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275)

作者: 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朝廷现在对前朝遗民态度好的不得了,只要他们愿意当官,就算什么本事都没有,也能塞进实录馆修明史,江南的士子和那些遗民扯上关系,将来的官路都能顺畅不少。

朝中满人势大,但是满人毕竟不懂汉家的东西,很多事情还是汉人说了算。

小曹同学最懂他爹的难处,他爹年纪大了,不光要管织造局的事情,还要和那些世家大族前朝遗民搞好关系,为了给那些人找个台阶,连他的婚事都给许了出去。

他离家之前刚刚成亲,妻子出身昆山顾氏,就是出了亭林先生顾炎武的那个昆山顾氏。

虽然不知道他爹怎么和顾氏攀上关系的,但是这门亲事结下来,他们才算正式打入遗民圈。

小曹同学很有自知之明,虽然他长的好看,书读的不错,还会写诗,一手书法也很拿得出手,是顶好顶好的文武双全少年郎,但是这并不能让顾氏那样的大家族愿意和他们家结亲。

他想不明白,他爹也不和他说,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如果他能在京城站稳脚跟,明年还得把妻子从江宁接过来,他没法回江宁,总不能一直分居,夫妻俩连面都见不着,岂不是跟没成亲没有区别。

天还不到最热的时候,城里热热闹闹到处都是人,隆禧听着曹寅讲江南的情况,怒从心中来恶向胆边生,“有句话叫快刀斩乱麻,两位有没有听过?”

江南的水深,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理不清,但是那又怎么样,一力降十会,直接火力覆盖不就行了?

鳌拜无奈的看着天真的小阿哥,“不妥不妥,那样太不讲道理,文人的唾沫星子会把咱们淹死的。”

隆禧抬头,表情有些古怪,“那什么,你们真觉得朝廷在江南的名声很好吗?”

不是吧不是吧?

咱不是

一直在人家的唾沫星子里没爬出来过吗?

作者有话要说:鳌拜(恍然大悟):有道理啊!

第129章 第 129 章

*

隆禧很清楚朝廷在江南的名声, 主要是名声太差,他想自欺欺人都做不到。

他是个正常小孩儿,和他哥那种自恋到觉得全天下都应该对大清俯首称臣的家伙不一样。有自信是好事, 自信过头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债多不压身,朝廷在南方的名声已经那么差,也不怕更差一点。

读书人的笔杆子能杀人,但是笔杆子再厉害也没有真刀真枪厉害,至少对现在的他们来说, 还是真刀真枪更重要些。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先把人打服了然后再进行思想教育, 比温水煮青蛙省事儿的多。

他承认温水煮青蛙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但是一直这么下去的话还是治标不治本, 江南的百姓苦于赋税沉重,那些世家大族依旧纸醉金迷赚的盆满钵满。

反正这次针对的不是官宦世家, 而是那些富商大贾, 朝廷不是强盗,收税也不会让他们伤筋动骨, 就是赚的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而已。

只要朝廷的态度足够强硬, 那些官宦世家为了自保也不会插手,朝廷最忌讳官商勾结,不想让子孙后辈的官路被堵上, 他们就不会挑明和那些富商的关系。

那些商人给世家大族掏钱的时候掏的心甘情愿, 怎么交税的时候抠门的一文钱都舍不得往外拿,区别待遇那么明显,他们是觉得那些地头蛇能保证他们在全国各地都不受欺负?

“您也说了人家是地头蛇,地头蛇就要有地头蛇的样子,他们掏钱的时候未必心甘情愿, 但是掏过钱的确能在那儿赚更多银子。”小曹同学小声解释道。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江南那些世家大族可不只有知府,人家在朝中也有人脉,而且人脉也不只有汉人,有银子当敲门砖,谁家的大门他们都能敲开。

隆禧扭头看向鳌拜,眨巴着眼睛故作无辜,“也有人拿钱敲您家大门吗?”

“咳咳咳!!!”鳌拜被口水呛的咳嗽,这种事情心知肚明就好,说出来就不美了。

隆禧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好的,明白了,看来事情的确难办。”

“阿哥爷莫要胡说,事情不难办,奴才回府就给皇上写折子,定要止住江南的乱象,还天下海晏河清。”鳌太师正气凌然,坚决不肯在他们小阿哥面前露怯。

钱财可以从其他门路赚,不是送到家里的都能往家里收,今天要是不把事情说清楚,他在阿哥爷心里岂不是成了收受贿赂不明忠女干的小人?

不行!不可以!

他鳌拜大半辈子清清白白(?),绝对不能晚节不保!

小曹同学恍恍惚惚看着鳌中堂一脸正气的在阿哥爷面前做保证,揉揉脸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有预感,江南那潭死水要被搅和浑了。

有没有人敢在那种情况下浑水摸鱼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现在在江南只手遮天的那些世家大族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如果事情进行的顺利的话,他爹没准儿不用和现在这样通宵达旦的干活,一年到头连个好觉都没法睡。

鳌太师亲自出马,还不得把那些世家大族全部吓的屁滚尿流?

曹寅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容,迫不及待想看阿哥爷和鳌太师能让江南变化多大。

他爹是江宁织造,他过几年大概率要回江宁接任他爹的活儿,不然他爹也不会给他定那样一门亲事。

他不是对妻子有什么意见,而是以他有限的聪明才智,他只能想到他爹在给他的将来铺路这一个理由。

他爹给他的安排是让他在宫里当几年侍卫,在皇上面前刷够存在感,等到能外放了就回江宁接任江宁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