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国外急诊医生(135)

作者: 姬赢 阅读记录

这令文斯很是兴奋,催促这她赶紧发文章。

乔希无奈,实验不完整,怎么可能发文章呢?

“我还没有弄清楚这些副作用,怎么能急急忙忙的?”乔希解释道。

文斯无法,只能等着她的文章,想尽快让她进入临床实践阶段。

功夫不负有心人,乔希的实验有了一些成果,便给肿瘤期刊投递了文章。

如果这篇文章能够通过,他们可以开始临床实践。

很快,肿瘤杂志回复她道需要补充很多的实验,乔希无法,继续开始补充实验,总共列出了四条大的实验。

想必也是,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容易,这下子文斯无话可说了,只能乖乖掏钱。

好眠

乔希知道作为新成立的神经外科的主任, 文斯真的承担了很多。

科研最是费钱,而整个急诊室又不只有神经外科,她之所以可以这么专心于研究, 也全靠了文斯向投资方争取来的资金。

乔希只能埋头搞研究,心无旁骛, 只t希望这些实验可以顺利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最终还是历时一年补齐了, 乔希再次提交了文章。

这一次, 文章顺利地发表了,这为约翰逊的神经外科带来了更多的投资。

文斯很开心,在文章被发表在《肿瘤科学》上后, 约翰逊全体团队便要开始招募志愿者了。

急诊室不缺肿瘤病人,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最新疗法, 或者完全符合志愿者的条件, 因为新疗法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一天,急诊室来了一位病人, 他是曾经做过母细胞胶质瘤手术的患者,最近出现了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的一些症状,便就近找到了约翰逊急诊室。

病患是两年前在L大医学院做过肿瘤手术, 经过影像科的检查后,文斯发现他的大脑出现了占位, 结合他的症状,应该是复发了。

其实,确诊肿瘤复发的最好方法就是做活检, 但文斯瞬间想到了这位病人完全可以尝试新的免疫疗法, 便和他说起了乔希最近在做的人工智能编辑肿瘤细胞基因的事情,劝说他成为志愿者。

这位病患觉得既然复发了, 虽然没有在其他医院听说过免疫疗法,但还是决定试一试,有一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感觉。

于是,医院方和病患便签署了合作协议。

文斯为乔希找来了志愿者,让乔希准备开始为病患治疗。

这是一件好事,乔希很高兴,毕竟如果新的疗法被证明可以延长患者寿命的话,那就证明她的设想是可以治疗更多的母细胞胶质瘤患者的,那将是会挽救更多人的,要知道,每一年全M国因为这种恶性肿瘤而死的患者有一万多个。

于是,当乔希根据诊断开始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手段的时候,瞥了眼患者的MRI胶片,看到了复发的部位,确实就是复发了,便开始了尝试治疗。

结果刚开始,她就发现病患的反应有些大,效果似乎不太好,这很奇怪,和她预想的结果一点都不一样。

这个时候,她再次认真看了病患的MRI胶片,除了活检,还有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可以明确这究竟是不是复发。

因为病患是两年后才出现了这些反应,所以文斯便认为他是复发了,毕竟这种病的复发率确实非常高。

于是,乔希便给病患进行了PET检查,看到检查结果,他们这才发现病患其实是晚发的放射性脑损伤,并不是脑肿瘤复发了。

乔希将检查结果告诉了文斯,两人对视良久,现场异常沉默。

这是一次医疗事故。

两个人都有责任,虽然最初的原因是文斯太急了,可乔希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我们必须告知病人这一点,做出合理的赔偿和救治。”乔希叹了一口气,率先打破了这种死一般的沉默。

虽然,这种错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放射性脑损伤和脑肿瘤复发之间,很难界定,往往都是需要病理检测,而且脑损伤往往都是在放疗后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但不得不说,两个医生的责任跑不了。

“抱歉。”文斯搓搓脸,让自己清醒一些。

“我去告知病人,你去上报危机处理办公室?”乔希试探着道。

“你知道,免疫疗法的这项临床实践,A大医学院已经开始了临床实践了,或许,他们会提前完成全部流程。”文斯面色焦急地看着她。

乔希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作为一个主任,他承担了太多的压力,需要为神经外科申请经费,需要帮她找志愿者,还要为约翰逊的发展操心,但对她来说,这一切都没有病人的生命更加重要。

于是,乔希身体前倾,双手撑在了办公桌上,目视着他,严肃道:“不论怎么样,都是我们的过错,我们必须立即停止所有的治疗,将这一切告知病患,并且尽力救治,避免诉讼,听着,我不管会发生什么,哪怕我做了两年的成果都白费了,那也没有病人的生命更加重要,清醒一些,我们共同面对,好吗?”

文斯并不是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只是在上一刻还意气风发,这一刻不甘心就这么面对失败的事实而已。

作为主任,文斯还是很有理智的,缓了缓才低下头来:“我知道了。”

走出文斯的办公室,乔希在许多年后,再次感觉到了那种无力的恐慌感,病人会很生气,会去起诉约翰逊吗?

但是,不论多么害怕,她都必须和病人面谈。

来到病房,这是特别给志愿者安排的特殊病房,乔希亲自为他停止了所有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