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不完,根本花不完(412)
“而且花不完公司本身是做菜蔬农产品的,这些原材料成本肯定还要更便宜。”
“一家公司每天给员工提供午饭和晚饭两顿饭,成本也就60,一个月22个工作日,也就是1320。”
“我想问下大家,现在公司给你涨薪1320算多吗?”
算完账后网友们都破防了:
“我以为这些很难,这些却也能做到?”
“我们公司只有50人,老板给全公司提供一年这么丰盛的餐食也就60万,而他一个手表都要200万?”
“原来不是花不完太好,而是其他同行太差劲!”
“打工人真的心酸,原来给我天堂般的日子花不了老板多少成本。”
“唉原来我们省吃俭用一年,就能让老板在年底又给自己买个车轱辘啊?”
“读书时说某地的优势是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长大后才明白廉价劳动力指的我自己。”
资本家们都这么为富不仁,力图榨干穷人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而花不完在这些污泥中就如一朵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花不完的员工食堂大火!
原本花不完的农村食堂和员工食堂在网上小小火爆过一次,不过这次因为话题度的破圈让它们再次爆火了一圈。
原先就爱上网的年轻冲浪一族知道这个,现在连父母辈的人都在讨论:“花不完的食堂怎么这么好?”
给村民们建造的农村食堂也让大家很吃惊:鸡鸭鱼肉、各色大菜并不罕见,但他们的价格太罕见了!
一盆红烧肉只要10块!一碗蒸豆角都要1块钱!
绝了!而且看测评博主的点评,饭菜的质量和口感不输给城里的饭馆。
其实不用博主测评,只要看饭点排队的当地村民数量就知道了:如果不是物美价廉,一贯省吃俭用的华国农民不会来这里排得水泄不通。
“我来个豆,怎么还有这种好事?”网友们看着眼馋。
“我们村怎么没有?万人血书跪求来我们村开!”
“我们村里也需要!我在外打工,我爸妈要顾着地里的活,忙起来只能啃冷馒头,孩子也跟着他们吃不好,这要是在我们村里我该有多放心啊!”
“是啊,哪怕抬价我也愿意出这个钱!”
“现在年轻的农民们大都在外面打工手里有钱,并不缺这三瓜两枣,可是给了孩子和老人,老人节俭不知道花也没地方花,孩子则会乱花钱玩手游,所以捏着钱只能啃干粮。”
“你说得对,这就是有钱没地方花,我们缺少这样提高生活质量的食堂!”
于是一个两个都在花不完公司的官方账号下留言:求多推广这样的食堂!
当然也不乏一些浑水摸鱼者:“我们村也需要,我们在中关村!”
“我们村也是,孩子在温村,温哥华大农村。”
“我们康村才是真的村,离康奈尔最近唯一的小镇只有半截街,还没我一巴掌大!”
梨歌看到了这些食堂,她灵机一动:既然村民有需要,不如赶紧开设农村食堂?
这回就不是为了花钱,纯纯是为了做好事。
当然在系统这里还要糊弄一二,梨歌提出“现在我们的食堂很有热度,我打算再接再励开设食堂,再很赚一笔。”
系统同意后,梨歌还是选择了让自己的员工进行创业计划。
一来花不完的员工被企业文化浸染,出去做事后自然会以花不完这一套对待自己的下属,相当于传播了人性化的企业精神。
二来是每个员工都能因此获益,成为一个小老板,从而脱离简单的“出卖廉价劳动力”的无产者阶段,成为拥有生产资料的小资产阶级。
梨歌自己能从败家系统里赚到收益,也希望能帮助更多人从系统中获得收益,改变命运。
花不完的员工们大都出身农村,听说了这件事当然是拍手赞同:能回家照料父母,让孩子不做留守儿童,自己还能做个小老板和公司对半分红,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大批农村食堂在华国广袤的农村上建造起来。
村民们早就翘首以盼,这样激动不已全民等待春风吹来,上一次还是很多年前。
高大的食堂外墙、暑天有空调、寒冬有暖气,食堂用餐区陈设着色彩鲜明的各色桌椅。
用餐区则是各种美食,虽然没有员工食堂那种山珍海味,但有鸡有鸭,更符合老百姓日常生活。
每一种菜肴前面都挂着价签。
这是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定睛一瞧却不贵:一碗芋头烧肉8块,一份白菜1块钱。
算下来9块钱就能让个中年人吃一顿,要是吃素的话更是两三块钱就能解决一顿午饭,老年人饭量小,吃一个菜1块钱就能打发一顿。
太低价了!
“镇上一个馒头现在都涨价到2块钱了!”
花不完的食堂也太便宜了!
专业厨师穿着雪白一尘不染的厨师服,拿着铁勺给大家打饭。
过了几天,就连村里最保守最抵触新事物的顽固老大爷们都愿意来食堂,一到饭点就拎着自己的铁饭盆站在食堂门口等着开门。
梨歌开设村民食堂以公益为主,并不打算赚钱,不过积少成多,几百家村民食堂还是创下了月收益120万的业绩。
花不完的员工们们盘账时都惊讶坏了。
“我们不是薄利吗?”
“ 不是公益性质吗?”
“不会是食堂老板赚黑心钱吧。”
对于这次生意场上的胜利梨歌丝毫没有心痛,
这一切都是她早就策划好的。
为了公益她早有心理准备,在这里赚一点钱大不了在别的地方赔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