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惊鸿楼(411)

是啊,他们可不就是帮了劳光怀一个大忙吗?

这下子劳光怀不用左右为难,也不用向何苒交代了。

孙子都废了,劳光怀一大把年纪,恐怕现在的情况也比孙子好不到哪里去。

何苒即使还不死心,有了劳光怀这个前车之鉴,其他人也不敢一查到底了。

顶多就是不痛不痒弄几个小喽罗,让何苒小小的欢喜一下,时间长了,这事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然后就不了了之。

钱家兄弟混迹官场多年,深谙为官之道。

但是他们没想到,危险正向他们靠近。

那两个杀手不但被何苒放走了,还被锦衣卫安全护送过江,现在,他们回到了金陵。

二人到了金陵便悄悄打听消息,确定钱家歌舞升平,钱家兄弟的心情肯定不错。

如果他们知道任务失败,还听什么歌,看什么舞?

两人计划,趁着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他们悄悄带着妻儿逃出金陵。

他们的家,就在钱府的后街上,这里住的都是钱家的奴仆。

他们一直都在北边,但是能猜到,他们的妻儿,一定也住在这里。

妻子在府里当差,儿女年纪还小,不能进府,妻子去上工的时候,想来把他们托付给了邻居的嫂子大娘。

以前还在京城时,妻子就是这样做的。

他们决定先带走孩子,然后等到妻子下工的时候,再把妻子直接带走。

他们没敢亲自过去,花银子雇了一个人,假装家里的亲戚过去看看孩子。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那人回来后告诉他们,他们的孩子根本没有住在这里,问了几个人,都说没有。

二人不信,冒着风险亲自去了,这一次,他们找的是在巷子里玩的小孩子。

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儿女差不多大,小孩子之间一定认识。

可是和那人说的一样,孩子们纷纷摇头,然后便一哄而散。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却看到其中一个孩子又跑了回来,怯生生叫住他们:“水娃子死了,我娘不让我说。”

这个孩子的娘,和他们其中一个的妻子同在纫织房做事。

在得到一包松子糖后,孩子告诉他们,他家住在水娃子家的隔壁,三个月前的晚上,水娃子和娘被管事叫走,便再也没有回来,后来那房子也给了别人住,那家人也是在府里当差的,他们住进来,还把水娃子和他娘的东西全都扔出来了。

孩子娘在家里说,水娃子和他娘一定死了,否则不会连贴身的衣裳都不带走。

两名杀手互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杀意。

第335章 抄没

水娃子母子如此,另一家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况。

三个月前,正是他们接到任务,要对劳奉云下手的时候。

原来早在那个时候,钱氏兄弟不但已经决定让他们送死,而且还打定主意要斩草除根。

二人咬牙切齿,恨不能立刻便把姓钱的碎尸万段。

但是他们没有马上动手,两个人汲取在京城的失败教训,经过一番缜密的计划,最终在三日后动手。

钱若林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戏。

在京城的时候,他想在府里养戏班子,可那时他们要跟着齐王一起低调行事,养戏班子这种事还是太过高调了,于是他便一直没有实施。

现在外甥当了皇帝,而且皇位越坐越稳,连带着钱家也从幕后站到了人前。

现在人人都知道他是皇帝的亲娘舅,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

于是钱若林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府里养个戏班子,而且是全坤班。

这几年天下不太平,连带着戏班子的日子也不好过,很多戏班子全都改行了,有的甚至做起了皮肉生意。

而坤班本来就少,现在索性找都找不到了。

钱若林正觉遗憾,好消息突然来了。

有两个坤角,一个小生一个旦角,戏班解散之后,两人就在金陵城里开了一家书坊,收了几个小徒弟,做起了清倌人。

排说这几个小徒弟个个盘正条顺,更有一副好嗓子。

钱若林闻言大喜,上午下了朝,连家都没回,便直奔那家书坊。

所谓书坊,其实就是声色场所的一种,江南多风流才子,书坊里红袖添香,别有一番温柔小意。

钱若林就是在这家书坊里遇刺的,当时他正在摇头晃脑听那台上的小旦唱曲儿,一把刀便从后面探过来,抹了他的脖子。

杀手是他从小养大,精心培养出来的,清楚他的喜好,了解他的行事风格,知道他在听戏的时候,最烦有人打扰。

以前他去戏园子听戏,从来不让长随们跟着进去。

来到书坊,这种雅致清幽的地方,更是不许长随便扰了他的好心情。

因此,杀手一击致命。

钱若林到死都不知道是谁杀了他。

钱若林的死讯还没有传到钱家,钱若望也出事了。

钱若望幼年时淘气,瞒着家里去骑马,被马甩下来,脚却别在脚蹬里,受了重伤,虽然及时医治了,可是钱若望的两条腿一长一短,好在相差不多,平时又穿了特制的鞋子,如果不仔细看,看不出钱若望是个跛子。

虽然已经过了许多年,可这件事还是让钱若望有了阴影。

钱若望不骑马,也不坐马车。

钱若望出行都是坐轿子。

钱若望是承恩侯,一听名字就知道,这就是个混吃等死的侯爷。

因此,钱若望很少上朝。

但是不上朝不代表钱若望远离朝堂,他是皇帝的舅舅,想要巴结他的人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