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463)
骆统言道:「蜀军势大,又是刘封亲自领兵,黟县只有五万兵马,可要向丞相求援?」
「暂且不必,蜀军虽众,但我有地形之利,守城不在兵多,而是调度得当,先看看刘封如何进兵再说!」
唐咨摆了摆手,他此次随孙权北征,作为东路军虽然守住了厉阳这一路,但因为中军溃败而不得不撤退,人马基本保全,却一直从未和魏军交战过。
这一次面对更强的对手,唐咨非但无惧,反而有意一比高低,他和朱据、刘纂等人不同,这些人都是东吴本土大姓,又是孙权信赖之人。 (5,0);
而唐咨却是降将,初为魏安远将军,黄初中,曹丕篡位称帝,利城郡军士造反,杀太守徐箕,推唐咨为主,但终因寡不敌众而事败,唐咨从海路逃到东吴。
孙权为拉拢人心,声讨曹丕篡位,拜唐咨为威北将军,封安亭侯,后与吕岱讨平廖式叛乱,平定交州战乱,因功官至左将军,持节。
但无论唐咨再如何努力,还是容易遭人猜忌,始终不得孙权信任,这一次御驾亲征,唐咨虽为左路统帅,但却是一条辅助路线,只是策应保护右路的刘纂。
若刘纂胜,他只需呼应进兵,若刘纂败,他就要领兵相助,可谓没有功劳,只有苦劳。
此次孙权驾崩,新皇登基,将帅更替,唐咨认为这是他翻身的大好机会,如果能在前军将战无不胜的刘封挡住甚至击退,他在东吴的威望将全面提升,虽还不敢与朱据等相比,但这些老将之下,自己便是军中第一人了。
鲜于丹久随唐咨,自然知道他的心思,言道:「明日末将去与蜀军搦战,看看其实力如何,再作打算。」
唐咨摇头道:「不可,刘封亲自来,麾下必有许多猛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几位若有折损,叫我如何与之为战?」
骆统皱眉道:「这战又不敢战,又不愿向丞相求援,这该如何是好?」 (5,0);
对于骆统这个新安排到军中的副将,唐咨总觉得他就是朱据派来监视自己的,态度便一直不冷不热,听他此言,顿觉得十分刺耳,似有嘲弄之意。
「本将用兵,自有我的道理,今夜二位将军只管轮流守城便是,吾自有破敌之策!」
一阵冷笑之后,唐咨先退出了府衙,面对刘封这个劲敌,他丝毫不敢大意,必须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才行。
回到书房,鲜于丹也随后跟来,言道:「刘封用兵向来诡诈,夏侯楙、夏侯霸等皆败于其手,连陆伯言也吃过亏,将军真有应对之法?」
「哼,夏侯楙不过酒囊饭袋而已,夏侯霸只是一介武夫,若陛下先拍我北上,早已取胜多时了,」唐咨一声冷哼,旋即皱眉道,「不过刘封确实有些本事,来路之上,我早已想到许多破敌之策,如今观之却唯有一计可用。」
鲜于丹忙问道:「不知将军有何妙计?」
唐咨言道:「今蜀军兵多,我军兵少,以少胜多,最先当用水火之计,但今日我观蜀军营寨布置十分绝妙,防守严密,这水火之计便用不上了。」
鲜于丹问道:「那还有何计可破蜀军?」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唐咨双目微凛,缓缓道,「若败蜀军,唯有毁其粮草一途,当如当年官渡曹操败袁绍之举。」 (5,0);
鲜于丹皱眉道:「刘封既知兵法,岂不知粮草之重?
蜀军屯粮之处想必不但隐秘,而且还有重兵把守,恐难施行。」
「哼,若此时派人去寻找蜀军屯粮之地,当然为时已晚了,」唐咨却一声冷笑,缓缓说道,「早在蜀军未到之前,吾已派人隐匿于沿途山岭河川之中,或混入百姓之中,或扮做渔民樵夫,将这黟县境内全都监视起来,蜀军动静,本将皆在掌控之中。」
「原来将军早有准备了!」
鲜于丹恍然大悟,赞道,「将军精明如此,何愁不胜刘封?」
「嘿嘿,这叫未雨绸缪,料敌于先!」
唐咨淡淡一笑,摸着下巴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第1349章 形同虚设
(4, 0);
晨曦洒落婺水之上,一片金光,秋高气爽,遍野金黄,硕果累累,正是丰收之际,但附近的百姓却都因为战事夺入深山去了,十室九空。
一阵急促的鼓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蜀军在绵长的号角声中开始调动起来,九座营寨有五座旗帜飘扬,往婺水岸边簇拥过来。
城上的吴兵见状,急忙向唐咨报信,守城的士兵纷纷整装以待,弓箭上弦,滚石檑木早就准备完毕,整齐地堆在城乡之下。
哨兵还未下城,唐咨早已听到城外动静赶来,快步上城,只见城外蜀军马步兵列阵,守住四座吊桥架起的位置,阵中则移出来一架架与城墙同高的井阑。
十架井阑依次在婺水岸边排列,每两架井阑之间,则摆放三架投石车,后面更有牛骡拖着宽大的车架,装满了大石块。
看到这一幕,守城的吴兵脸色大变,蜀军攻城的强悍,他们早就听说过,曾经连洛阳城都能强攻,今日一见,比想像中的还要可怕。
每个井阑之上,顺着木梯正向上攀爬八名士兵,投石车后面的石块堆积成山,正有士兵在装填巨石。
晨风吹拂,鼓声震荡,号角连绵,双方的士兵却都不发一言,一边忙着备战,一边瞠目观看。 (5,0);
鲜于丹紧张地咽了口唾沫,低声道:「将军,听说蜀军的投石车改为霹雳车,一次能发五块大石以上,能到百步开外。」
唐咨微哼一声,投石车虽然厉害,但他将护城河加宽,这么远的距离是无法抛到城上来的,蜀军的攻城方法,军中将领都已经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