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198)

作者: 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两位王爷在大清建国的时候劳苦功高,那都是吃过苦立下大功劳的英雄人物。

如今正是艰难的时候,正是两位王爷和朝廷一条心共克时艰的时候,现在日子过的苦些不算什么,先苦后甜才是真的甜。

等朝廷解决了这边那边的乱子,到时候两位

王爷还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

天底下的异姓王不多,亲王还不算到顶,没准儿过两年皇上施恩,王爷们的亲王就摇身一变成了铁帽子王了。

那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天大喜事儿,两位王爷可不能把送上门来的好处往外推。

……

耿精忠不知道那些人具体怎么游说吴三桂和尚可喜的,但是不用脑子也能想个大差不差。

说客的嘴那是骗人的鬼,那些人嘴里能有半句实话都是多的,许下的好处也就能听听,到时候让他们兑现他们肯定找理由装没听见。

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摸爬滚打一路闯上来的谁会相信说客的那张嘴?

耿精忠想不明白吴三桂和尚可喜为什么能那么好忽悠,怎么说也是起起落落大半辈子的人,被几个年轻人掉点眼泪就忽悠过去,他们怎么有脸出门见人?

然而,不管他在靖南王府摔了多少茶具,平西王府和平南王府在收到朝廷送来的粮草军饷后都偃旗息鼓了。

虽然比他们要的少的多的多,但是朝廷愿意给,就说明还是把他们放在心上,舍不得把他们往外推。

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他们就是找个机会给朝廷要东西,那么多年的感情了造什么反,年轻人想搞事儿别拉着他们这把老骨头一起。

耿精忠:!!!

耿精忠鼻子都要被他们给气歪了。

竖子不足与谋!

话虽是这么说,该干的事情还是得干,吴三桂和尚可喜不上钩,他还能找别人继续合作,天底下那么多心怀汉家天下的人,他没必要非得两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台湾郑经那边不用说,那家伙就一直没和朝廷关系好过,广西将军孙延龄可以拉拢,广东那边尚之信早就想弄死他爹自己称王,云南那边吴三桂手下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动试图改朝换代。

把小皇帝打回盛京老家有难度,他们和清廷划江而治却不是不可能。

吴三桂和尚可喜不给他面子,他到时候也不用太给那两个老东西面子。

扛大旗的机会他让出来过,是那两个老东西自己不要,接下来再想要也没机会了。

到时候他亲自扛起反清大旗,起事之后称帝的自然是他耿精忠。

他只想反清,可没想复明。

想造反不能只靠他们自己,天下大乱才好浑水摸鱼,不然他也不用等朝廷和吴三桂、尚可喜翻脸才肯起事。

八旗大军打起仗来不是闹着玩的,若是他这一支军队吸引了朝廷的所有注意力,他们撑不了多久就得被朝廷镇压下去,那样不行。

一个人造反算不得什么,遍地开花才是真热闹。

耿精忠是个有主意的人,吴三桂和尚可喜都被朝廷安抚下来,他也不敢在明面上不老实,不过暗地里的小动作却没少干。

如今当家做主的是关外来的满人,汉人造反是天经地义,民间大大小小的反清势力数都数不清,不利用起来简直是浪费。

各种教派活动历朝历代都屡禁不止,朝廷花再多功夫镇压也没有用,谁也不知道那到底是正常百姓还是参加了各种秘密活动的教徒。

满人入关之后,民间各种教派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朝廷应对不暇,顺治年间还颁布禁令镇压□□,如今已经练镇压都懒得镇压,只让各地官员看情况自己处理。

说来也怪,朝廷镇压的时候那些教派此起彼伏,朝廷不派兵四处抓捕,那些教派反而消停下来了。

满人入住中原未久,民间那些教派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好像只要打着这个旗号就能得到上天庇佑一般。

满人是蛮夷,汉人是正统,只要他们反对清廷,他们就是顺应天命替天行道。

究竟是自欺欺人还是一厢情愿耿精忠不做评价,他自认为不是什么好人,没

兴趣给前朝找补脸面,那些人愿意相信那就相信,反正自欺欺人也和他没关系。

见鬼的反清复明,说的跟复明有多好似的。

明朝为什么灭?最开始不是外敌入侵,那是内乱!

老百姓就是要一口饭吃,万历、天启年间不断增加赋税,逼的民间不断造反,朝中也没多少真心平乱的人,皇帝自个儿都不在意,其他人操心什么?

朝堂从上到下贪官污吏横行,几十万老朱家的子孙要朝廷供养,民间灾民无数,老朱家的子孙却良田千亩、家财万贯,就算这样了还不满足,依旧铆足了劲儿往自己家扒拉东西,恨不得把百姓全都逼死。

真要有那么多人想反清复明,明朝早就光复了。

南明小朝廷当年经营的不算差,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被收拾的干干净净。

一个个嘴上说着复明复明,其实个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手里有点兵权就想窝着不出门,只要能保住他们的一亩三分地儿,外面清廷发展成什么样都和他们没有关系。

武将们有本事的不少,架不住他们劲儿不往一处使,这能有个屁用?

遭瘟的老朱家,复个鬼的明。

耿精忠耿王爷在心里把前朝那些宗室亲王骂了个狗血淋头,骂痛快了继续派人和民间那些教派联系。

大丈夫能屈能伸,打什么旗号无所谓,只要能成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