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16)
她羡慕顾有容,羡慕她可以有一番自己的天地,生于泥泞,也可翱翔长空。
无关出身,全凭自己。
不必受家族牵制,不必受他人扼制,也能立身朝堂,得天子礼重。
东昌公主怔怔的看着她,她原以为她的女儿是最温顺的,直到她听了此番话。
她自认,从未了解过她这个女儿。
东昌公主倒是对江式微改观了,如此年纪,此番见地,便是当初的她也有所不及。
东昌公主不自觉地将式微与多年前大明宫那个小男孩的身影重合,一切一切历历在目。
东昌公主不由浅笑。
她与齐珩,还真是般配!
东昌公主用手背蹭了蹭式微的脸,柔声道:“傻姑娘。”
确实是傻姑娘,真正的大晋,哪里是如她想的那样呢?
但东昌公主不忍心打碎式微心中的道,也希望着她能一直坚守下去。
起码,让她齐令月也能知道,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人能被保护得那样好,能守得住自己的初心。
她希望,她的女儿是这样幸运的。
良久,东昌公主才开口对式微嘱咐了一件事:“晚晚,阿娘想托你一件事。”
式微道:“阿娘请说。”
“你知道汴州的大相国寺么?”
“儿曾听闻。”
东昌公主提此,言语间带了些微不可察的落寞。
“先帝,是阿娘的胞兄,与阿娘关系甚笃,大相国寺算是他留下来的遗物了【11】,近些日子听闻奉命主持重修的工部尚书要回京述职【12】,想必是已然修好。”
“汴州距长安路远,阿娘怕是不方便去,你能不能代阿娘,去看一看?”
江式微原以为是何事,原不过是如此小事。况且东昌公主说的恳切,娓娓动人,式微自然是应下了。
见东昌公主欲言又止,式微问道:“阿娘是还有何顾虑吗?”
“无他,只是,大相国寺算是你舅舅的遗物,大小院落,俱是你舅舅的心血,待你回来,可否为阿娘讲讲?”
式微不疑其他,只想着安慰自己的母亲:“阿娘放心,式微一定将在大相国寺见到的种种都说与阿娘听。”
东昌公主见此,微微松了口气,看着眼前的式微,莫名生了一丝愧疚。
终是没有再说些什么。
【1】敌体:一体
【2】庶竭驽钝: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3】选自《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4】选自《国风·召南·摽有梅》
【5】都堂:政事堂
【6】内帑:国库
【7】蠲恤:免除徭役
【8】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9】攻讦:揭露别人的过失或隐私并加以攻击
【10】参考唐朝,对母亲称呼“阿娘”或“娘娘”
【11】参考唐朝大相国寺因为纪念相王命名
【12】臣子向天子汇报工作
第008章 画屏初遇
十日后,汴州,大相国寺。
长长的石板阶铺路,引向古寺树林的深处,微微春风隐约夹杂着鸟鸣声,清逸雅致,让人有超脱俗世之感。
时下不过孟春,正是柳条未舒之时,和煦的阳光透过薄叶洒在绿檐角上。
微风轻拂,悦人心神。
辘辘的马车声在大相国寺的正门前戛然而止,甘棠掀了帘子向外望了望,然后对车内的女子道:“姑娘,咱们到了。”
江式微今日穿的是沧浪色的襦裙,十分素净,她缓缓走下马车,接过甘棠递过来的帷帽。
毕竟是未出阁的女儿家,便是大晋民风较之前朝开放不少,她也是要有所顾忌的。
江式微抬首便见正门上的四个流光溢彩的大字“大相国寺”,听闻寺的匾额是先帝御书。
先帝爱重佛教,这大相国寺也是因其故封相王而起。
其实算起来她也是信女,这或许是随了东昌公主,对佛教有着天生的敬意。亦或者她前世在神佛前祈求了什么。
总之,她在这里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心安与舒畅。
而寺中禅房中,高季除去了内侍装扮,换上了如寻常人家老者一样的服饰。只见他在齐珩身后催着:“六郎,六郎,你把披风穿上……外面要起风了,别着凉了…”
齐珩推开房门,笑道:“今日算不得冷,在长安闷了那么久,高翁就让我出去透透风吧……”
“那不成,还是得把披风穿上再出去。”高季说着,就想把披风给齐珩系上。
齐珩却嫌弃披风实在累赘,委实不愿听高季的话。
“我不穿。”
穿了披风还怎么弹?齐珩决意不穿。
“六郎听话,穿上。”
“不穿。”
此时的齐珩像个小孩子一样挡着高季的手,不让他系上。
但他不穿披风,高季便拽着他,不让他出这个门。
齐珩只得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将禅房内备好的画屏摆了出来挡风,高季这才罢休。
此次只是为打破流言而来,是以齐珩并未张扬,出来并未带多少物件,只带了几件素色常服还有一把古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1】齐珩倒是难得的惬意。
这不?起了调素琴的兴致。
指尖流转于琴弦间,一首《高山流水》应然而奏。
这《高山》与《流水》原是两曲,但齐珩稍作改编,合二为一曲了。【2】
平日里齐珩无暇练此曲,便是有空,也因身份之故,不好在宫中练琴。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机会,齐珩自是要好好练练的。
男子身着白色的素纱袍,没有复杂繁琐的绣纹,素的很,一身装扮与这春日的清新恬淡倒是相得益彰。指尖在琴弦上转轴拨弦,动作流利干脆,犹如滑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