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麻婆豆腐开始(662)
整个人睡觉的时候都踏实了许多。
只是陈年在躺下没多久的时候,就听到院子里开始传来此起彼伏的声音。
不用想,这肯定是那帮练武的人。
虽说自己是独立住宿,但是住的地方却和他们在同一个院子里。
在整个津武门也只有沈三和夫人是有着独立小院的,其他人哪怕就是沈三的儿子沈文那也得和师兄弟们住在一起。
仔细听每个人打呼噜的声音还都不一样,有的像是拖拉机,有的像是放鞭炮,有的像是拉风箱,凑在一起活脱脱的一个交响乐团。
但陈年的睡眠质量一向是非常好的,也就是刚听到这声音的时候有些不习惯,但躺在床上听着听着困意也就上来了,这些有节奏的鼾声反倒成了陈年助眠的曲子。
就这样陈年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值得令人庆幸的是武馆里并没有养鸡,这些习武之人每天不用鸡叫就十分自觉的起床开始练功了。
而陈年也有早起的习惯,当他醒来之后,麻利的穿好衣服洗漱完就朝着厨房走去。
现在既然是在武馆之内,那就得给大家做早饭。
一天三顿哪一顿落下都不行。
来到厨房之后,陈年发现孙师傅并不在这里,大概是还没有起床,于是陈年就想着自己先整点儿……
早上陈年打算给他们做粥,然后再炸点油条吃。
但就在陈年刚开始刷锅的时候就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
“师父,您来了……”
每一个人走路都是有着固定频率的,而刚才那步伐沉稳但节奏并不快的脚步声一听就是孙师傅的。
“嗯……怎么起这么早?”孙福全显然也没想到陈年这么早就来厨房里了,毕竟刚来的那两天陈年可没有像今天一样早。
“这不是想着早点过来能准备点儿好吃的嘛,他们吃的好,练武也有劲儿。”
“说的不错,不过你打算给他们做嘛?”孙师傅好奇的问道,早饭让陈年来做也没什么的,反正早上也吃不了什么复杂的饭菜。
“我打算熬点儿大米稀饭,再整点油条。”
“你还会做油条?”
“会一点。”陈年点了点头,但实际上他会的其实并不只是一点,当初为了研究油条,他尝试过很多办法。
知道那种外皮酥脆但是形状笔直的大油条怎么做,也知道那种长约二十公分,外表被炸的都是泡泡的油条怎么做……
甚至陈年还知道如果想要整花活的话,可以往油条里面加上一些巧克力酱之类的。
毕竟在红红饭店里也做了很长时间的早餐,而且炸油条这项工作基本都是陈年自己完成。
“那行,今天的早饭你做,做多了不怕,别整少了,这一帮人啊,特别能吃,你看他们吃饭用的都是盆儿,喝粥最少也是一盆起,吃油条估计一个人吃十根八根的都不费劲。”孙福全叮嘱道。
“放心吧,师父,那我就多做一点,如果早上吃不完,中午还能就着吃或者上午有谁饿了也能过来拿两根吃一吃。”陈年点了点头。
他觉得确实有必要多做一点,因为来到这里之后,这些人的饭量完全刷新了陈年的认知。
原本在陈年的眼中只有长得像碗的才叫做碗,小的就是小碗,大一点的就是海碗。
但是在北方好像不是这样,只要能用来盛饭的容器似乎都可以被称作是碗,就比如外面那些人们用的盆。
刚开始他在看到那些人拿着盆儿过来打饭的时候真想一把薅起他们的脖领子大声质问:“你管这玩意儿叫碗?你拿着盆过来打饭是认真的?”
可最后看着那些人身上的腱子肉还是没敢这么做。
第四百二十七章 煎饼果子
在别人的地盘上,陈年自然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要是比做饭的话,陈年现在是一点都不怂,但要是比打架的话,自己那就不是个了。
说句不好听的,在这武馆之内,那些弟子排着队让自己挑,估计都挑不出来一个自己能打过的。
而且陈年觉得自己可能连沈三的老婆都打不过。
所以想一想他们吃得多也是理所应当的,就像是运动员和当兵的饭量都比较大一样,因为每天消耗的能量也多。
陈年虽然在早上的时候做了早餐,但他还是想着能出去转一转,毕竟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还有煎饼果子都挺出名的。
以前虽然在BJ上学,但却没有来过天津。
再加上后来毕业之后回到成都就一直没有挪地方了,所以陈年并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虽然他也清楚现在这个时期的煎饼果子和后世的煎饼果子可能有些出入,但文化都是慢慢发展的,饮食作为文化的一种,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口味的变化还有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而进行不断的改良改进。
在这个时候吃这个时期的美食,要的就是那种风味和感觉。
就像是去了四川要吃川菜,去了山西要尝尝面食一样。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陈年自然不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打卡机会。
但毕竟这些早餐也是自己做的,如果一口不吃也说不过去,所以陈年早上就只喝了一小碗大米稀饭吃了一根油条,等到早餐时间结束之后和孙师傅打了个招呼便先出门去了。
当然他的说辞是出门去买一些日用品回来。
现在陈年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活动时间,足够他把这附近都逛一逛了,走出武馆的大门,陈年选择了和去菜市场截然相反的路。
街上大多还是一些穿着麻布的穷苦人,他们的辫子盘在头上,有人身上背着竹筐,有人则是拉着平板车,上面满满当当地都是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