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台归鸾(重生)(318)

作者: 周凌也 阅读记录

-

回孟府的路上,陆廷渊沉声问姜澂鱼:

“你当真相信伏舟此人能改过自新?他不过就是在你面前讨巧卖乖而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姜澂鱼却满不在意地笑了笑。

“君子论迹不论心,他在我面前即使是装的,如若能装一辈子,那不也是功德一件?”

陆廷渊皱了皱眉,半是讽刺半是含酸道:

“什么药只有三颗,什么无人给他加冠,这些不过是他是他的苦肉计和恰到好处的示弱罢了。他倒是惯会投机取巧,专挑心软的。”

姜澂鱼听出了他话里的醋味,于是便笑着挑眉问他:

“怎么,你吃醋啦?”

闻言,陆廷渊冷哼一声,不屑地笑笑。

“我吃他的醋?呵——”

姜澂鱼握了握他的手,眸光清亮,语气温柔的如同鬓边的芍药花。

“你的确不必吃他的醋,因为不论旁人如何心悦于我,我都只让你簪花,也只跟你回家。从安,惟有你,是即使重来一次,我也不换的爱人。”

第132章 人各有异莫论非

陆廷渊同姜澂鱼一回到家, 便被丫鬟叫住了。

“表姑娘,您快去救救我家二姑娘吧,老爷说要将二姑娘送到灵山女塾去, 如今正闹得不可开交呢!”

灵山女塾,在大祈可是如雷贯耳般的存在。

里边只收女学生, 在学期间,禁止外出, 禁止家人探望、捎带物品, 吃穿住行上下全部统一标准, 一年到头只准过年回一次家, 管制极严。

对喜爱玩乐的姑娘来说,亦是地狱一般的存在。

不过,有些人家倒以去读此女塾为荣,三年下来,从灵山女塾学成归家的女子, 个个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德容言功, 俱是挑不出一丝错处。

二人急急随丫鬟赶往正堂——九皋堂。

今日姜家兄弟都去准备回京事宜去了,钟老夫人卧病在床, 因此正堂便只有孟家二房一家并孟氏几人。

还没等进门, 里边便传出一阵哭天抢地之声,隐隐还有温声劝和之语。

哭得是孟娆和宁氏母女, 在旁边相劝的是孟氏。

“自家孩子,即使做错了事, 教训一下就是了,何必送到女塾去。”孟氏劝道。

宁氏手中的帕子都哭湿了, 闻言也附和道:

“就是啊老爷,娆儿她从小就没吃过苦,更没离开过家半步,你让她去那,不是要逼她去死吗?!”

“住口!”孟柏猛得拍了一下桌子,对着宁氏怒目而视:

“就是你从小一直娇惯她,才叫她养成了如今这副骄纵的性子!送到女塾去管教管教,有什么不好?我们既然管不好她,那就请别人来管!”

跪在地上的孟娆脸憋得通红,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一边抽泣一边道:

“爹爹若坚持将我送去灵山女塾,还不如将我赶出家门,任我自生自灭,就当没有生过我这个女儿好了!”

“放肆!”孟柏勃然大怒,“枉我从小教你同男子一起读圣贤书,这就是你的教养?!这就是你的孝道?!”

说罢拿起一旁的鞭子就要往孟娆身上抽。

孟氏连忙上前拦住,宁氏则是扑过去护住了女儿,那顿鞭子才没落到孟娆身上。

姜澂鱼同陆廷渊二人进门之时,看到的便是这副场景。

见陛下来了,屋里众人连忙跪地请安。

“都起来吧。”陆廷渊沉了沉眸子,问道:“孟卿,听说你要将女儿送到灵山女塾去?”

孟柏拱了拱手,小心回道:

“臣是有此意,今日小女言辞无状,冲撞了……未来皇后,所以,臣想将她送去灵山女塾待两年,沉沉她的性子。 ”

一听是因为得罪了她,孟娆才会被送去灵山女塾,姜澂鱼眉头微皱,淡淡道:

“舅舅犯不着如此。我与陛下并未大婚,与表妹之前不过是一些小冲突,不必如此小题大做。”

孟柏长叹一口气,而后后退一步,朝姜澂鱼缓缓跪了下去。

“子不教,父之过。舅舅真是无颜见你……”

见状,宁氏和孟婉也一齐朝着姜澂鱼跪下。

一旁的孟娆见一家人都为她求情,就连一向高傲的父亲竟也向姜澂鱼下了跪,心里终于对姜澂鱼即将成为皇后的事实有了清晰的认知。

在这之前,她一直将姜澂鱼当做表亲,当做闺阁中姐妹,她其实并未料到得罪对方一句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

她并不是真的蠢,只是被嫉妒心蒙了头,这才口不择言,导致祸从口出。

见此情状哪能还不知道向谁求饶,因此也顾不上哭了,连忙对着姜澂鱼道歉道:

“澂鱼姐姐,我不是存心要坏你名声的,只是嫉妒你什么都比我强,什么都压我一头,这才一时被猪油蒙了心,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那些话来……你原谅我这次,我保证再也不敢了!”

见舅舅一家都跪下求她,姜澂鱼连忙去扶。

“舅舅,舅母,你们快起来,我知道阿娆只是嘴快,她从小就是这样,我也没真的同她生气。快都起来。”

闻言,几人这才起身,唯有孟娆一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澂鱼姐姐,我不要去灵山女塾,我真的会死在那的,你帮我劝劝爹爹,打我罚我我都认……”

“你也先起来。”姜澂鱼叹了口气,将她扶起来,而后语气认真地问孟柏道:

“舅舅,您当真认为灵山女塾是个好去处吗?”

“灵山女塾出来的女学生,没人不夸一句好的,在大祈也算是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姜澂鱼反问孟柏道,“人各有异,有生性恬静的,也有生性活泼的,可不论什么样的姑娘送进灵山女塾,再出来时都成了千篇一律的‘淑女’,她们是怎么教学生的,您是不想想,还是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