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社恐小学官伴读日常(40)

作者: 赵不鱼 阅读记录

“赔吧,赔光了就老实了,不然换下一家也照旧看脸宰人,就当为民除害了。”邓衿淡淡道。

宋子须不语。

一群老师傅终于慌了,连忙站起来,有人走到宋子须身边好声好气道:“娃娃,我们先前不知道是这样,都是误会。你看你说了我们就知道了,现在就可以返工,不然闹起来我们大家都不好看,大家都要养家糊口,你就不计较这个了行不行?”

邓衿淡笑,“老师傅,别看他脾气软就想糊弄过去,你上下有老小,我们家里也有老人要养。”

“砰!”一直没吭声的徐二撞出了门,发出好大一声响。

宋子须愣愣地看被撞坏了一角的门,又看看徐二跑远的背影。

邓衿轻笑,看向一群帮工,“既然都向着徐二,那就顺便帮徐二赔了修门的钱。”

一言定下。

午时,宋子须侧卧在床,小声对邓衿道:“殿下,大梁律法里好像没有让他们违工后赔一半工钱的规定。”

邓衿揽过他,闭上眼睛,“马上就有了。”

宋子须沉默一阵,在他臂弯间抬头:“殿下,那阿叔阿婶那边怎么办?”

“但凡有点廉耻,他们就该躲着别让我看见。”邓衿淡道。

午后,楼下传来一阵一阵的响声,夹杂着嘈杂人声。

宋子须被吵醒,迷糊睁眼,看邓衿站在二楼栏杆一动不动。

他打起精神爬下床,“殿下,怎么了?”

走到邓衿身边往下一看,愣了。

一队苦工扛着雕刻精美的大食桌,从外搬进来,消失了一个中午的徐二站在其间指挥,看到他们后招了招手,“掌柜的。”

宋子须还披散着头发,来不及绾上,匆匆忙忙下楼,“徐二,现在是在做什么?”

徐二道:“我去木具市找人定了桌椅,还有钱柜,二楼住房的床啊桌啊都定好了,但今天只能送桌椅过来,其他的还没做成。”

宋子须愣愣的,“我没有让你去办这个。”

“我知道,”徐二低头,“我现在在给你赔罪,你别找要我叔伯要钱赔了。”

宋子须看着这些精美的木具食桌,看着并不便宜,他心下一软,道:“徐二,不用你赔,你去退掉,退回来的钱你自己留着花,我也不让你叔伯赔钱,返工重来就好了。”

徐二抬头,“我没给钱啊。”

“……什么?”宋子须看他。

徐二指了指桌椅:“钱你自己给啊,我给你当苦力挑木具赔罪,所以你刚才的意思是不用我叔伯赔钱了?”

宋子须忽然一阵头晕目眩,他扶住了一旁的墙。

“你怎么了?”徐二皱眉,低头看他。

宋子须摆了摆手,忽然被人半扶着坐到了一旁,邓衿倒了杯水,半跪着和他平视,杯沿抵到他唇边,“缓缓。”

宋子须就着邓衿的手喝光了水,趴在桌上,揉了揉胸口,有点喘不上气,阵阵窒息。

邓衿一下一下地顺着他后背,眉头拧着。

“他怎么了?”徐二得不到宋子须的回答,转而问邓衿。

邓衿目光冷沉地扫他一眼,没说话。

宋子须稍微缓过来一些,搭扶着邓衿的手,微微坐直了,有气无力道:“徐二,你把你定的东西全都退回去,以后,你不要再自作主张管酒馆的事情了。”

徐二微怒:“我又怎么了?我哪做的不好你直说我才知道啊,你一直这样反反复复的烦不烦?”

宋子须头疼,“我觉得我说得很清楚了,你不能不经我们同意就擅自做主。”

“我都是为你们好啊,你们要装修酒馆我来帮忙,你们缺木具我也来帮忙,到底还有哪里不满意啊?”

宋子须不知道生气多一点还是无奈多一点,好半晌才道:“你还是没懂。”

“不懂的是你们!”徐二猛地踢了一脚桌脚,震到了宋子须撑在桌上的手。

“我踢你试试?”邓衿站起来。

徐二眉毛怒竖:“帮你们办事真是麻烦得要死,不知好赖。”

“你还倒打一耙?”邓衿气笑,拎着他出门,“去,回去找你爹,让你爹滚过来见我,我们从头到尾捋顺了,看看理在谁那边,到时该赔赔该换人换人,滚吧。”

人跑了,终于清净。

剩下一群看热闹的搬工,其中一人指了指桌子道:“小公子,这些不要了吗?”

邓衿转身:“从哪来回哪去,工钱找刚才的雇你们的人要。”

人都走了,邓衿站在宋子须身旁,俯身抹了抹他额头上的汗。

宋子须握了握邓衿的手腕,“……殿下,如果阿叔真的来了,我来和他说,我们不好闹得太僵,不然阿婶知道了不好受。”

“他们不做太过,我不会插手。”邓衿淡淡道。

没过一会儿,徐老匆匆忙忙赶来了,身后还跟着阿婶、徐二和一群帮工。

一进门,徐老就叫开了:“你们两个娃娃!赔什么钱?你们抢钱啊?”

“你小点声!”阿婶在身后拧他,“听听两个俊仔怎么说,我是不信你家二哥三哥几个,就连徐二是什么蛋你自个儿清楚吗你,让开!”

阿婶抱着一篮鸡蛋小跑到宋子须身边,见宋子须额冒虚汗脸色苍白的样子,她放下篮子摸了摸宋子须的脸,道:“仔仔,你有事没事啊?徐二是个蠢小子,缺心眼,别跟他一般见识啊。”

宋子须笑了笑:“阿婶,我没什么事。”

“气急了喘不上来罢了。”邓衿在旁凉凉道。

阿婶有些无措,缓缓站起,对邓衿道:“俊仔啊,婶先跟你们道个歉,我以为这老混球会给你们个好师傅,谁想他让他家不靠谱的二哥三哥过来。还有徐二,他就是脑袋缺根筋,你们和婶说说怎么回事,婶给你们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