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去哪儿?”
“天下之大,何处不为家?这京城是繁华,可却从不是我们这些一无所有的外乡人可肖想着能留下的。这里的一切,都同我们毫无干系。”
苏雪摇立刻道:“我今日找赵大哥,还有另外一件事要说。我要在京里自己开一间茶水铺子,到时候需要一些人手,望赵大哥能来帮忙。另外,若有可信得过的人,赵大哥也可一并带了来。”
赵杰沉默。
苏雪摇则又说:“朝廷不是不管他们,我得到消息,要不了两天,最多三天,安置这些人的圣旨就会下来。到时候,大家都可以进城去,都能好好过个年。”
“消息可信?”赵杰显然更关心这个。
苏雪摇信誓旦旦保证,甚至要举起手来作誓。
“行了。”赵杰阻止她。
很快,外面传来了响动,是春华她们回来了。
赵杰匆匆道了句“保重自己”后,便闪身而出,不见了踪影。
附近有村户,二人去要了些干粮和水。当然,作为干粮和水的报酬,她们也留下了足够多的铜子儿。
午饭没吃,苏雪摇也的确有些饿了。接过干粮,就就着水吃了起来。
一路上车行得极慢,等到城门口时,天已经完全黑透。
也恰在这时,天上落起了雪来。
鹅毛般的大雪,密密麻麻的,旋转着落下。
等到马车行至镇国公府府邸前,苏雪摇由着春华扶着下车时,地上已经明显铺了一层白。
苏雪摇心里还是有些怕薛霁会又在自己之前回家的,虽然她出门是得到了婆母的批准的。
许是昨儿回来得晚了,薛霁有些生气,苏雪摇心里便留了些阴影在。
虽然后来也没什么,但苏雪摇总归是怕他生气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何况这个男人……只稍稍沉了些脸的样子,也挺吓人的。
实在不敢想他真生气了会是怎样。
一路急急往清风院去,进门看到一个小丫鬟,苏雪摇便问:“三爷回来了吗?”
只见那个在院子里扫雪的丫鬟摇摇头:“回奶奶话,三爷还没回呢。”
听说没回,苏雪摇心中不免稍微松了口气。
今天也就是一早起来时吃了些食物,之后,就是春华秋实她们找来的干粮了。干粮毕竟太干,且又冷又硬,水也是冷的,苏雪摇只勉强吃了点充了饥。
这会儿,早饿得前胸贴后背,饿得浑身发软、四肢无力,险些要晕过去。
回了院子,苏雪摇立刻命人摆上饭。
又准了春华秋实去休息,她喊了红芹几个来侍奉自己。
薛霁晚上又没回来吃饭,提前差人来跟苏雪摇说了声。
苏雪摇只说知道了,至于他没回来的原因是什么,苏雪摇从不关心。
之后,薛霁连着三天都早出晚归,苏雪摇也有三天没见到他人了。
其实苏雪摇见不见得到他人无所谓,只要他答应了自己的事能办到就行。
就在这三天里,宫里的圣旨颁了下来。要京中的百余家商户去消化城外那些难民,这样的事不算是小事,必然是引起了一方不小的轰动。
但既是朝廷的旨意,是天子的命令,谁又反抗得了呢?谁敢抗旨闹事,自有城防营的人来抓。
所以,京中只小小哄闹了一场后,事情也很快就平息下来。
苏雪摇这两日没再出门,有关外头的事,还是薛二奶奶来她这边坐时说给她听的。
“这馊主意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亏他想得出来!既这么有善心,怎么不把那些人都请到他自己家里去?这下好了,什么脏的臭的都进了城来,万一发生动乱怎么办?穷乡僻壤出刁民,这些人野蛮得很。”
等话都说出了口,薛二奶奶这才后知后觉想起来,她身边的这个也是从临安那边逃难到京城的。
于是,她脸色立刻变得有些尴尬,神色也不自然起来。
“三弟妹,我不是说你啊。”她解释。
第22章
苏雪摇却并不太在意她的话,反而大方的笑着道:“我能明白二嫂的意思。”站在他们这样人家的立场上,好端端的,肯定是不想沾染上那些难民的。
或许说来有些自私,但苏雪摇却完全能理解。
毕竟,她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人家只要没有害人,没有做伤天害理之事,也不能说人家不好。
立场不同,自幼的生存环境不一样,心中所想自然也不一样。
薛二奶奶的确不是有心说出这些的,这两日,她同别的京中贵妇一样,对此都十分憎恶,谈之色变。可偏偏朝廷派兵镇压,不给继续议说这事的机会。
外头再不敢妄自私议这些,可她心里又憋屈,便只能在家里说说。,一吐口舌之快了。
方才也是提到了这事儿,她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心中所想给暴露了出来。
薛二奶奶这会儿也后悔自己方才的失言,冷静下来了后,她倒认真着同苏雪摇说了真心话。
“我知道我这样的想法是有些自私了,我也不是不同情他们。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若他们都能安安分分的还好,若是不能,反而在京中烧杀掳掠,那岂不是好心没了好报?若说叫我们都拿出些钱来接济,我们自当十分愿意。”
他们这样的人又不缺钱,只稍稍花些钱便能做好事,甚至是搏得好名声,又何乐不为呢?
苏雪摇点头道:“二嫂的顾虑是对的。不过,他们原也都是良民,不是山中土匪。若可得安居之所,若能有食物饱腹,他们定然也想过安稳日子。再说,不过数百不到千人,就算真有那坏心思的,也做不出坏事情来。城防营的兵,可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