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273)
他现在竟然要去鳌拜的府邸,而不是隔着十万八千里就远远绕开,如果他能全须全尾的出来,这事儿他能吹一辈子。
老天爷,他竟然主动闯进龙潭虎穴,这是何等的英勇,何等的有胆色。
从今天起,他就是那浑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再世,古有赵子龙七进七出单骑救主,今有他曹子清赤手空拳直面鳌拜,不愧是他。
小曹同学害怕中掺着激动,马车还没有走出紫禁城,他已经想好怎么写信和他爹吹了。
这可是他爹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刚到京城就做到了,这叫什么,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证明他肯定比他爹还厉害。
隆禧:???
小曹同学,你是不是想多了?
隆禧本来还想在路上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先去找鳌拜,看曹寅这反应也不想解释了。先让小曹同学激动一会儿,待会儿到地方了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没什么龙潭虎穴,他们只是去那儿做个客,然后和鳌太师一起去逛外城。
很多地方他自己不能去,有鳌拜跟着就没关系,毕竟敢在鳌拜眼皮子底下搞事儿的人不多,有空闲时间还有足够威慑力的陪玩,整个京城也只能找出鳌太师一个人。
上次祭祀路上出事之后,五城兵马司的官儿几乎换了个遍儿,新上任的那些人还记着前辈们的下场,以前他们只管内城,懒得管外城的恩怨纠葛,现
在连外城也不敢松懈,这边传出什么不好的话,那边立刻就派兵出巡。
累是累了点,但是成果喜人。
隆禧觉得现在的京城比以前安全的多,可惜他的哥哥们不这么觉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要么不出门,要么出门带上一堆人,这种待遇什么时候结束隆禧不知道,他觉得至少要等到哥哥们心理阴影消失了才行。
至于心理阴影什么时候会消失,谁都说不准。
七阿哥托着脸叹了口气,掀开车帘看着外面,“这么好的天,怎么能窝在房间里不出门,就算不能勇闯天涯,出个城也行啊。”
曹寅眨眨眼,“阿哥爷要出城?”
“……不出。”隆禧收回目光,撇撇嘴小声吐槽,“城外也没什么好玩的,大热天的也不能跑马,等天凉快了再出去打猎。”
夏天到了,又是一年一度吃西瓜的季节,不知道今年的西瓜结的怎么样,他要求不高,一天能给他留一个就行。
那片瓜田的西瓜最开始长的很好,他还怕种子种下去后会发生返祖,第二年再种就会变成不好吃的西瓜,结果第二年根本没等到他种,他攒下来的西瓜籽就被臭弟弟给抢走了。
他又不是不懂得分享,至于什么都不给他留吗?
生气。
隆禧心里嘀咕着,到了鳌拜家门口后派钱满多去敲门,也不用里面的人出来迎接,自己顺着路去书房找人。
曹寅第一次来这儿,也不敢左顾右看,上前一步凑到梁九功跟前小声问道,“梁公公,阿哥爷经常来这儿?”
“那可不,咱们七爷和鳌太师的关系可好了,太师不给谁面子都不会不给咱们七爷面子。”说起这个梁九功就精神了,虽然他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但是他可没少被派到七阿哥身边干活。
钱满多没比阿哥大几岁,在皇上面前那都是没长大的小孩儿,平时跑个腿儿传个话没问题,遇到紧急情况就不太行了,还得再历练历练。
虽说钱满多是顾总管亲自挑出来的,但是和他梁九功相比还是差了点儿。
康熙明显看重曹寅,梁九功也乐得卖他个好,三言两语把当年阿哥爷被绑走,鳌太师怒发冲冠千里奔袭杀到河南的事情说给他听。
别看他们阿哥和鳌太师年龄差那么多,那感情比亲祖孙都深厚。
曹寅听的一愣一愣的,梁九功口中的鳌拜和他爹口中的鳌拜好像不是一个人,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亲眼看到的鳌拜会是个什么样的鳌拜?
他是他爹的亲儿子,他爹不可能忽悠他。
现在已经到了鳌拜府上,梁九功也不可能这个时候忽悠他。
所以,鳌拜还是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
不至于吧。
小曹同学心中好奇,跟着他们阿哥爷来到主院,亲眼看到他们的相处模式,只觉得梁公公刚才说的还不够形象。
不是夸张,是太委婉了。
隆禧提前派人过来送过消息,车马已经准备好,只等他过来就能出门。
他在车上没有说瞎话,今天的确不出城,他们就到朝阳门,其他哪儿都不去。
扩建外城不是说说而已,他们家三哥手里图纸都画好了,只等资金到位,立刻就能开工。
“皇上不是新设了个商部吗,商贾那边都是商部的人在管,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些商人真的好有钱。”隆禧没有图纸,但是他有个非常好使的脑袋瓜,不用图纸也能指出来哪块地方要干什么,“我以为他们顶多能拿出来几万两银子,结果看商部的账本,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已经出到了百万两,而且还在往上加。”
他一直觉得他不缺钱花,但是和那些随随便便就拿出几十万上百万的富商相比,他真的穷到家了。
之前上课的时候听师傅说过,朱
元璋当皇帝后不准江浙一带的人到户部当官,他们可以考科举,考上之后其他部分都能去,唯独不能去户部。到了万历年间,不准进户部的人还加上了苏州松江二府的人。
凭户籍来黜落人,听上去很没道理。
现在看来,倒不是全无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