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归鸾(重生)(212)
“朕本就英明神武,何须这些须子来衬?”
他放下刮刀,望着镜中年轻了得有十岁的自己,不由得心情大好。
“御膳房早膳可备好了?”
冯春答是。
“拿去给众位臣工分分吧,他们等了朕一早上,都辛苦了。”
陆廷渊接过面巾,边擦手边吩咐道。
冯春闻言不由得有些微微愣神。这样温和而善解人意的陛下,可是他从未见过的。
“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陆廷渊催促道。
冯春这才如梦初醒,赶忙出去安排。
也幸亏今日不是大朝,要不然这早膳还不够分呢。
莫名得到一顿御膳赏赐的诸位臣工亦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待他们用完早膳,陆廷渊这才姗姗来迟。
他们惊愕地发现,今日的陛下变了,不仅辛苦蓄了几月的胡须突然消失,脾气也好得不真实。
就连听到太府寺说起昨日清点谷仓时,发现有一处粮仓没有做好防水,因而导致仓内部分粮食发霉,陛下听了都罕见地没有动怒呢。
要是搁往常,非得拉出去当众打一顿板子才行。
掌京师巡防的宣平侯谢奕试探着上前一步。
“陛下,听闻昨夜玄甲卫大批出动,可是京中有突发情况?是否需要立即戒严?”
陆廷渊摆摆手,故作疏淡道:
“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朕遗失多年的一件珍宝,昨日终于在太玄观现出踪迹,那珍宝朕甚爱之,因此寻回心切,现在想来是有些劳师动众。”
宣平侯连忙拱首表示:“既是陛下爱重之物,无论出动多少人力去寻,自然都是值得的。”
听了这话,陆廷渊心里自是熨帖,因此直到早朝结束,脸上都一直带着笑意。
众人见了心思各异。
按照往年来说,十一月无疑是整座皇城一年中气氛最低沉的时刻。
往年这个时候,江太医几乎每日都要进出潜麟宫,为陛下诊治头疾。
不必说笑脸,在陛下脸上能看见平和的表情已是实属不易。
因此这段时间众位大臣愈发谨言慎行,生怕差事做得不好或者是哪里让陛下看不顺眼,轻则挨一顿板子,重则人头落地。
下朝后,大臣们三三两两走着,彼此间窃窃私语,都摸不透陛下为何会突然转性。
“陛下口中那珍宝到底是何物?”
“能让陛下龙颜大悦,必不是凡物。”
“那怎会出现在太玄观?不会是陛下迷上丹药、符咒之类的吧?你们瞧见没,今日陛下看起来貌似年轻了不少——据说道家有一种驻颜丹,吃了就是这种效果!”
“不会吧,没听说啊……况且,陛下即使再年轻英俊,又有何用武之地呢?后宫如今可是一个人也没有……”
“嘘——慎言,慎言!”
众人连忙止住话头,各自散去。
昨夜雪下得大,第二日上午却是个大晴天。
阳光照耀下,积雪开始一寸寸消融,下山的道路和官道也被及时清理出来,姜澂鱼一行这才下山。
回到家中,姜澂鱼先去到孟氏院里报平安。
孟氏听说了昨日陛下兵围太玄观的事,虽然姜绍向同僚打听过,说是并未发生什么大事,她心里依旧提心吊胆,看到女儿平安回来,这才将心落回到肚子里。
“真是老天保佑,今早我听你爹爹说起来,说是昨夜玄甲卫围了太玄观,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正预备去接你呢!”
孟氏拉过姜澂鱼,同她坐到桌前。
已经过了早膳的时间,桌上摆着的饭菜却仍旧冒着热气,想来是等着她回来吃饭呢。
“阿娘,昨夜玄甲卫只不过是例行搜查,*女儿一直歇在院中,并未受到任何惊吓。只是下雪路不好走,这才回来晚了些。”姜澂鱼温声劝慰道。
听她这么说,孟氏不疑有它,这才放下心来。
此时潜麟宫里,陆廷渊却是心情甚好。
眼下临近年关,各地呈上来的折子堆迭入山,偶尔翻到一本某州县呈上来的只是例行问候圣躬安好的折子,他也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扔到一边,而是好脾气地御笔朱批道:
“朕躬甚安,盼卿亦安。”
一旁伺候笔墨的夏祯不小心看到了,眼睛不由得一抽。
天爷啊,莫非今日太阳是打西边出来的?
陆廷渊神色却是从容,他将折子批完放到一边,似是突然想起什么事一般,吩咐冯春近前来。
“冯春,你去传朕口谕,晓谕皇城各处宫门守卫,就说——若姜家二姑娘想要进宫,不论何时都不得阻拦。”
冯春有些心惊。这道口谕一下,皇城定会炸开锅。
自由出入宫门,那可是大祈正宫皇后的待遇啊。
他一时脑子反应不过来,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鬼使神差地进言道:
“陛下何不给姜二姑娘一道进宫令牌呢?这样姜二姑娘出入宫门不也是极方便的么?”
闻言,陆廷渊抬眸睨了他一眼。
冯春自知失言,连忙将头低下。
“这两者区别可大了。你见过谁家主母还要凭令牌才能进出家门的?她是朕认定的妻子,未来的皇后,在自己家自该畅通无阻才是。如若哪道宫门有不长眼的拦住了她,朕唯你是问。下去吧!”
陆廷渊摆摆手,丝毫不觉得自己方才的话是如何地骇人听闻。
冯春连忙应喏,刚要出去,却又被叫住。
“回来——”陆廷渊顿了下,“再下一道封口令,此事暂时不可宣扬,让他们心中有数。”
冯春恭身退下,心不住地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