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卿卿薄幸(132)

作者: 渔燃 阅读记录

纵我不往(二)

晚晚看到张群玉的那一瞬间, 忽然有种冥冥注定之感。

张群玉在晚晚回眸的那一刻,微微怔愣了一下。

“你……”

几年了?

晚晚陷入回忆之中。

应该得有四年了,那是她还作为骆曦时, 她与师兄去雪山游历。大雪封山, 她和师兄曾与张群玉困在雪山之中同行过一程, 勉强算得上是一路提防、互相背刺, 最后却又托付生死的生死之交。

那时,有限的物资,不知道何时能停下的大雪, 让同样被困住的一行人,在生死边际露出各种丑陋面目。

师兄依旧沉稳而强大地将她护在身后,没让她去直面半分险恶,她看在眼里, 心里都知道。

最后,只剩下她、师兄、张群玉三个人, 没有火种、干柴, 干燥的衣物也在打斗中被撕碎。

作为仅剩下来的人,看着少得可怜的物资, 师兄和张群玉面面相觑。

四面皆是茫茫一片的雪,谁也不知道明天的日出和死亡哪一个会先降临。

她病得昏昏沉沉, 师兄背着她,手被冻僵了也不松开半分, 不知道他自己的温度和力气还能撑下去多久, 却始终没有放弃她,最后咬牙一步步跟在张群玉身后, 靠盯着张群玉染了半身血色的白衣,才勉强没有陷入雪盲之中。

平安脱险后, 师兄要走了张群玉身上仅有的两枚铜钱,分了她一枚,算是承认了他欠下的这一桩,张群玉也不在意,念叨了两句他师兄妹二人恶霸行为出了雪山也不改,居然还抢走了他最后一个包子的钱,还没有知具名姓,眨眼间张群玉就走得影子都再也瞧不见。

这样一段萍水相逢,没想到,在宫中还会遇到。

只是,光阴似箭,沧海桑田。

张群玉先反应过来,笑了一下,没有开口去提为何当年的师兄妹,师兄不知道去了哪里,他当年那么珍爱的师妹居然成了如今的皇后娘娘。

他抬手行了礼,嗓音依旧是那年雪山里那般,清清冽冽像是寒风吹雪,却又比当年更加温润柔和。

“臣张群玉,见过皇后娘娘。”

晚晚也笑了一下,“免礼。”

其实也没什么可以叙旧的。

那个时候,她在病中,不想说话,只浑浑噩噩听着师兄和那些人打交道,到最后只剩下师兄和张群玉句句挖坑试探,她和张群玉只是认识,但算不上熟悉,话也没说上过几句。

张群玉还没忘记这一行的目的,从袖中取出木盒,推开盒盖,而后摊开在她面前。

“娘娘,群玉此行是请示陛下后,为娘娘送来此物。”

晚晚低眸看过去,瞳孔猛地缩紧。

锦瑟纹。

这个纹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买到的,是阿姐自己画出来的花样,专门请叶家的玉匠雕刻了几枚。这佩玉玉质算不上非常名贵,不值得人去偷窃,可这个花样,只有叶云瑟有。

佩玉上面并不平整,风吹雨打,还有磕碰的碎裂纹路。

忽然之间,捧到她面前这样一个特殊意义的佩玉,晚晚一瞬间知道了张群玉接下来要告知她的话。

当年阿姐坠崖失踪,那么高的悬崖,找了许久找不到人,便已经代表着这个人遭遇了不幸。

可是两年之后,阿姐的佩玉又被拿到她面前。

晚晚凝着这一块佩玉。

张群玉轻声道:“节哀。”

晚晚心情复杂成一团。

在张群玉面前,她却只是冷静地问:“是哪里有蹊跷?”

张群玉将如何发现叶云瑟尸身的过程、以及当年的剿匪范围又说了一遍。

那么明显的可疑之处。

叶云瑟作为军中一个刚刚上手的医女,怎么会跨越了几百里,从南方的青州到了西北的肃州?

晚晚沉默了片刻,“陛下准许我请人去查吗?”

张群玉如实回答:“陛下说,若娘娘要查,可以亲自去通知晁兆,晁将军会从府衙调人去往肃州,也可以由臣代劳。”

晚晚从他手中将这枚佩玉接过来,手指捏紧木盒,没注意到木盒边缘并不平整的木刺险些就要扎进她肌肤里。

张群玉瞧着她的手指,欲言又止了一下。

晚晚注意到他神色,茫然看他。

他略微羞赧,“这木盒是臣身边小厮随手劈出来的,并不光滑平整,娘娘当心。”

晚晚看了一眼粗糙的木盒上没有打磨光滑的纹样,粗制劣造,材质像是随手从伙房救出来的一块木头劈成,她又扫了一眼他身上洗得发旧的官袍。

她没有多问,让人备了谢礼,便请他为她奔走,迎阿姐尸身回上陵,再去通知晁兆。

张群玉没有推脱,收了赏赐便告退。

等到外人都走了,晚晚才回到寝殿,将这块佩玉取出。

瑟瑟的尸身找到了,她真的死去了。

晚晚看着这块佩玉发呆。

她此刻的情绪,平静,低落,还有一股巨大的空茫之感。

之前见不到阿姐的尸身,她其实对阿姐已经死去这个事实还没有那么大的感触。

毕竟,阿姐总能绝处逢生,她走到哪里,都能得到所有人的珍爱,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能留有一丝余地,她就走不上死路。

从青州到肃州,她作为随在青州驻军中的医女,却死在肃州,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

晚晚回想着,当初阿姐为什么也要学习医术呢?

那是她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她跟着阿姐在建安伯府中迷了路,却遇上小世子突发急病。那个时候,她刚巧学了如何救治那急病,尽管答应了师父不让上陵的人知道她的医术,却还是施了救,等小世子平平安安醒了,建安伯府声势浩大地来叶家道谢。

上一篇: 情深不寿 下一篇: 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