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败家子宠夫之路(女尊)(151)

作者: 书空不语 阅读记录

而被另一影卫牵走的马车,赫然便是云潇乘坐的那辆。

灾民营统领

州府府衙。

秦知府与云潇厅前落座后, 秦知府抬手屏退了下人。

“三殿下,您这次来渠州府是……”

云潇喝了口茶,这才解释道:“渠州府水患引发疫灾, 母皇派了京都官员领钦差一职,携赈灾款前往渠州府赈灾。这事你可知晓?”

“是,陛下已提前传旨示下,实不相瞒……下官如今苦苦支撑, 不过也是为了等赈灾款抵达。”

“秦知府是个好官。”

“殿下谬赞。”

云潇看着秦知府因过度劳累而十分疲倦的面容, 不再隐瞒:“本殿正是这次领了赈灾旨意的钦差。”

“殿下?!”秦知府倒吸一口冷气, 后知后觉三皇女微服前来,怕是为了考察他这个父母官做的如何, 忙起身就要跪下,被云潇拦住。

“秦知府不必如此,赈灾粮款的马车随后就到, 这一路赶来, 本殿所见皆为对秦知府的夸赞,尤其是前段时间的桐县冤案,可见秦知府确为清廉之人。待此次灾情事了, 本殿回京定会对母皇如实禀明。”

“秦礼谢殿下恩典。”

云潇唤来影七, 让她将一直捧在手里的木箱呈上, 摆到秦知府面前。

“赈灾款还要三日才能到, 但我观渠州府内已来不及等待如此之久, 眼下这些,你先拿去应急。”

秦知府闻言小心翼翼的打开了面前的木箱。

三寸余长的木箱,全是成捆的银票, 而最上方还有一册薄薄的账本。

“殿下这是……”

“本殿亲自到渠州府赈灾,这一路免不得受多方‘照顾’, 干脆将各地照顾的金银财宝都换了银票三万两,送予秦知府急用。”

“殿下,这……这……”

秦知府久不居于京都,只在多年前的朝堂之上见过三皇女一眼,倒是听说过这位三殿下行事莫测,性格怪异,没想到对方一出现就给她出了这么大一个难题。

既是用于赈灾,这些钱财的来路、去处就必须有明确的记录,若真按照三皇女所说的来源记录,他日呈到女帝面前,怕是要将这一众贿赂的官员得罪个干干净净。

秦知府下意识抬头去看三皇女,就见她笑意盈盈:“怎么?秦知府不敢用这钱不成?”

“殿下,下官……”

“不敢用也不要紧。”三皇女表情没什么变化,目光却冷了下去:“他日秦知府回京任职,只盼回忆起此事之时莫要后悔。”

秦知府心里咯噔一下。

她怎么忘了,女帝至今未设太女,有嫡长不立,又听闻女帝一直极为看重这位三皇女……这位若是以后坐上那个位子……

秦知府立刻起身,对着三皇女拜倒叩首:“下官定不负殿下所托,详细记录款项来源去处。”

云潇这次没有拦他,等她说完才浅浅应了一声。

“起来吧。”

秦知府知道,自己这一拜,从此以后便是三皇女麾下。心里不由得有些发苦。

她当年自请到渠州府这样偏远的地方任职,不过也是为了避开京都的皇权争斗,不至于像她那老友一般深陷泥潭……谁知到头来还是免不得……

罢了,观这三皇女行事作风,并非荒唐之人,眼下这境遇,福祸相依,倒是福字占了上风。

聊完最关键的事,云潇的坐姿更放松了几分,闲闲谈到一路见闻:“我这一路自京都出发,所见皆为盛世太平景象,不过进入渠州府后跟赈灾队伍分两路而行,倒是才算见到了民生多艰。”

“下官……惭愧。”

“此为天灾,秦知府不必太过自责。”

她免不得提到了前一天在驿站的见闻:“本殿倒是见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读书人。听她所言,似是连秀才身份还没拿到,却于疫病管治一途十分熟悉,过了百数的灾民,不过一个下午就被她安置的井井有条,只待赈灾款到达就可尽数返乡去。本殿与她长谈良久,此人……今后定为我大萧国栋梁之材。”

“哦?”秦知府来了兴致:“我渠州府内竟有如此人才?不知对方姓甚名谁,既是读书人,下官刚刚主持过府试,若她参加了,下官当有些印象才是。”

云潇正色道:“此人名为季清夏。”

“季……清夏。”秦知府睁大了眼睛。

“看来秦知府也认识此人?”

“回殿下,实不相瞒,殿下路上所听闻桐县冤案一事,季清夏……正是苦主。不仅如此,她还是此次府试案首,本府与其见过两面,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云潇也没想到竟有这样巧合的事,愣了一下才笑道:“倒是我运气好,巧遇了这样的人物。”

“殿下既然在驿站与她巧遇,不知她现在身在何处?既然殿下都夸赞其于疫病管制一途十分熟悉,下官自然要前去拜经。”

云潇摆手:“不必那么麻烦,她这会儿正在城外秦知府设的灾民营中,正是为救灾而来。”

“想不到此女竟有如此胸怀……实在是读书人之表率。”

秦知府再一次庆幸自己当时听了程钰的劝说,跟她同去桐县救人。

云潇饮尽了杯中最后一口茶水,拍了拍衣袍起身:“走吧,咱们一起去灾民营里看看。”

“殿下?!疫病危险,还望殿下保重身体……下官带人前去便可。”

“怎么,我前来赈灾,却连灾民的面都不见?”

“疫病非同小可,殿下,殿下还是不要轻易涉险……”

“不必劝了,疫病已起,这渠州府内哪还有什么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