开始养殖。

对养殖环节石广信心满满,他给梨歌打保证:“梨总,您放心,后面的环节我手到擒来。”

他说到做到,并不是一味夸大话。毕竟有了前些年的养殖经验,蕨麻猪养殖对他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

哺乳期小心翼翼喂养、断奶后又是放牧又是补饲,石广果然是个靠谱的人,给每一头猪都建立了档案,每天一上秤,记录着它们的每天体重变化。

可以说哪头猪减重了哪头猪忽然病了石广心中都有一本账。

就在这样的精心呵护下终于到了出栏的季节。

这一出栏,梨歌才发现每头猪的体重只有30公斤左右。

“这么小吗?”她一开始可是按照100斤的价格估算的。

2200头猪,一头60斤产出6000元,也能赚个1320万。

其实这还是说得多了,一般猪也就48斤左右。不过算下来也至少有个900万保底。

这也还行,500万投入,最后获得900万,至少一年能收回自己的成本投入。

梨歌和石广策划着下一步的商业行为:

首先注册一个梨氏蕨麻猪的商标,再者就是售卖。

售卖的场所就是花不完各家农产品店。

不过这些蕨麻猪都在甘南,要运到分布在各大城市的花不完农产品店就必须走空运。

这样一来成本就上去了。

梨歌观察过,其他黑猪品牌都在各大城市附近有养殖基地,这样它们能够就地发车,降低运输成本。

可是她也没办法:蕨麻猪对于生长环境有一个苛刻的要求,在外地养殖没有养活的成功先例。

再者就算运送到外地养殖厂,也无法养殖蕨麻猪:它们随时随地要去林地散步、觅食,根本管不住。

它们出了养殖厂去哪里觅食呢?只有在甘南地广人稀到处是草场和森林的情况下它们才能出外觅食,出了甘南,到处都是人烟阜盛,就算没有人偷猪,猪出门又是马路飞车又是水泥森林,你让它去哪里觅食?

就算在偏僻的郊区,出去也都是别人的农田和被承包了的山林,你家猪只要出门就会毁坏农田种苗,会惹出不少麻烦。

而且蕨麻猪和常见的白条猪不同,它要更像野猪,个头也更小,外皮更是披着一层毛茸茸的毛发,棕色皮毛上有一层层黑色斑纹,头部更是毛刺一圈,看着像个小核桃。

你要抓也不好抓,它们非常灵活。

可以想象,只要你在人烟稠密之地建立养殖场,蕨麻猪当天放出去就会引发巨大争议,甚至当天有可能就会喜提亏本。

因此甘南是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

算了,空运贵点也就贵点吧。梨歌在心里盘算。

有个好消息就是她可以免费用花不完农产品店的销路,不需要像别的黑猪品牌一样费尽口舌去营销超市经理,也不需要付出高昂的摊位租赁费,只要把黑猪运过来就行。

至于品牌设计嘛,梨歌并没打算在上面花太多钱,开什么玩笑?现在她是自掏腰包,怎么可能自己花钱设计品牌logo?

毕竟这就是黑猪肉,老百姓超市常见的一种食品,应该不需要太多营销。

于是就这样,梨氏蕨麻猪开始上架买卖了。

第152章 2

“梨氏蕨麻猪”新鲜上市, 梨歌和石广都在静心等待,恨不得每天一翻看着销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