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断案实录(117)
桑榆羞涩一笑,“谢谢阿姐。”
崔叙依然站在灯光下,看着桑榆姐妹二人说话,他的神色没有任何异样,只是在和桑蓁眼光交汇的时候微微眯起。
桑榆将桑蓁哄好,才看向崔叙,“崔寺正,不好意思,你刚刚想说什么来着?”
崔叙回过神来,对桑榆笑笑,“无事,只是想问问你,你的身子如何了?明日可能去大理寺?”
桑榆闻言,拍着胸脯保证,“已经没有大碍了,明日肯定去得。”
“那就好。”崔叙恢复了若无其事的样子,“既然如此,时辰也不早了,我就先告辞了。”
桑榆忙道:“我送崔寺正出门。”
崔叙点点头,并没有拒绝。
等奖崔叙送上回程的马车之后,看着他消失在视线之后,桑榆这才回到屋里。
丹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收拾起桌上的残羹剩饭。
桑榆有心帮忙,丹娘推着她去了后院,“这些事情我还是能做好的,小娘子还是去歇息歇息吧?”
桑榆道:“你今日也忙了一天了。”
之前桑榆就想着晚上吃饭的时候叫上丹娘一起,可是丹娘死活不愿意,非要在厨房讲究一下,桑榆知道丹娘自觉身份低微,不愿意和崔叙等人一起吃饭,她也不勉强,随她去了。
丹娘一边擦着桌子,一边道:“‘小娘子说什么胡话,我能有如今的日子全是托小娘子的福!”
自从来了东隅居,丹娘觉得自己的生活似乎活过来了一样,虽然很累,但是却很充实,少了平康坊里的阿谀谄媚,多了几分真心实意,丹娘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掉进了福窝里了。
桑榆争不过她,只能作罢,老老实实地回了后院,正好可以看桑蓁睡了没,她今晚的状态有些不对劲,她可要好好注意一下。
还有崔叙,今日也有些奇怪,总感觉他看自己的眼神很不对劲。
第一百一十一章:幼时
同一时间。
朱雀大街上,一辆低调的马车哒哒哒地缓步走着,薛如英家住在北边,与桑榆住的永安坊有些距离,如今又赶上暮鼓敲响的时候,大街上的人都来去匆匆家去,马车更是行动缓慢了。
好不容易进了十字街,总算是轻快了许多。
马车里,薛如英满脸通红地趴在柳锦书的大腿上呼呼大睡,柳锦书甚至能听到她细微的呼噜声。
马车的空间有些狭小,空气里弥漫着酒气,柳锦书觉得有些烦躁,她斜了斜身子,将马车上的小窗帘拉开。
夏日的微风吹拂着她的脸庞,她看着马车前方,百里谦骑在马车的高大身影微微发愣。
百里谦啊,那个年幼时总是默默关心着自己的少年郎君,如今已经长成了这幅模样,这还是她回到长安之后,第一次有机会这么静静地看他。
柳锦书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有一个指腹为婚的郎君,那时候她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条件反射般的想和他亲近,少年的百里谦就很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有人粘着他。
和他一起玩的都是同他一般大小的小郎君,柳锦书小了他足足四岁,加上身体不好,和他们玩不到一起,可是柳锦书小时候倔的很,她虽然知道自己招人烦,可是总觉得不服气,所以就一直跟在他们身后,不吵不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柳锦书在崔叙等人眼里几乎都是透明的,不会关注也不会关心,然而,有两个人可以看得见她,一个是总会罚她的宋先生,一个是寡言少语的百里谦。
宋先生对除了崔叙之外的其他弟子都是一视同仁的,夸赞不会多,但是惩罚一定是一起的,所以小小的柳锦书总是被罚到哭,那时候薛如英等人自顾不暇,哪里会想到帮她。
只有百里谦会帮她写大字,帮她磕磕巴巴地背书,默默地替她完成打扫,他话不多,可是却会将她记在心中。
最起码柳锦书是这么认为的,她天真的认为百里谦是喜欢自己的。
直到五年前,百里家族因为朝堂风波被查处,百里谦之父在牢中自杀,百里夫人也在家中殉情,一夜之间,那个风光的百里小郎君变成了罪臣之后。
那时的柳锦书不过十二岁,少不更事的她并不知道外面出了什么事,只是被父亲勒令着不许外出,也不许再见百里谦。她哭过闹过,父亲都不为所动,再后来,她就被送回了河东的祖父家中休养。
时光荏苒,没曾想再见到百里谦已经是这般光景了。
她刚到长安的时候就悄悄派人打探过百里谦的消息,知道他在家道中落之后沉寂了很久,后来又进入了大理寺,成了大理寺的寺直。
柳锦书垂下眼,自己幸幸苦苦,不惜自降身份,只为求得他的一个眼神,可是他竟然在宋先生面前说出婚约不作数这样的话来。
如果婚约不作数,那么她柳锦书在他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突然,“哐当”一声,马车晃荡一下,薛如英被颠的整个人抖动了一下,右手不经意间揪到了她身上的一出软肉。
柳锦书被那处突如其来的疼痛刺激的惊叫出声,她抽着气,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怎么了?”
马车外传来了百里谦的声音。
柳锦书连忙道:“没事,没事。”
百里谦眉头一蹙,驾着马靠近车窗,单手牵住缰绳,另一只手拉起窗帘,往马车里看去,只见薛如英依旧靠在柳锦书的腿上,睡的正香,柳锦书捂着腰侧,萎靡地靠在车辕上。
柳锦书感觉有余光透了进来,下意识抬头一看,就见百里谦眉头紧锁,眼神不悦地看着她们,准确地说是盯着自己的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