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枕戈(重生)(410)

作者: 将小明 阅读记录

穆衍并不赞同,摇了摇头:“与启王为敌,还是不要心存侥幸的好。”

但老三说的,却也有理:这些不妥之处,都是如王鸣这般……战时本就热血上头、被些琐碎杂事激怒了的小头目们。说来轻巧,可这样的事就像是梨子外头腐坏了的黑点,单看总不惊人,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就一点一点,连成了一片一片,慢慢地浮现了出来,眼看,就要吞下全局。

穆衍终于不能打算袖手旁观了,将先前战报都细细一看,手指在其中一页上圈了圈。因墨迹未干,还蹭了一点在指尖上,被他用指甲一刮,碾去了。

他手指圈出的那一点,写着个地名。

“湖浮”。

“去查查这个地方。”他盯着那两个字,低声下令。

老三却没有立刻应是。

穆衍觉得奇怪,侧眼看了看他:“有什么,直说。”

老三道:“是……可是主上,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怎么?”

“这个地方,本就是永州到永溪的必经之路,是永溪水下游,依着湖建的一县啊。”

穆衍心有大抱负,未必比燕鸣梧低,因此,对天下山川了如指掌。这个,他自然也知道:“没叫你说这个。”

老三:“属下多嘴。辰恭起兵,就曾在湖浮屯了一小支兵,他们虽是后来随辰恭去了永溪,但湖浮攻守兼备,难说,不会被辰恭手下,也拿来做驻兵之地……”

穆衍一顿。

下一刻,他骤然起身:“王鸣那样冲上去的人,究竟有多少?”

老三为难道:“这却……这却不太好计算。”

他话音未落,穆衍已经飞快地将一众战报翻到了底。那些都是随着上报随着写的,尚且不全,其中记录的局势也绝没有现在真实的局势严重——

这样的战报,与其余战报,都已经是五五之数了。

穆衍手里抓着一迭纸,又去叫老三取新的。只见新的一取回来,挨个地数下去,一个追了过去、两个追了过去……无一例外。

他咬着舌侧,面沉如水,慢慢坐了下去。

“追不回了。”他低声道,“如此多的人,要撤回来,又是在这样的情绪下……只怕即刻要军心涣散。到时候,一溃千里的,可能就成了我们。”

从宋玠那一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他已经知道自己被逼入了一个输不得、输不起的境地。但是,是手里抓着这迭战报,他才明晰地意识到,如今穆军所谓的“占尽上风”,在宋玠面前,是一个多么脆弱不堪的状态。

但穆衍骨子里,也是有一腔狠意的。

“不过无所谓。”他笑道,“本王亲自来此,也不是为了给他们留什么生路。先杀谁,不都一样?”

-

很快,王帐中就下了令:

穆王殿下知道众多将士受辱,怒不可忍,遂令三军追击,先剿灭了那些无耻之徒,再回来,料理启王这向贼子卑躬屈膝之辈。

穆军,反倒愈发振奋,一路摧枯拉朽,席卷而去。

藏闲

湖浮,确实藏着一支军。

卫真与宋玠分了兵之后,就是驻在此地。

他没料到这处,竟然也不太平。

先是有些逃兵一路逃回来,皆被他斩杀。他一贯谨慎,这就已经有了隐约的预感,决定拔营。可是过度的谨慎,始终决定了他人必定不是果断干脆、说走就走的。

因此,穆军将至的时候,他还没能离开湖浮。

来不及再去盘算宋玠如何了,他只得仓促迎战——

还是那句话,他这人,缜密谨慎有余,但临场机变,始终不足。哪怕被人杀到眼前,终究知道不能左右犹疑……却也来不及了。

更何况,这一战,穆衍一改袖手旁观之态,亲自坐镇指挥,处处盯着他性命。单论兵法,他其实未必强于卫真,但具体到调兵遣将的交锋,本也不必他亲自对付卫真。

他是个智计心机,未必差于宋玠的人。他只需在旁,稍稍揪出卫真的破绽,自有数不尽的人往细里琢磨、往细里去算计卫真。更紧要的,是他识人之才,远远强过卫真,手下资质,又比辰恭这容不得能人的人的手下强过太多。

因此,卫真真是独木难支,死得干脆利落。

饶是如此,穆衍也是亲眼辨认过了他的尸首,才松了口气。

“倒比想象的轻易。”他暗自忖度,却不知是否哪里有什么不妥。

-

直到统计俘虏伤亡,他才琢磨明白,究竟哪里不妥。

统计出来的,豫军的死者、俘虏,甚至还不及穆军的伤亡多。

穆衍不用细想,甚至都不用老三给他细分析,一看就明白了:

这是许多豫军趁乱而逃。

但是,在之前的交手中,也并没有这样的情况——

穆衍不自觉地,往深里想去了。

豫军这一战,最大的变化就是宋玠。但若说卫真一个人,难道真的就这样措手不及、就这样毫无还手之力?唯一的解释,就是当时,豫军已经不再受他调动了。

而卫真,能在宋玠身边,替辰恭挟制他这么久,真是无能之辈,只因一次溃败,就对战局毫无掌控之力了吗?

怕也不尽然。

在豫军之中,能够做此手脚的,想来也就宋玠一人。

“孤听说,这卫真,对启王一向还算客气。”

“是,”老三擦干净了下半张脸的血,恭谨地回答,“但是,据说有一次,他还是逼着启王指认了一大批人,说都是平日里,对启王极为同情、极为关心的那些。”

穆衍稍稍想了想,一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