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京都十里春(177)

作者: 跃溪 阅读记录

他对卢书忆做了个请的手势,“卢侍御不若等到陛下精神好些,再到甘露殿请谈。”

卢书忆面容发僵,还在为李崇方才话句话,以及望向她的漠然神色愣神,瞧见春生一股脑地朝她使眼色,也知今日再说下去也是无果。

她行礼道:“臣改日再来看望陛下。”

少女跟随春生挪步向外,不想尚未迈出琴阁,又听木榻之上传来了李崇低沉的声音。

“卢侍御在外巡访已久,即已回京不若趁此时机好好将养些时日,况且你及笄已久,是该考虑终身大事。”

众人又是一惊,若未听错,李崇这是要将卢书忆放闲的意思。

少女猛然回头,不可置信地望向木榻之上的少年,可他只是神色如常地看着手里的书。

她的腹部像是被只手扼住,吐出的声音又短又轻。

“臣自问并无过错,陛下难道不经过御史台的纠察就要将臣放闲?”

李崇只是道:“卢侍御莫不是忘了本朝原无女子入朝为官的先例?”

卢书忆话音急切,“可臣亦参加了科考,是靠实实在在本事考取了功名。”

话到最后,她想到了科考那日,李崇原被先帝留在宫中查考学问,却因在翰林院囫囵听来个策论题目便私自溜出宫,将消息带给了她。

谁知那题目原属翰林院之人编造,卢书忆因此险些没有写完当年那道策论。直到科考结束,她好好数落了通李崇,当时他是怎样承诺她的?

“就算阿忆未高中,待本宫登位亦会让阿忆施展才华,封侯拜相,你我二人会是世上最亲密的君臣。”

卢书忆面露讥笑,“陛下难道忘了当年之言?”

琴阁内静得仿佛能听见纸片落下的声音,李崇终是放下了手中之书,朝她望来。

“朕亦想和阿忆做世上最亲密的君臣,可你扪心自问,现在是否还与朕同心?”

他微顿,哑着声音继续道:“朕原以为阿忆不会如普通的女子,但你为那雍州世子几次三番优柔寡断,即如此,朕不会再放任你留在前朝。”

卢书忆垂下眼,心头只觉讽刺。

无论她将利害分析得如何头头是道,如何自证清白,表明她没有丢失惩处李怀景之心,李崇就是不愿信她……

她得以入朝为官,甚至能够参加科考,确是依仗李崇与先帝的特许,如今他想要剥夺这个权利自然轻而易举,无需经过御史台纠察。

卢书忆抬眸,此刻他们不过间隔几步的距离,但没有哪一刻如现在让她觉得与这个少年如此疏远。

“臣明白了。”

少女撩开衣摆,匍匐下身,最后再与他行了个君臣大礼。

“谢主隆恩。”

木榻之上未再有声音传来,她直直起身,步履不停地迈出了琴阁。

春生复杂地望向步伐果断的少女,再看向木榻上面色惨淡的少年,心头一横,向李崇请辞道:“陛下,奴送送卢侍御去。”

……

春光明媚依旧,各式各样的风筝不知疲倦地飘荡在宫殿上空,稀疏的欢声笑语落入耳像是刻意勾起人的记忆。

那些记忆无不跟琴阁里的少年有关,如今却像是多了几条醒目的裂痕,在脑海中浮现之时,只像在朝她露出尖利的嘲笑。

卢书忆无甚表情地行走在朱红的宫墙之下,步伐越发快速,只想快些离开重重宫殿。

“卢侍御,卢侍御还请留步。”

忽听背后传来了春生的呼唤,她未理,仍在加快脚步。

春生紧跟几步,终是拦在了她身前,抹抹头上的大汗,如常地朝她扯起笑。

卢书忆瞧了眼,绕开他朝前走。春生跟在她身后道:“卢侍御可知……”

少女打断道:“我现已被他放闲,你今后切莫再如此称呼。”

春生笑笑:“陛下想是说气话。改明儿,待到陛下心情好转,您入宫来哄哄陛下,他定会收回成命。”

说的气话……

卢书忆望向春生,联想到这几次入宫,他刻意疏远的冷漠态度,应是知道些内情。

“你可愿告诉我,他为何会做此决定?”

“奴也……”

春生垂下脑袋,话语踌躇。

卢书忆见状便继续朝前走,心想他与李崇才是正经的主仆,怎会告诉她实情?

忽听春生在身后焦急道:“卢侍御可还记得在藏书阁那日的事?”

卢书忆脑中一醒,脚步顿住。

那日她因要去藏书阁追回那加了巴豆的食盒,擅自离开瑶光殿宴会,向李崇食了言……

所以他才担心她继续留在前朝,会为了元昇再次改变他们的准则?

原来他那时说的并未动怒都是诓骗她的话。

她扯开苍白的嘴皮,虚弱道:“我知道了。”

春生打量着她的脸色,小心说道:“卢侍御,您可有话要奴带给陛下?”

卢书忆只是摇头,这便快步离开了宫城。

……

乘车辇一路回到卢府,再恍恍惚惚地到了雪镜院外,发觉卢祈及卢惟岳夫妇都等候在院中,正围拢在石桌旁闲聊。

瞧见她来,他们接连站起身,许是发现她难看的脸色,又纷纷露出了担忧。

卢书忆低眉顺目,本想整理好心情再进去,可再怎样尝试都无法做到。

在此期间,卢祈已经朝着她迈步而来。

“紫檀已经安顿在了厢房,上午还醒过一次,想是没甚么大碍。”

“是,多谢阿兄。”

“……关于小孟兄之事,圣人如何表示?”

卢书忆摇头道:“我并未劝阻圣人,他还将我革了职。”

“甚……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