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归鸾(重生)(295)
这些人加起来总共有十余人之众,可这十余人,却掌控着大祈最核心的中枢命脉,个个身居要职,位极人臣。
而方才陆廷渊口中的禁军,实则分为两部分,即南苑禁军和北苑禁军。
南苑禁军由五大营组成,其下有守备营,负责选拔操练新兵、管理军需、防备内外紧急军情;巡防营,负责京城巡防、缉拿;城防营,负责京城各处城门往来进出、抵御外来侵袭;宿卫营,负责宫城戍守;护军营,负责皇帝御苑及重要大臣府邸的守卫以及列队皇帝出行仪仗。
五大营日常固守京师,轻易不会离京。
负责外出征战的则是北苑禁军,分为左右玄甲军、左右神威军、左右神策军,统称为天子六军。
玄甲军乃是陆廷渊还是宁王之时招揽起来的军队,因而同帝王关系最密切,也是精锐最多的一支禁军。
神威军则是从当年开国皇帝建国之初,一直传承至今的元从部队,规模最大。
而神策军,是先皇在位之时,为防止节度使拥兵自重,故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抑边政策,其中就包括节度使区诸州每年须选送精兵给中央。
这些精兵组成了如今的神策军,人员成分最为复杂,不过战斗力倒是不错。
陆廷渊看了台下众人一眼。
“朕此次西征,以姜问渠为行军司马,谢奕、许汾两位军侯为副将,于玄甲军、神威军、神策军中各点骑兵三千,随朕日夜兼程赶赴西州;至于粮草辎重,则交由守备营全权负责。谁还有异议?”
底下众臣一片静默,方大学士再次忐忑出列。
“陛下,谢侯爷和许侯爷都走了,那这巡防营和宿卫营,该交由谁来管呢?”
是啊,皇帝不在,营中又没了主心骨,难保不会出乱子啊。
闻言,陆廷渊看向姜绍,沉静的目光中似是透着某种决心。
“太师——”
姜绍一听,心里咯噔一声,连忙持笏出列。
“臣在*。”
“离京期间,朕复你大将军之职,不仅五大营,京中禁军皆归你调遣——你可愿替朕,守好京师,守好大祈?”
闻言,姜绍身躯一震,蓦地抬眸,持笏板的手竟有些微微发起抖来,而后缓缓跪了下去。
“老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乍一听闻这个消息,其余众臣也都惊愣住了。
京中所有禁军全都归姜太师一人调遣?陛下对姜绍何时信任到这种程度了?!
随后便听陆廷渊沉声道:
“太师和含章留步,朕有话要单独对你二人交代——其余人退朝。”
听陛下这么说,其余几位大臣哪有赖着不走的道理,赶忙退出殿外。
没一会儿,殿里便只剩下陆廷渊、姜绍、姜问渠三人。
姜绍依旧维持着跪地的姿势,见状,陆廷渊走上前,亲自将他搀扶起来。
“太师请起,朕让你二人单独留下,是有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不得不同你们说——”
随后,他将卓杨差人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那封信递给了姜绍。
在姜绍看信的这段时间里,陆廷渊始终眉头紧皱,不见半点松懈。
看完信后,姜绍眉头亦是越皱越深。
见父亲神色不对,姜问渠连忙接过那封信快速看了一遍,而后亦是有些惊诧地望向陆廷渊:
“陛下,澂鱼当真是被南乌斯所掳?”
陆廷渊点了点头,“寄回来的不止这一封信,还有一把朕先前赠予令妹的匕首,以及南乌斯王发来的国书,他要朕以边关十五城换澂鱼——”
闻言,一旁的姜绍立马跪地。
“陛下万不可应允!”
陆廷渊再次扶他起身。
“太师不必惊惧,朕自是不会答应他这样荒唐的条件,人,朕会亲自去救,不过此次西征,走得仓促,许多事来不及详细筹谋,但朕这一走,有一点却是肯定——”
他顿了顿,语气沉重,“从去年年初赈灾粮草失窃案,到江南官场百万赈灾银贪腐案,几州刺史相继遇害,吏部、工部尚书接连下马,再到朕生辰前夕遇刺,康王联同镇北节度使谋逆篡位……这一切背后,似乎总有一双手,在搅动风云。”
“太师,朕要你做的,就是在朕离京后,将这双手,连同背后的魑魅魍魉,彻底地,揪出来——”
第122章 殿前惊现胡旋舞
下午日昳时分, 九千精兵已在承天门前广场上集合完毕。
陆廷渊身着护甲骑坐于马背之上,文武百官都前来为其送行。
其实皇帝御驾亲征这事历朝历代并不罕见,但像今日这般说走当天就能出发的, 还是极少数。
官员们不劝,一是因为陛下已下定决心西征, 在皇帝绝对集权的今天,并无人能左右其决策;
二则是因为陆廷渊本就是在战场待惯了的, 并不是那等脑门一热就要去沙场送人头的君主。
因而众臣对他亲自带兵西征之事并没有太大抵触和过分担忧。
他们唯一要发愁的, 是在陛下走后, 怎么打理好本职事务, 不出岔子。
如此看来,君臣倒也算是各司其职。
临行前,陆廷渊拿出两样东西,道:
“姜太师,方大学士, 你二人上前来——”
二人闻言连忙上前。
接着,陆廷渊先是将手中宝剑递给方大学士, 沉声道:
“此乃尚方宝剑, 天子之剑,可斩诸侯。朕离京期间, 若有人不安本分, 妄图祸乱朝纲,不论皇亲贵族, 朕允你先斩后奏之权——”
方大学士战战兢兢接过那把剑,俯首扣地。
“臣, 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