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重生)(161)
“你们都长大了,兄弟间的事,皇叔不会插手。”
宋玠一怔,微微睁大了眼。这么大一个男人了,瞳仁还像小时候一样清澈。
哪个当长辈的,也扛不过被宋玠这样看着。
广成王也难免像小时候一样,端起稚嫩的皇叔架子,轻声道:“皇叔可不打算多管闲事,待珪儿伤好,你们在广成站住了脚,皇叔就走了。”
宋玠急道:“待我重整山河,皇叔就是大功一件,莫说我,就是父皇也不会再忌惮皇叔。皇叔何苦把自己远放乡野,风里来雨里去的呢?”
广成王笑道:“你以为我当年是被迫离京?”
“难道不是?”
“玠儿……你在宫中,见的人都大同小异,那些人哪怕原本不为权势折腰,也要顾忌身家性命。你没有过过这种所谓‘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不知道它可贵。”
“可是——哦,皇叔不必担心斩烟刀前辈,到时候,前辈自然也是——”
“——玠儿,”广成王摸了摸他的头,“你幼时本是个通透的,如今,更要多看看市井里的百样人。活在乡野,自由自在,比宫里可快活多了。皇叔和你前辈,也不想做什么功臣。改朝换代,功过是非,实难掌握,你看你父皇,还不明白吗?皇叔救你和珪儿,只出于亲情,也担不起什么功,只想实实在在的,行侠仗义,心里痛快。”
宋玠垂下眼睛,只觉有人在自己脸上轻轻掐了一把。
“等玠儿重整了山河,若心里还记着皇叔,皇叔也就感到与有荣焉了。”
他对广成王这哄孩子的言行不置可否,只轻轻笑了一下:
“等到那一天,若皇叔想从我手中拿走皇位,我也绝无二话。”
之后一直无话。
广成王成功买到了一座合适的宅子,离开客栈那天下了好大一场雨,把夜空洗刷得澄明透净。
宋玠择床,没睡着,索性披着衣服到屋顶看月亮。谁知,这天齐刷刷的,几个人都在屋顶上。
不过宅子阔大,屋顶也广袤,广成王和斩烟刀都成了两个举杯的影儿,不提。
宋珪在屋脊上坐着,宋玠也颇意外,但没有避,站到了他身边。
——宋如玥的性格,很难说是来源于谁,但这位璀璨的兄长,必定在她成长中,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珪瞥见是他,暗暗一惊,立刻扭回头。宋玠瞧着,他全身紧绷,连锁骨都比平常明显了几分,还偷偷掐起了指尖。这小动作,叫宋玠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的事,见他衣裳单薄,不由得暗叹了一声,把自己的衣服披给了他。
这倒霉孩子又是汗毛一乍。
指望他先开口是不可能了——宋玠问道:“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宋珪抓着衣襟,缓了半天,低声道:“我想……去找皇姐。”
果真是个天真重情的。宋玠与宋如珏是同母的姐弟,尚只提“重整山河”……因为,宋如珏已经几乎不可能活。
宋珪顿了顿,头和声音一并埋得更低,宋玠只听他蚊蚊讷讷:“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珪儿,”他听见自己说,“皇姐……当时没有出宫,宫中发生过什么,你应该比我清楚。”
是的,辰恭那些……那些伪豫军在宫中所为,宋珪知道。
他势单力孤,沦为辰恭的阶下囚。那些狱卒,不过都是些作践人的东西,见他是昔日的皇子,更起兴,打骂也便罢了,时常还将军中流传的污言秽语往他耳朵里倒。
他当时手脚尽折,只能拖着镣铐,徒劳地大放悲声。
他才只不过是听。
宫中女眷,……
他拿后脑勺对着宋玠,不肯松口:“……死要……见尸。”
“……珪儿!”宋玠叹了口气。
这一声“珪儿”,宋珪听得饮泣吞声,愈发不敢抬头。
他没有跟任何人说过,整个宫里,他最喜欢听皇兄叫他。皇兄是那样好的人,星目剑眉、倚马千言,父皇每每考校功课,皇兄都从容不迫、对答如流……皇兄还是那样潇洒的人物、那样细致的兄长,每每叫他的名字,都那样意气风发:“珪儿!”
他都数不清皇兄这样叫过他多少次。
“珪儿,这是父皇赏的月白毫笔,天底下就三支,除了父皇一支,你一支,我一支。”
“珪儿,我母妃说皇姐宫里又研究了新糕点,我们去吃吃呀?”
“珪儿,皇兄刚听你背书,许是太傅教得不同,但皇兄以为,这里该做此解,不知你怎么看?”
“珪儿,……!”
他少年时曾无数次发愿,要奋发刻苦,做皇兄那样的人;待宋如玥,也要像皇兄待自己一样耐心细致,喊她“玥儿”的时候,最好也能像皇兄一样意气风发,给妹妹做个高大的榜样。
可是,如今皇兄的嗓子几乎是毁了,同从前一样的“珪儿!”,从那残破的嗓子里爬出来,嘶哑艰难,像行将就木的蜘蛛。
他咬住衣料,默默流泪,不敢在宋玠面前吭声。
是他善妒,险些杀了皇兄,害得永溪城破。
最后,还没有一身本事,眼睁睁被擒,看着宫墙陷落。
他怎么没能死在辰恭手上,怎么还配好端端坐在这、和兄长说话呢?
“……珪儿,”宋玠见他久久不出声,只好又叹了口气,揉了一把他的脑袋,“哭一场吧。哭完,就别倔了。”
宋珪摇了摇后脑勺,眼里噙满了泪,唯独嘴里咬着的衣领发出一声忍无可忍的啜泣。
他已如此退无可退,宋玠好像犹嫌不足:“珪儿,别太愧疚。是千秋节前,皇兄截了皇叔托给你的屏风,否则,皇兄知道你,你是不会对皇兄下这样的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