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门娇媳(49)

这顿饭是为薛霁做的,马车出了国公府大门,直奔了刑部衙门去。

但不巧的是,薛霁这会儿人不在衙门里。听衙门里的人说,他们郎中大人这会儿去了案发现场,今早刚有人击鼓鸣冤,状告嫂嫂杀了他哥哥。

也不知他什么时候能回来,苏雪摇自不可能一直等在这儿。只略等了会儿,做足了样子后,便留了食盒下来,她则带着两个丫鬟离开了。

薛霁是到了下午申初时分才回来,人一进衙门来,就立刻有衙门里的人迎过来说:“午间时大人的夫人来过。”

薛霁正走到书架前翻看案宗,许是太沉浸在了案子中,所以没有立刻反应过来。

是过了有一会儿,才突然反应过来的。

“什么?”薛霁一身绯色官袍站在高大书架前,手中正翻着书,头回过来,看向身后的下属。

那下属这才继续说:“是给大人您送饭来的,可巧大人您那会儿正去外头查了案子,不在衙门里。夫人坐这儿等了大人一会儿,之后就离开了。”

薛霁倒是诧异,她今日竟会给自己送饭食来。

“饭在哪儿?”薛霁问。

那下属立刻就去提了食盒到薛霁跟前来。

“大人您不在,属下们没敢打开看看。一直搁炉子边上的,兴许,还是热着的。”

薛霁伸手去揭开食盒看了眼,唇角微扬了下,又压住。

他伸手接过,自己拎到了一张八仙桌旁。一样样摆开后,倒是吃了起来。

同平日里所吃的府上的菜口味不一样,薛霁心中猜度着,该是她亲手做的。

既是亲手做的,自是要用心着吃。这顿饭,薛霁倒是没有敷衍。

但因今日衙门里才来一个大案,需要薛霁亲自经手。所以这两日,薛霁又忙碌起来。

又一心投入到了公务中后,那些春风帐暖的闺中之事,自被暂且抛在了脑后。

薛霁早提醒过东升,若他回来得晚,务必去内院里知会一声,免得叫她苦等。

今日,东升见太阳早落了山,天幕也已渐渐暗沉下来,却还仍不见爷人回来,于是立刻来了内院通禀了声。

之后连着两三日,苏雪摇日日都亲自下厨,然后日日送去衙门里。

起初是自己亲自送过去,之后,便就派了院里的丫鬟送去。

如此过了有几天,直到这日薛霁忙好了这个案子,早早的回了国公府。

薛霁薛扼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乃谢夫人所出。

但兄弟二人自幼便感情不好。

长大了后,虽说不会再如少时那般将矛盾搬到明处来,也都学会了克制各自的脾气,但平时相处也多是生疏且客套的。

恰好这日,兄弟二人各自衙门里都不忙,天没黑就回了家,于是碰了头。

不会主动去寻对方,但既二人的车在门前碰上了,也不会视而不见。

薛霁年纪小,遇到兄长了,自先主动过去打了招呼。

薛扼冲他点了点头,二人便一道跨过门槛,往府内去。

想着母亲和兄长间的关系一直就这么僵着,也不是个事儿。既今日都回来得早,且又遇上了,薛霁便邀他一起去华凤居请个安。

薛扼也是体面人,虽心中未必情愿去母亲跟前挨训,但既此刻自己兄弟提起,他也不会拒绝。

一如既往的那副如春风般的笑容,他点头应道:“也好。”

这会儿苏雪摇等几个也才过来请安,人还没被谢氏打发走。

门外丫鬟匆匆来禀,说是大爷和三爷二位爷来了,谢夫人喜形于色。

“三郎回来了。”只提了小儿子,却绝口不提大儿子一个字。

等到薛霁薛扼兄弟进了门,出现在了谢氏眼前,又各自请了安后,薛霁对着小儿子好一番关心后,再看向一旁长子时,脸立刻冷下去了几分。

“你若有你兄弟一半听话,为娘也就不说你什么了。可你瞧瞧你,为娘的话,你有一个字是放在心上的吗?”

之前挨训,还能得个理由。今日这一上来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着实令薛扼有些摸不着头脑。

“儿子不明缘由,还请母亲明示。”薛扼抱手问。看似恭敬,实则从他生硬的语气中不难看出他的不服气。

谢氏素日里教训人教训惯了,最厌恶别人顶她的嘴。

何况,此刻顶她嘴的,还是素日里一直同她不睦的长子。

于是谢氏脸更冷了几分,用更高的音量和更尖酸的话语训斥他道:“你自己做的什么事,还要我来说吗?这些年,我说你都说得够够的了,你听了我的话吗?”

“你若有你兄弟一半懂事,我也不会一再的管教你!”

薛扼好歹也是宗子,又成亲多年,更是在官场上有几分体面。

外头人瞧见他薛世子,谁不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

就算母亲之前平白无故训斥他,那好歹也是背地里,不曾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训过他。

可今日,这么多人都在,他却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薛扼心中自然更是厌烦。

从前倒还能忍,顶多是她说什么他不听罢了,还未曾当面顶撞过。而今日,莫名其妙挨训,薛扼也有些来了火。

“左右儿子自幼是养在范姨娘膝下的,也没得过母亲几日的教诲。母亲若觉儿子不好,也大可以不认我这个儿子。”

“你……你!”谢氏一时气得心闷气短,面容狰狞。抬着手指指着这个不孝子,可却半日说不出一句话来。

薛霁虽觉母亲也不好,过于严苛了些。但毕竟是长辈。若觉她话说得不对,大可不去把她的话听进心里,实在没必要如此当面顶撞。

上一篇: 长央 下一篇: 养个太子当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