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归鸾(重生)(269)
这些年光是肃清朝野内外南乌斯的暗探,就耗费了大量心血。
伏舟身边有南乌斯王安插进来的暗探杀手,此事并不稀奇。
如今看来,惊马一案,很大可能也是那名叫紫月的侍女所为,目的,自然是要搅浑玉京这池水,他好渔翁得利。
“前日下午那名叫紫月的侍女可否外出过?她的行为可有异常之处?”卓枫继续问道。
侍女黛月沉默一阵,努力回想着那日的情形,生怕有什么遗漏,所幸日子过去不久,记忆依旧可以捋顺。
“前日下午,王君自己去了萧皇后的陵墓祭奠,不让旁人跟着,于是我们就留在营帐。紫月……那日紫月好像出去办什么事了,直到晚上才回来,我以为是王君单独交代她的,因此也没有多问。”
卓枫心中已有了猜测,若是伏舟病况真如眼前这名侍女所说的那般,那她今日说的这些话便基本可以取信。
“来都来了,还是让太医进去看一眼吧,我也好回去同陛下交差。”
见他如此坚持,黛月只好推开房门,让卓枫带着太医进了内室。
几位太医轮番上前把脉,彼此商讨一通,最后得出结论:伏舟王君如今的确是陷入昏迷当中,脉象也与中毒之症一致。
于是卓枫便立马进宫回禀了陛下,将事情一五一十都说清楚后,他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臣认为,那位给伏舟王君下毒的侍女,很大可能是南乌斯的暗探,亦是惊马一案的真凶。”
“哦?”陆廷渊挑了挑眉,不置可否,“可有查到证据?”
“回陛下,物证目前尚未查到,人证却有一个。据伏舟王君身边另一名侍女指认,惊马案发生的前一日下午,那名叫紫月的侍女并不在营帐,不论作案时间、作案动机还是能力,她都有。况且南乌*斯一向野心昭昭,之前赈灾银粮失窃、官员相继被杀一案亦是处处透着南乌斯杀手的痕迹。此女连番作案,意在挑起大祈与玄漠、北乌斯三国纷争,若是战事一起,得利者正是作壁上观的南乌斯。”
卓枫顿了一下,继续分析道:
“那名杀手选择在几国使团齐聚大祈国都之时动手,先是将谋害两位贵女的嫌疑嫁祸给真珠公主,以此挑拨大祈与玄漠两国关系;接着又下毒毒害伏舟国君,不论是不是大祈人所为,作为东道主国,若是伏舟王君在此身亡,大祈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到时北乌斯臣子必定向大祈追责。
因此臣认为当务之急,应是将那名叫紫月的侍女尽快捉拿归案。请陛下立即发放海捕文书,封锁京城以及附近城镇各处出入口,出动巡防营全城搜捕凶手!”
陆廷渊没有急着应下,而是问道:
“所以你认为,另一名侍女所言为真?”
“先皇后是否救过伏舟王君一事虽无可考证,可那侍女相貌确实与先皇后十分神似,而且经太医诊断,如今伏舟王君的确中毒昏迷,这些都与那名侍女所言一致,种种迹象不似作假。”
陆廷渊皱了皱眉,他总觉得此事没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不过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他清楚此时并不是细问的好时机,于是只沉声道:
“那名出逃侍女是否为多起案件的真凶暂且不论,此时下定论为时尚早。不过此人既然同伏舟国君中毒之事有关,你速速带人全力搜捕,务必尽快将其捉拿归案。”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要活的。”
“是!”
卓枫领命,转身出了殿门。
以巡防营雷厉风行的速度,又有城门各处的配合,第二日一早,便在临县城门口抓获了妄图蒙混出城的那名侍女——紫月。
是卓枫亲自带人去抓的,因为从这道城门出城,是一路西行回西域的最短路线。
可惜,人虽抓到了,却是个死的。
那名叫紫月的侍女被抓后知道自己已是无路可逃,于是索性直接咬破了藏在口中的毒药,顷刻便毙命了。
卓枫什么都没来及得问,只在她身上搜出了几个瓷瓶,便匆匆去了四方馆。
此时,距离伏舟昏迷已经过去整整两日,万幸的是,在那名下毒侍女身上搜到的瓷瓶中,经太医判断,有一瓶应该就是解药。
他们大着胆子给伏舟服下了“解药”,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辰,伏舟便悠悠转醒。
见主子醒了,随行而来的几位随从和侍女俱是大喜过望,几位太医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
见人醒了,卓枫首先开口道:
“恭喜王君顺利脱险,给您下毒之人虽已服毒身亡,按理说尸体也应该交由贵方处置。可外臣怀疑此人同之前那起围场惊马案有关,此案涉及我朝公主、县主两名贵女的性命,故而外臣有个不情之请——王君能否将此人的尸体交予我朝仵作进行查验?”
伏舟摆了摆手,声音还是有些虚弱:
“此等悖主之人,你们想怎么查便怎么查吧,不过有一点,查完后不论结果如何,请将她的尸体妥善安葬,本王不想看到那张脸被曝尸荒野……”
卓枫有些意外地抬头看了他一眼,不过也没有多说,应了声是便带着太医退下了。
等大祈的人都离开之后,侍女黛月擦了擦脸上未干的泪痕,声音也恢复了平日的清冷。
“主上,事情都按您的吩咐办妥了。仅在几息之间便想出这一石三鸟之计,主上真是好计谋。”
此话虽是奉承之言,可也是出自真心。
闻言,伏舟从榻上起身,面上颓败孱弱之相尽数褪去,哪里有半点大病初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