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台归鸾(重生)(220)

作者: 周凌也 阅读记录

进了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屏风,屏风后有影影绰绰的两道人影。

两位太医心里一凛,忙上前拜见。

“陛下万安。”

随后,屏风后传来一道四平八稳的声音:

“都平身吧。今日召你二人前来,是有一人要托付两位太医看看——只是,朕希望这里发生的所有事都不要传出这座院子,你们可能做到心中有数?”

陆廷渊说这话时语气虽然和缓,可也难掩其中的威慑之意。

两位太医闻言连忙应是。

过了一会儿,只听陆廷渊冷声吩咐道:“近前来吧。”

两位太医低着头绕过屏风来到里间,不该看的绝不敢看,静静等着主位上那人的吩咐。

“孙太医,从前你也为姜家二姑娘调理过一段时日,今日你再看看,她的身子可还有未愈之症?”

孙太医暗暗心惊,原来此时同陛下在一起的这位姑娘,竟是昔日荣国公之女,姜澂鱼!

他低着头上前一步,从随行药箱中取出腕托放在案上,待那位姑娘将手腕放上去,又拿了张巾帕遮在她的手腕处,才将手指悬搭上去。

半晌,孙太医收回手,神情若有所思。

姜澂鱼也将手拿了回来,客气道:“劳烦孙太医了。”

孙太医有些受宠若惊,这位指不定哪天就成他的女主子了,他哪里担得起她的谢字,于是连忙道:

“姑娘客气了,我方才诊脉时,发现您有些气血不足之症,请问您是否有手足冰凉的症状?”

姜澂鱼点点头,“是……月信也有些不准。”

孙太医了然,而后在心里衡量一番,劝慰道:

“姑娘不必忧心,我先给您开几副药吃着。山庄里的温泉水温润养人,平日里可以多泡一泡,不过不可过久,每日不超过半个时辰即可。”

对孙太医的医术,姜澂鱼向来是信服的,听他这么说,于是便放下心来。

一旁站着的江太医今日却有些受冷落,细想起来,陛下已经好几日不曾宣他进殿诊治。

他小心地觑了眼这位的面色。

只见上首的陆廷渊精神焕发、一脸平和,哪里还有之前半分头疾发作时的暴躁与颓唐。

饶是之前他多少次苦口婆心地劝说这位陛下不要太过于操劳,要适时休养身体,可陛下从来都是置若罔闻。

若是他肯遵医嘱,好好休养,头疾哪里会到彻夜难眠的地步。

如今看来,在陛下心中,终于有比处理政务更重要的事,也终于有能让他甘愿听话的人了。

温柔乡、英雄冢啊!

江太医清了清嗓子,正色道:“陛下,您的头疾近日已有好转的迹象,不若臣再为您新开一副方子?”

陆廷渊摆摆手,信誓旦旦地回绝道:

“朕已觉大好,汤药苦涩,若非发作之时,不如便将汤药撤了吧。”

“不行。”

“陛下万万不可。”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

姜澂鱼神色略有些尴尬,当着旁人她也只能硬着头皮温声相劝道:

“陛下,臣女觉得,您吃不吃药得太医说了才作数,怎么能因为汤药苦便停药呢?”

闻言,陆廷渊将眼神瞥向江询,“江卿以为如何?”

江询拱了拱手,“臣认为,汤药不可停。若是陛下嫌汤药苦涩,臣回去再调整一下药方,尽量去除、遮盖药材的苦味。”

这答案并不是陆廷渊想听到的,他认为自己如今已经大好,政事放权给了几位辅臣,自己又佳人在旁,舒心得很,自然不会头疼。

见陆廷渊皱着眉,明显不愿继续喝药,姜澂鱼只能试探性地问道:

“江太医,若是将药方中的药材加入食材中,配合做成药膳,是否可行?”

江太医微顿,思忖片刻后才道:

“应该是可行的,只是臣并不擅长烹饪之道,这药膳该如何做才能既有滋味又能保留药性……臣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逮。”

“江太医不必为难,如今山庄内就有一位精通药膳的御厨师傅,可以将他叫过来商讨一二。”姜澂鱼提议道。

江询顿时来了兴致,“那真是再好不过,不如现在就请他过来?”

二人一拍即合,姜澂鱼当即便应道:

“江太医若是感兴趣,我们可以去厨房看看,午间我吩咐他炖了枸杞银耳养生羹,想必此时就在灶上炖着呢。”

说罢便起身欲走,却突然想起来,如今在两位太医眼中,她不过是一介臣女,怎可随意做当今天子的主。

姜澂鱼将目光转向陆廷渊,后者对于自己将来要喝的是药汁还是药膳都不感兴趣,而且他还有事要单独要问孙太医,于是便索性当起甩手掌柜:

“你们商量去吧,姜二姑娘怎么说便怎么做,朕没有意见。”

得到这句准话,江询心里吃下了定心丸。

他没想到的是,原来姜二姑娘在陛下心里的分量竟这样重。

他抬头望向前面引路的姜澂鱼,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

他还以为,陛下是想开了,如今到了这山庄方知,原是新人似旧人。

陛下仍将自己困于故人往事之中,画地自限,自囚其间,从没有走出来过。

他的这位主子,实在是一个,很恋旧的人啊。

待两人走后,室内重归于寂静。

半晌,上首才传来一道幽幽的问询声。

“孙太医,你可知,避子汤药是否有给男子服用的?”

孙太医神情一凛,联系前因后果,哪里还听不出话外之音,也顾不得僭越,当即跪地劝道:

“陛下万金之躯,万万不可服用此物,以免伤及龙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