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319)
感谢亲爱的哥哥以身作则给他可怜的弟弟提供了参考范例,啧啧啧。
为了让玛嬷尽情吐槽,只能委屈你继续挨数落了。
七阿哥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反正当事人不在现场,他甚至还会煽风点火火上浇油,简直是损到家了。
太皇太后哭笑不得,为了避免这臭小子太过分,直接不和他说那些事情,小孩子家家的管大人的事情干什么。
话说回来,这小兄弟两个只差了两三岁,要不直接两个人的福晋一起挑?
老太太的想法直接写在了脸上,吓的隆禧赶紧转移话题,“玛嬷,三哥之前不是说要派曹侍卫去沿海一带吗,我也想去。”
“小孩子家家,跑那么远作甚?”太皇太后下意识皱起眉头,可是想到面前已经不是那个离不开人的小崽崽,再舍不得也不好拦着,“出去历练历练也好,就是南边会不会太远了?”
“是有点远,不过没关系,反正就去这一趟,又不是以后不回来了。”隆禧听出他们家老祖宗有些松动立刻来了精神,大手一挥开始畅享他出去历练回来会是何等的风光。
明年开春就是他搬去王府的时候,他也不是喜欢出风头,就是想着稍微比哥哥们厉害那么一点点。
看啊,他还没封王就能独当一面,多威风。
三哥那边一直找借口不答应,只要玛嬷这边松口,三哥就别想再推脱。
皇帝怎么了,他有紫禁城里最最最粗的大腿可以抱,皇帝也得靠边站。
“独当一面?”太皇太后拉着人上下打量一番,欲言又止止言又欲,到底还是没打击他的自信心,“行,独当一面。”
孩子有冲劲是好事,大不了等他哭的时候避开不去看,多大点儿事儿。
作者有话要说:隆禧:???
————————
忙完了,恢复日更,还有差不多十万字,争取月底完结!
第152章 第 152 章
傍晚,康熙在慈宁宫陪他们家玛嬷用晚膳。
皇帝陛下的日常生活非常有规律,除了偶尔的庆典祭祀之外,每天的时间表几乎都不会打乱。
早上起床先到慈宁宫、宁寿宫转一圈,权当早上锻炼身体,然后早膳、早朝、处理政务,中午休息之后继续处理公务,要是赶上奏折不多,就看书写字吟诗作画,或者喊几个妃嫔一起看戏,晚上要么来陪两位太后用晚膳,要么去佛堂待一会儿,再之后就是睡觉。
规律的令人发指。
隆禧不止一次怀疑他们家三哥是重度强迫症患者,不然怎么可能天天按照时间表过日子,打乱一点进程就能暴躁一整天,肯定强迫症没跑了。
七阿哥带着侄子们吃饭,同时竖起耳朵听旁边怎么说。这次有玛嬷帮他请命,过段时间和小曹同学一起去南边的队伍里肯定有他。
康熙瞥了眼小动作不断的臭小子,换了个姿势挡住他的视线,然后开始说别的事情,“玛嬷,孙儿之前下令让蒙古各部在木兰圈个围场出来,一来一回太耽误时间,明年孙儿不准备亲自过去,您觉得让常宁带人走一趟怎么样?”
太皇太后毕竟是见识过大场面的人,一听这话就猜到皇帝可能要干什么,“喀尔喀那边又不老实了?”
“不是喀尔喀,是北边的老毛子。”康熙抿了口茶,想起来雅克萨的事情就头疼,“罗剎国欺人太甚,关外地方大,只靠八旗兵马防备不过来,寻常百姓又不是那些骑兵的对手,非得把他们打疼了,他们才知道什么东西不是他们有资格觊觎的。”
草原上部族众多,喀尔喀三部惯会见风使舵,朝廷派兵去打占据雅克萨的哥萨克骑兵,不说让漠北各部帮忙,他们能不添乱已经是万幸。
朝廷出兵不光要盯着罗剎国的动静,还得防备他们和喀尔喀三部里应外合,漠北不清醒的人可不在少数。
不管喀尔喀三部什么反应,一旦北边打起来,漠南各部、尤其是科尔沁几部一定得出力气,至少粮草供应不能大老远从南边运过去,雅克萨离中原那么远,等粮草从南边运过去,他们的将士早就饿的走不动道了。
科尔沁的蒙古王公需要拉拢,同时也得敲打,当皇帝不容易,他天天从早到晚的忙活容易吗?
康熙皇帝话中有话,七阿哥假装什么都没有听到,等侄子们填饱肚子,立刻化身天下第一号好叔叔带他们去隔间玩耍。
小孩子就要有小孩子的样子,他们小孩子不掺和大人说话。
“小叔,我想听汗阿玛讲故事。”承瑞眼巴巴的看着外面,小家伙不觉得他们家汗阿玛的日子有多艰难,只觉得蒙古啊、哥萨克啊、八旗啊都好玩的很,也不知道他怎么记住那么多名字的。
隆禧一手拉着一个,“没问题,小叔也能讲故事,想听什么?”
承祜连忙举手,“听小叔之前被刺客带出京城的故事。”
隆禧:……
真是亲侄子。
“行,小叔不光能讲故事,小叔还能让戏班子过来给你们演情景剧。”隆禧磨了磨牙,决定在故事里加点别的,“过来,小叔今天就给你们讲讲你们将来要干什么,讲讲什么叫扶大厦于将倾、救苍生于水火,、解万民于倒悬、济百姓于饥寒。”
承瑞:???
承祜:???
兄弟俩面面相觑,确定对方也没听懂那一大串是什么意思,于是乖乖坐好,睁大眼睛提意见,“小叔,大傻什么来着?”
“什么大傻,是大厦,就是大房子、大宫殿,明白了吗?”隆禧拍拍俩小子的脑袋瓜,挨个儿给他们解释什么是切扶大厦之将倾,什么叫聊为苍生解倒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