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台归鸾(重生)(176)

作者: 周凌也 阅读记录

台上卓杨朝他做了个邀请的动作,伏舟将扇子一收,笑容里满是志在必得。

他一个飞身利落地上了擂台,随即没有任何停顿,直接出招向卓杨发起攻击。

卓杨用的是剑,他反应也很迅速,不过他见对方用的是纸扇,因此多是以防备为主,并不肯主动攻击。

伏舟却仿佛艺高人胆大一般,仅一把纸扇在手,却招招朝着卓杨致命处攻击,逼得卓杨只得拿剑抵挡。

剑与纸扇在空中相击,按理说应该是扇子更脆弱,在卓杨的预想中,一剑便可将那把折扇尽数斩断。

可十余招过去后,那扇子却依旧丝毫无损。

反观卓杨手中的剑,却出现了几处豁口。

卓杨明白过来,那扇子的扇骨定是由某种金属锻造而成,或许,这就是对方的武器。

因此心下更不敢大意,再不敢抱着之前那种只守不攻的心态,提剑全力应战。

伏舟见到对手开始真正认真起来,不仅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露出一副兴味盎然的笑容。

二人迅速过了十余招,着实有些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台下观看的人手里亦是捏着一把汗。

大祈人自是希望卓杨能赢,毕竟他可是禁军第一高手,若是输了,那天朝上国的威名与颜面必然有损。

刚刚输了赛事的玄漠人则是盼着伏舟能赢,虽不是一国人,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若大祈战败,正好可以借机挫挫他们的锐气。

擂台之上,二人身影翻飞。

正胶着间,伏舟忽然倒退一步,刷得一下展开扇面,将之往卓杨所在的方向一抛,自己亦飞身而起。

那扇子似是化作一把飞刃般朝着卓杨飞去。

卓杨连忙举剑去挡,那扇子从他耳鬓处飞过,先是削断了他那把精铁所锻的利剑,随后又削断了他一截扬起的鬓发。

接着便落入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中。

那人依旧眉眼带笑,关切地上前询问是否伤到了他。

卓杨摇摇头,随即拱了拱手:

“多谢王君手下留情,外臣甘拜下风。”

伏舟朗笑一声,依旧恢复之前那副翩翩公子的做派,将手中折扇一收。

“卓将军武艺精湛,小王亦是钦佩,今日不过是占着些武器的便利,险胜一招,不足为道。只是误损将军之剑,过后小王定会寻一把好剑作为补赔,卓将军勿怪。”

陆廷渊也没料到台上竟然会发生这种事,卓杨用的剑他很清楚,是用精铁在高温下经过上千次的锤击锻造而成。

那把扇子扇骨究竟是何种材质所造,竟能削铁如泥?!

他看向地上那片断刃,若有所思。

之前,江南那边几个州刺史亡于家中,据去探查的官员所言,伤处刀痕入骨,似是被一种极为锋利的刀刃所伤。

陆廷渊将目光投向伏舟,后者脸上仍旧是那副嘴角噙笑的神态,不见任何慌张局促之色。

比赛至此告一段落,伏舟下了擂台,重新回到观礼台上。

陆廷渊似是无意般同他随口闲聊道:“王上所用兵器似乎并不常见。”

二人心知肚明,此话并非是说兵器的形制,而是其所用之材。

伏舟笑了笑,亦是压低声线:“陛下好眼力,小王呈给陛下的贺礼中,就有一把同样材质所做的匕首。贵国地大物博,此次各地呈送上来的珍宝无数,想必陛下还未一一打开看过吧。”

语毕,二人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

陆廷渊挑了挑眉,“哦?那朕回去可得好好清点一番。”

伏舟不再多言,随即二人相视一笑,不再复言。

比武结束后,接下来众人又商议着再办一次马球比赛。

马球在大祈很是流行,上至天子,下至庶黎,不论文武,都甚为推崇这项运动。

而玄漠又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近些年两国交好,这项运动很快便传到了北境,很快便风靡全国。

至于伏舟则是主动退出了这场比赛,*此次来祈,他并没有带多少武将,反而带了很多美艳舞姬,况且他也并不擅长这些,不如在一旁观战来得轻快。

而大祈同玄漠两国的关系如今很是微妙,从前两国一直战争不断,镇北节度使就是为着防御南下的北境骑兵而设的。

七年前,玄漠还未统一的时候,几大部落南下掳掠,走的却不是往常的路线,而是绕道西北,联合当时的乌斯王,想要打大祈一个措手不及。

乌斯王被说服,于是派兵牵制住了镇守西南的靖边节度使。

大军压境,据斥候来报,竟然有十万之众。

靖边节度使只得派人向最近且兵力最多的平西节度使萧元康借兵增援。

平西节度使区本就是为了防御西北而设立的,乌斯来袭,身为一方节度,怎能坐视不理。

于是萧元康派出手下两名副将,带兵两万前往增援,其中一位副将,就是当时的宁王陆廷渊。

借兵之后,此时平西节度使区兵力便只余五万之数。

北境几大部落瞅准时机,联合集兵十五万,以迅猛之势攻来,妄图从西北撕开一道口子,继而长驱直入,攻占中原。

没想到平西节度使萧元康却是一根硬骨头,在敌方兵力三倍于己的情况下,战至最后一刻,硬是等来了增援。

是陆廷渊识破了乌斯与北境密谋的诡计。他带兵到了以后,乌斯却并不急着出兵。

于是,他断定乌斯并不是真心想在此时攻打大祈,只是想让北境当出头鸟,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罢了。

反应过来之后,陆廷渊迅速带着原先两万精兵,并说服靖边节度使借出精兵一万,秘密回程支援,将北境剩余兵力几乎尽数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