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56)

作者: 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她们碰到了一位颇为沧桑的男生。

他胡子拉碴,头发半长,不像个大学生,像个野人。

特别是周身笼罩着的低落气场,让人不注意都难。

眉眉几个也看到了。

桑坛注意到她们的目光,他哦了一声,给她们介绍:“那是我同门师兄艾扬余。”

“唉,一言难尽。”

“你知道有些人报志愿时为了追求985,所以会报个好学校的差专业吧?”

“嗯,我当然知道啊。”

几个女孩子回答。

这很正常嘛,在分数有限的情况下各有取舍嘛。

“我师兄报的就是边疆省冰川市大学海洋养殖专业。”

在一个干燥少雨内陆城市的学海鲜养殖?!

大家惊讶。

桑坛的语气也跟着沉痛了起来:“他读到了博士,当时毕业课题选的是‘三文鱼的海洋开放型养殖’。”

这个课题多有研究意义啊!

既能消耗海洋里的多余藻类,

又能减少传统养殖业对海水的污染,一举两得。

“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终于种出了改良型品种,眼看就要毕业。”

“结果他的成果被人偷走……吃了。”

“三文鱼只能继续养,没办法,他只能延毕一年。”

“可是第二年又出了大岔子,三文鱼被细菌污染死了。”

“第三年,他换了个课题。可是……对方企业撤资了……”

“眼看又又要延毕,我师父也就是他师伯担心他精神状态出问题,叫他来岷江市散散心。”

艾扬余博士过来坐,

跟她们打了个招呼就漫不经心扒饭了,

依旧愁眉紧锁。

小洁想表达友好,主动问他:“最近课题怎么样?”

一下就勾起了他的话匣子,他立刻滔滔不绝讲起来:

“我们的科研团队前期投入了几千万研究这件事,目前即将落地时对方企业撤资了!

其实我已经证明了这件事可行,只是需要一个企业相信我!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

现在急需一家企业落地!”

他痛心疾首。

女孩子们忍不住问:“你今年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啊?”

“论在内陆搞海产养殖的可行性。”

第33章 戈壁滩海鲜

在荒漠养海鲜?

大家一时之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艾同学, 你不是开玩笑吗?”

车厘子小心翼翼问。

“怎么可能是开玩笑?”

艾扬余不容有人质疑他的专业。

他指着自己的丸子汤:“看,这里是边疆省,别看它现在远在内陆, 可曾经遥远的18亿年前它是一片汪洋大海。也就是学者口中的古特提斯海。”

这个知识点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

所以大家都听得很认真。

“后来直到3亿年前剧烈地壳活动, 海洋外撤,海底变成了陆地。也就是现在的盐碱地。”

他把已经喝了大半的汤碗倾斜,

汤流出缝隙,

丸子们聚拢在一起成为陆地。

“也就是说这片盐碱地有成为海洋的先天条件!”

盐碱地本就是海洋后撤后残留的产物,

所以他们先天具有成为海水的可能性。

听上去……有点道理?

大家认真听讲。

“我的论文数据里早就测过, 盐碱地pH在8.4左右, 不缺钾钙镁这些元素, 其实很适合鱼虾生长。”

大家听得将信将疑。

唯有梨歌听得两眼放光。

“那个……”

苏笑迟疑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海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

文文也点头:“我家就在海边,海水养殖根本不用费力。”

何必花大力气将淡水改造成海水?

“那能一样吗?”

艾同学有自己的观点,“内陆又没有海!”

“的确不能把海水千里迢迢运到内陆, 但是可以把海鱼运过去啊。”文文小声说。

“这样运输下来成本太高。”

艾同学很快反驳。

“是运输海鲜的成本高呢还是自己造出一片海的成本高呢?”

文文摇摇头。

当然是后者高。

艾同学也不傻,听出了文文的言外之意。

眼看着气氛要僵, 苏笑忙打圆场:

“艾同学,这只是我们的外行观点。其实我们还是很佩服您的创新精神的。”

一边疯狂给文文使眼色。

“恕我直言,我真的不理解, 您在陆地上造海,跟在海洋上造出一片陆地一样,都让人想起一句俗语。”

“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这句话。

但没有说出来。

艾扬余摇摇头:

“虽然前期投入很高,但只要找到了合适的条件搭建成了海水, 后面不过是批量化生产的问题,成本会很快降下来。”

“现在我唯一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厂商愿意支持批量化生产……”

他叹了口气:

“这个项目肯定能成功, 我们那么多研究人员,科研经费都花了几千万,现在到了落地的时候却没有哪个企业感兴趣。”

“【叮咚!】

【系统任务:二百万。】

【花完时间:截止本月底】”

就在这时梨歌的脑海里再次响起系统的提示。

这不是瞌睡来了枕头吗?

梨歌精神抖擞起来。

艾扬余还在吐槽自己面临的困境:“校办企业都不感兴趣,我向导师请示我们自己开个企业,可导师担心涉及学术腐败怎么也不愿意……”

舍友们都摇摇头:艾扬余的项目的确属于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