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子宠夫之路(女尊)(217)
冯芷微得意洋洋:“我可是清夏姐的第一个学生!清夏姐以后的学生都得叫我一声大师姐呢!”
季清夏哭笑不得:“我哪里就成了你的老师……”
“不管不管!”
……
这小孩,果然是跟金衍学坏了。
一路这般吵吵闹闹的回府,季清夏仍是忍不住思考。
会这样急着招一个还在未参加科举的学生来做书院的老师,看来……谢山长大概是遇到了什么其他老师解决不了的麻烦。
也不知道明日任职,到底会有什么等着她。
无论如何,能在书院任职与她而言有利无弊,至于其他的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竹院
一大早, 还没到上课的时辰,南阳书院的正厅里就坐满了人。
厅中坐着的都是在南阳书院任教的老师。
谢山长简单说了些赶考学子们入院的安排,最后拉着季清夏走到众人面前。
“这位就是写出那篇《教学记》的季清夏, 已被任命为书院的老师。”
众位老师们纷纷欢迎季清夏,也有不少惊讶于写出那篇文章的人竟是如此年轻。
季清夏一一回礼。
寒暄过后,谢山长再次开口:“好了,都散了吧。清夏你留下, 我有些事要跟你商量。”
众人走后, 谢山长带着季清夏到桌边落座, 笑意温和。
“清夏,实不相瞒, 我这阵子一直被一事困扰,这才在赶考学子们入院的考核中设了‘教书育人’的题目,原本只想着能否借此解惑, 没想到……看了你的文章, 竟让我忧虑尽消。”
“山长言重了。”季清夏忙抬手行礼。
“不必太过拘泥。”谢山长叹气:“只是虽因此将你招入南阳书院,但这件事,我思来想去, 还是该征求你的意见才好。”
来了。
季清夏昨日便猜到了是有麻烦找她来解决, 没想到谢山长这么快就提起了这事。
“山长请说。”
“清夏不知是否听说过京都的姜、姚两家。”
?
这事难不成跟这两家有关系?
那还真是……太巧了。
季清夏心中转过无数念头, 面上却不显, 只道:“略有耳闻。”
“你刚刚入京, 不知道也是正常。”谢山长叹气:“这姜、姚两家之间倒是没有什么嫌隙,但偏偏两家的小姐年纪相仿,脾气又不合……可以说, 两人交恶在京都算得上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季清夏点头。
这事她倒是清楚……入京那日可不就亲眼见过。
“南阳书院久负盛名,京中各世家权贵因此常将小辈们送来这里读书。原本只有姚侍郎将女儿送了过来, 可就在前几日……那姜老将军找到我,说想让孙女来南阳书院读书。我实在难以推拒……”
谢山长说到这里不免唉声叹气,季清夏心中已经了然:“山长是担心这两人在书院每日针锋相对。”
“正是如此……”谢山长看向季清夏:“清夏啊,你那篇文章中写着‘因材施教’、‘育人育德’,我想着若真能实现,由你来教姜、姚二位是再合适不过了,不知你是否愿意?”
季清夏知道自己没法拒绝,也不想拒绝,但仍面露为难之色:“谢山长,并非在下推辞,但学生只是个秀才身,管教二位小姐是否太过逾矩……”
“此事你放心!”谢山长郑重道:“这两位的性格虽各有固执,但姜老将军和姚侍郎并非不讲理之人,早在与我交谈时便说过,书院内一切事都由我做主,她们绝不干涉。”
季清夏等的就是这句话。
“那……学生便恭敬不如从命。”
离开正厅,已经快到上课的时辰了。
路上还有三三两两的学生,都加快了脚步赶路,季清夏不紧不慢的朝谢山长说的那个学堂走去。
南阳书院分为梅、兰、竹、菊四大院,前三个院落按学生成绩划分,类似崇文书院的内外院,而最后一个菊院则是单独为赶考的学子们设立的。
季清夏要去的便是那排名最末的“竹院”。
竹院中多是些基础极差的学生,南阳书院对于学生的学识有极高要求,入院后若一年内无法升到兰院便会被逐出书院,只有那些世家权贵可以豁免。临近年末,许多无法升至兰院的寒门学子已经主动退学,如今竹院内一共不过十几个学生,几乎全是世家权贵。
这其中为首的必然便是姜时、姚金铃两人。
要对付这样一群不学无术的二世祖,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季清夏前世虽然有近十年的教育经验,但遇到这样一群学生,很多事情还是得细细思考一下。
正一边走一边想着,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季清夏下意识向旁边避开半步,没想到那人竟跟她想到一块儿,两人正正撞在了一起,季清夏一个踉跄,好在被那人拉住了手臂扶稳。
抬眼看去,两人都愣住了。
“是你?!”
“姜小t姐。”
这匆匆赶来的人竟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姜时。
姜时眼睛亮了几分:“没想到在南阳书院也能遇见熟人,我记得你是上京赶考的学子?你是来念书的吧?”
“我……”
倒也差不多,季清夏斟酌着该如何解释,姜时却一拍她的肩膀:“行啊,我就说看你像是个会读书的,能通过南阳书院的考核,果然学问好!你在哪个院?下了学我去找你,咱们可得去醉仙楼好好喝上几杯!”
“……竹院。”
“竹院?!这也太巧了!我也在竹院,走,我给你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