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正峰却说:“人家一开始外放,那是为历练!时间够了,自然调任回京。你这倒好,京官做得好好的,却跑去外放为地方官儿……你……”不能深想,越深想越难过。
小儿子,他是寄予了厚望的。
“此事……咱们就不提了。”薛霁正色了些,又严肃起来,“父亲,事情既然至此,你我父子也该高高兴兴接受。”
薛正峰倒不是胡搅蛮缠的性子,既然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
但却仍不死心。
“好在你还年轻,朝堂之事都是瞬息万变的。就先去做三年的润州知府,三年之后,一切好谈。”
“只是……你母亲、你祖母那儿,怕是不好交代。”
薛霁却道:“她们自会关心和担忧儿子,只是……官场上的事,也无需向二位长辈交代。”
这个年,薛家自然过得不好。
但远在望梅县的苏雪摇,这个年却是过得极好。
除夕前一日关了铺子,之后,三人在除夕这日都好好睡了个饱觉。
睡够了后,再慢悠悠起床,准备晚上的团圆饭。
团圆饭上,三人都饮了些酒,然后一同守岁到子时。
次日新年第一年,自又睡到日上三竿。
茶铺过年是休息的,得到年初八再开业。
过年间,大家都在走亲串友,不缺吃的。所以,谁也不会大年节的去茶铺喝茶。
苏雪摇等人在这望梅县内没有亲友,所以,这过年间,一时倒是闲了下来。
想了想,既在这儿开了铺子,往后若无意外的话,怕是会一直定居在这儿了。既要长久的住在这儿,那自然得活络一下人际关系。
于是,大年初一这日,苏雪摇便带着春华和秋实挨家挨户去拜访。
邻里乡亲们都很热情,只要她们去了,都得抓把瓜子或是一把糖塞她们手上。
苏雪摇是极喜欢在这样的小地方居住的,比起京都城的极尽繁华,但却人情冷漠来,她更喜欢小地方的安逸,和民风淳朴。
空着两手出门,回来后,三人手里怀里,荷包里,都装满了东西。
虽不贵重,但却是乡邻们的一番心意啊。
中午回到家后,三人才欲转身进厨房烧火做饭,就听门外有人敲门。
“苏娘子在家吗?”是隔壁黄婶的声音。
苏雪摇立刻去开门,果然门外,黄婶子那张略显圆润的脸出现在了眼前。
“婶子。”苏雪摇喊她。
黄婶子则十分热情,邀请她们去她家里吃饭:“之前来过一趟了,可惜你们不在家。家里还没生火吧?我是来叫你们去我家吃饭的。”
“还……没。”苏雪摇心内犹豫了下后,快速做出了决定。
既然想邻里乡亲间好好相处,苏雪摇自然不会拒绝人家的好意。
所以犹豫了后,实话说了没生火。
若是不想去,大可直接一句“已经生了火做饭了”敷衍过去。
黄婶子立刻说:“那赶紧别生火了,去我家里吃饭。”
苏雪摇笑着应下:“那实在是麻烦你们了。”
黄婶子热情极了:“这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说实话,你们平时也没少关照我们,那新鲜的茶水点心,可没少给我那馋嘴的孙女吃。只是你们平时忙,白日时都不在家,等你们回家了,天也晚了,我就是想请你们吃饭,也难找到机会。”
“昨儿你们虽在家,但是除夕,我犹豫再三后,还是没请你们过去吃。今年年初一,兴串门了,这才过来的。”
苏雪摇说:“婶子哪里的话,平日里受你们的关照才是不少呢。至于那点子点心,又算得什么?不至于婶子当回事儿拿来说的。”
二人互相客套寒暄之后,黄婶子先回家去了。
苏雪摇三人收拾一番后,也去了隔壁。
黄婶子家十分热闹,今天两个女儿女婿都回来了。
小女婿是农家子,大女婿是县城里的生意人,大女婿瞧不上小女婿,吃饭的时候,就尽听他们两对夫妻在打唇舌上的仗了。
但黄婶子似乎见怪不怪,他们说他们的,她吃她自己的。同时,还不停招待苏雪摇三人吃饭。
饭后,女儿女婿离开了后,黄婶子这才解释说:“吵了多少年了,两个女儿也不省心,闺阁中时就不和睦。有时候我想,当真都是煞星,来克我的。”
说着,便哭了起来。
苏雪摇少不得又要宽慰她。
这黄婶子寡居,膝下无子,就只这两个女儿。
平日里家里冷冷清清的,估计就盼着年节时两个女儿能回家来团聚的日子。可人一回来,就又争吵不断,他们一吵架,她又伤心。
苏雪摇安抚了好一会儿,这才回家去。
但快到傍晚时分时,隔壁黄家的大女儿却突然登了门。
“黄大娘子?”瞧见人站在门外,苏雪摇心中的确诧异得紧。但心中无论闪过多少念头,也只是一瞬的事,很快,她就反应过来,然后请了黄大娘子进门。
又让春华秋实去准备茶水点心,她则请着黄大娘子进堂屋坐。
“叫我一声大姐吧。”坐下后,黄大娘子笑眯眯说。
望着她这样的笑容,苏雪摇心中生起戒备心来。
但面上却是很给面子的说:“其实该称你一声太太的。”她夫家做生意,家中有些薄产,称一声“太太”也不为过。
显然,这对黄大娘子来说,十分受用。
只见她笑着说:“今日第一次瞧见妹妹,就十分喜欢。”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来,紧紧握住了苏雪摇手,“可见,你我姊妹是有缘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