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292)
为什么却在年后……
只能说人心叵测吧。
他逐渐放下了那些不必要的情感,稳坐在燕都之中,像个老练的渔者,慢悠悠地放下了挂着饵食的鱼钩。
水面之下,闻到食物的血腥气息,立刻有鱼儿翻腾,原先清澈的水面浑浊一片——
“陛下居然真没发现?”
“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不可能!”
一位南方官员果断地开口,看向胆怯的同僚,只道:“这么久以来,你们只想想,陛下眼中何曾容得下沙子?”
进士名单有误,不顾民意也要更改,哪怕自己刚登基不久,手下一个能用的人都没有;黄册要清理,税收要更改,一道政令下来,所有官员便兢兢业业地去做那些得罪人的活;北疆失守,想的不是南逃,而是亲政,直接要将戎狄打下来……
陛下何曾忍让过?
他坐拥天下,心怀百姓,是可以写上史书的明君。
“依我之见,或许是那武将不敢多言,户部清点之后就算过了。”官员还在侃侃而言,试图将所有人都拉下水。
陛下脾气好,若是拿的人多了,说不定还会因为法不责众,减轻刑罚。
他是第一批前几个伸手的,就算觉得自己做的不对,也要绞尽脑汁,为自己找好理由,强调这件事的合理性——不论是拿钱时,还是现在。
此时,他也不断游说着自己的同僚,这几位都是在上一次想伸手,却不敢的:“法不责众,就算陛下真的发现了,又如何?难道他能一次性罢免这么多官员?”
“盛朝还要不要继续维持下去?百姓们还要不要生活?”
县令们倒是老老实实的,被陛下的承诺晃瞎眼睛,愿意当陛下的一条狗。
他们可不愿意!
先帝在世时,那样的日子多么畅快!
他将精力都放在燕都了,不愿意叫自己手下的官员活得多么舒心,但是在燕都以外的地方,却鞭长莫及。
特别是金陵。
虽然也有一套一样的六部,但是干活的人少,大部分人都是混日子的。去岁以来,不得不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很多人心生不满。
97 第九十七章
◎登基第八十九天◎
这种不满持续到今岁, 终于爆发了。
他们恢复了本性,悄悄隐瞒着所有人,为自己牟取福利——
至于陛下给的奖赏?
那些钱只能说维持普通水平的生活, 和以前的奢华、随心所欲完全不能比!
也不知道那群人到底是中了什么邪, 为了那三瓜俩枣, 拼了命给小皇帝干活。
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
官员想到前些日子见到的, 那枚晶莹剔透的茶盏, 因为不成套,他便悄悄取了下来,近日爱不释手地把玩。
他眯了眯眼,扫视了一圈, 不信只有自己一人动了心思。
这群人看起来各个文质彬彬,心怀大义,实际上暗恨他主动拿了东西。如今朝廷的银子要发下来, 不愁他们不动手。
若是动了手,大家便是一条船上的蚂蚱, 谁也逃不了。
——
除却这里, 远在地方的地主也十分愤懑。
他才从监牢中放出来, 浑身弥漫着地牢的臭气, 家里的夫人吃斋念佛惯了,不喜欢出门,此时来迎接他的, 只有最为得宠的妾室,和家中的下人。
“怎么只有你们?”
老爷不甚满意的样子,脸色不大好看。
就算夫人不来, 他还有两个孩子!大的都已经逐渐开始管理家中的生意了, 小的也有十多岁, 预备今年下场,考一个秀才。
自己的父亲刚刚从牢狱之中出来,居然不来主动迎接?真是不孝!
“他们人呢?死哪去了?”
他肥硕的身躯挤进了马车内,声音也压低了,不愿意大庭广众之下,叫别人看他的笑话。
妾室在他家是没有话语权的,此时只瑟缩在一边,不敢开口说话。
下人们没办法抵挡,只能直面老爷的怒火,开口道:“老爷……今岁,小少爷不能下场考试,要等到明年……”
甚至明年,也不一定能下场。
这和老爷的牢狱之灾……也有关系。
目前科举严格了许多,下场的人数增多,但是家中若有直系亲属在科举的前一年有过牢狱之灾,很有可能影响今年下场。
其中,判罪又分为了不同的严重等级,若是最为严重的那一类,如杀人、拐卖等,后辈一生不可科举。
因为不能念书,这些人往往会沦落到匠籍,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
“那更应该来看我!”
老爷更生气了:“今年不能下场,那就明年,在家温书,难道就少这么一日吗?”
这话说得……
知道小少爷今年无法下场,夫人和大少爷都哭了一场。小少爷的学问早就到了,只是为了避免少年心性不稳,硬生生压到了如今。本想今年一鸣惊人,却因为老爷耽误了最好时机。
这次受到了打击,明年再下场,不知道能不能保持同样的心态……
不乏有受了打击,屡试不中的学子。
更何况,老爷这罪不算轻,只是因为家人配合良好,将钱补齐,又将田地还了回去,才这么早放出来,县令给了一个家属配合的判词。不然,老爷还得呆一段时间。
若是呆的时间长了,或许明年的科举也有影响。
先前和他关在一起的乡绅们,只有老爷是最先放出来的,就是因为如此。
老爷完全不知道这些,嘴上还在怒骂着:“不孝子,真是白养他们了!”
从进了牢狱,他心中的怒火就没有停下来过,和狱友们一起,口中不干不净地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