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杂货铺后我成神了(48)
“尘连青和我说过。”
一听到这个名字,楚辞便想起了之前尘连青的科普,眨了一下眼睛。
“那你有没有听说过永夜假设?”
楚辞微愣,老老实实地摇了摇头。
“从1929年开始,白昼防线开始后退,留给白昼的时间越来越短,刚开始是每年会减,到后来慢慢变成了每个月、每天……直到1998年的时候,终于快要撑不住了。”泊十二说着,长长地叹了口气:
“1998到2000年那三年是最难过的时候,几乎所有能帮得上忙的人都在奔波,而且不单是我国,那是全球性的。
99年初的时候有人提出了永夜假设——白昼防线会彻底崩塌,从此之后不会再有防线意义上的白昼时间。”
楚辞呼吸一滞,他几乎能想象到那样的场面。
玄鸟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微微闪了闪,无数过去的碎片在楚辞面前划过。
他张了张口,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泊十二不带什么感情色彩地继续说着:“但是永夜假设只是一个假设,因为99年3月份的时候,更准确一点来说,3月6日惊蛰那天,防线的后退突然停止了,甚至基本上恢复成了1929年的模样。”
说到这里,泊十二忍不住出了神。
1929年的防线是什么样的呢?是正常的样子,各地的夜巡队不用24小时全天候命,大家都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白天。
楚辞跟着她一起沉默了许久。
她说的这些,在楚辞从孟思那里拿到的书里是没有的,也许在历史书里才能看到这些事情。
楚辞觉得回去以后找那几个历史学院的学生借点书看,但在此之前……
“所以当初的楚辞出的最后一个任务与这有关?”
他轻声开口问。
泊十二看着他年轻的、与三十多年前无异的面容,顺手把扇子扔在了桌上,往木椅椅背上狠狠一靠,拖长了嗓音:
“是啊,我劝了许久,结果某个傻乎乎的孩子还是豁出了命去换了三十年平安,但没人记得他。”
“真是蠢货一个。”
这话的语气明显比方才鲜活得多,楚辞在里面读出了细微的怒意与恨铁不成钢。
他不知为何感到一阵心虚,仿佛被骂的是自己。
——楚辞其实已经听出来泊十二在说谁了,但是那毕竟是上辈子的事情,和他没关系了,他不该对号入座。
关键是这也没有号可对。
而且他自诩也没有那份信念那份心,也不如那个楚辞那般“蠢”,他是自私的,从小到大都只想着自己家能好好过日子就好了。
泊十二揉了揉太阳穴,尽力地平复了自己心头的火气。
她很少生气,除非忍不住,对着她家三哥尘连青她可以装傻充愣威逼利诱,但是对着楚辞这样的晚辈她实在是没什么手段,只能自己生闷气。
待到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心绪终于平复后,泊十二伸手点了点放在桌子上那本硬壳笔记本:“关于你的事情,我都写在这本笔记里了。
从头到尾事无巨细,这里头的东西看起来比玄鸟慢慢把记忆还给你来得快,就是零零碎碎的没什么代入感。”
楚辞伸手拿起那本笔记,达成了今天走这一趟的目标,真诚地道了谢。
尘连青和陈彩云瞒着他,他也还是有别的方法知道这些往事。
不过希望他的笔先生不要生气。
“对了,”泊十二突然又说:“那个时历其实是我给你的。”
楚辞愣住,就听泊十二带着笑意说:
“原本想可能还有很多时间,所以时历的节奏很松散,但是我今早收到了加西亚的消息,恐怕白昼防线距离永夜只剩下一年多了。所以我调了时历的节奏。”
“接下来每周一三五的晚上都在1929年哦。”
楚辞:……
你三十七度的嘴是怎么说出这么冰冷的话的!
不对你居然是那个杂货铺穿越的罪魁祸首!
楚辞一时间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一句也说不出来,只好带着笔记先走了。
泊十二见他离去是的心情看上去和之前尘连青来找她,结果走的时候想骂骂不出来的样子极为相似,不由摇头笑了笑,顺手熄了桌上的煤油灯。
-
楚辞拿到了笔记没急着看,回了平安杂货铺后先上了一趟楼,把这本笔记锁在自己房间的柜子里,才下了楼,若无其事地继续写起了自己的小说。
小说名为《辅导员回忆录》,讲的是沪江大学的一个叫沈初霁的辅导员故事。
沈初霁十分博学,但学的却是文科专业,他从米国留学回国后在写文章的同时应好友之邀在大学里当文学教授,同时兼职辅导员。
辅导员这个东西还是向大洋对岸的米国学的,主要还是为了协调学校和学生之间的问题、保护学生以及引导学生们去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故事就发生在沈初霁和学生们之间,民国的大学生出身其实千奇百怪,有的人家里家财万贯,有点人家里有权,有的人可能是小地方一个村供出来的学生……
而沈初霁朋友办的大学是为了培养救国的人才,对于学生,不论出身,只要能通过考试就来者不拒。因而学校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学生的梦想也不尽相同,烦恼当然也不同。
这就导致沈初霁的辅导员生涯格外精彩。
楚辞打算写单元文,首先第一个落笔的故事是沈初霁刚刚到大学,遇到的一个学建筑的富家学生,这个学生家里希望他谋个稳定的文职,但他自己却不愿意……
楚辞花了一个下午,洋洋洒洒写到了一万五千字,后来又删删改改剩下了一万字,这才把电脑关上,抬头一看墙上的钟,才发现已经六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