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台归鸾(重生)(132)

作者: 周凌也 阅读记录

尚服局掌管丝线的小宫婢吓坏了,要知道,在宫里一针一线都要登记在册,弄丢了可是要被罚的。

小宫婢怕被查出来,便托其他宫人在外出采买时偷偷买了一些黑色丝线回来补缺,只谎称是自己用,并未敢说出实情。

没想到那宫人却是个财迷的,一听小宫婢买丝线是给自己用,于是就在一家小作坊低价买了些黑色丝线应付了事,余下来的钱全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这小作坊买来的黑色丝线看上去还行,实际质量并不好,遇水掉色严重。

不过小宫婢并不知道这回事,拿到线后,便开始冥思苦想。

这些从宫外采买的丝线送到哪座殿里补缺才不会露馅呢?

她是万不敢将这些丝线拿去给宫里贵人缝制衣服的。

她突然想起之前听说过,公主那几个伴读于针线上并不精通,想必她们也察觉不出丝线之间的优劣,况且这些丝线只是做课上练习之用,想来不会被发现。

于是便大着胆子将这些丝线递了过去。

更巧的是,静太妃今年为昌平公主编织五彩绳所用的丝线,正是昌平公主从课上拿回来的。她只起了个头就不想编了,便央着静太妃给她编完剩下的部分。

静太妃女红向来出挑,不仅给她编完了,还编成了花朵的样式,很是精美。

昌平公主也甚是爱惜,沐浴时都要将它摘下来放到一边,怕泡了水。

于是,在这个大雨倾盆的日子,被按照习俗扔到排水口的五色绳掉了色,这才终于漏了馅。

一层层盘查下去,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才逐渐浮出水面。

不过,这件事姜澂鱼暂时还不知道,彼时她正趁着休沐,由丫鬟陪着先是去了玲珑阁,又去了醉仙楼。

一是为昌平挑选及笄的礼物,二是她母亲孟氏的生辰也快到了,今年父亲和长兄都去了阳州,在孟氏生辰前估计是赶不回来。

姜澂鱼不想孟氏生日过得太过冷清,便主动请缨要为她操办这生辰宴。

孟氏嘴上说着不用如此铺张,又不是整岁,到时候她让院子里多做几样菜,热闹一下就行。

可女儿坚持要给自己办寿宴,她心里其实也熨帖得很,推辞几句后便由着姜澂鱼去办了。

而且因着大儿子即将娶妻,府中中馈之事也须得尽快教会女儿,否则新媳妇进门后,她若是一味放权给自己闺女,怕会徒生是非。

因此,尽管是休沐日,姜澂鱼也是忙得两脚不沾地,几乎没有闲暇。

单就为孟氏准备生辰宴一事,其中便大有文章。

要宴请哪些人,帖子如何下,座位如何安排,酒席准备什么菜,席后安排什么娱乐活动……可谓条目众多,纷繁驳杂。

若不是有前世掌家的经验充着,再加上自己小金库充足,她可不敢夸下这海口,大包大揽下国公府主母的寿宴。

寿宴名单她心里已经初步成形,前世这种宴席她也没少操办,算是驾轻就熟,各府之间明里暗里的关系她也算是了然于心,只等将名单交给孟氏过目一番便可分发下去。

至于寿宴的饭菜,她准备预定醉仙楼的,既有排场,菜品也有保障。

此外她还请了玉京最出名的戏班子登府献唱,如此一来面子里子都有了,只不过这样一来,花费却是远远超出了预算。

所幸姜澂鱼明面上还有一间香料铺子,如今挂了荣国公府的名号,她也时常将自己所做的成品香拿到铺子里售卖,口碑很是不错。

一来二去名声传开,客人纷至沓来,生意也红火起来。若是日后孟氏问起,自己说起银钱的来历时也不会惹人怀疑。

至于要送昌平的及笄礼物,姜澂鱼思来想去了很久——

送发笄有些过于简单,她即使有这心意,也没有可以亲自雕琢的手艺,干脆作罢;

发冠呢,属于及笄礼最隆重的一套首饰,静太妃肯定为她准备好了,她要是送这个,多少显得有些不知轻重。

她回想起那日昌平给她看过的及笄礼首饰,其中有一对发钗,说是匠造司送上来的,做工精致虽精致,但宫廷匠气有些重,昌平这个年纪的女孩佩戴的话,其实有些略显老气。

思来想去,她决定送昌平一对发钗,既体面又不会过于厚重,用来作为及笄礼最是合适。

她去玲珑阁挑了半天,连压箱底的首饰都让小二拿了出来,好不容易才挑中一对。

等到了入宫进学的日子,她便提前将发钗拿给了昌平,问她喜不喜欢。

只见这发钗是一对蝶戏双花细金珠钗,不仅做工精良,而且上面的蝴蝶格外别出心裁,翅膀竟可以随着步子的起落上下摆动,很是别致。

昌平一见,果然稀罕得不行,当即便定下来,要用这对发钗替换掉原本及笄礼准备的发钗。

静太妃自然没什么意见,左右女子一生就这一次及笄礼,女儿喜欢哪个便用哪个吧。

趁着夫子还未来,昌平公主顺便对大家说起了她们这儿丝线被偷换的事。

“那些奴才也真够胆大包天的,竟敢用掉色的劣质丝线偷换本公主课上用的上等丝线,当真是嫌命太长了!”

“竟然有这样的事?还好我等手艺太差,自己做的东西都戴不出门去,否则非得现眼一回不成……”方婵附和道。

其余人也都点了点头,深有同感。

姜澂鱼听了这话,心里却是咯噔一下,脸上的平静几乎快要维持不住。

因为她给陆辞绣的那只香囊,用的正是课上拿回来的那批有问题的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