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专家(101)
当前,这项技术刚刚出现传播面还不广,目前只有国内学者注意到,并仅有部分学者真正应用,国际上还未对此进行研究,可一旦这个成果真的被全世界注意到,毫无疑问会成为全球植物学界的焦点。
一个学者如果能够在这种级别的研究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绝对会对自己以后的研究产生莫大的好处。
他们几乎可以想象国内那些做了实验的专家学者们会有多激动。
那他们这个消息的曝光量又会达到何种恐怖的地步也可想而知。
他们呼吸都灼热起来,只有一个念头。
转发,必须转发,马上转发。
他们疯狂向公司报告,然后编辑信息,迅速发送。
一时间,网上铺天盖地的新闻涌来。
正如他们猜的那样,这个消息果然引起了植物学界的广泛关注。
那些应用了这个技术的人更是快要疯狂,想要在这个先进技术里加上自己的名字。
可是激动过后他们发现自己实验是成功了呀,并没有失败怎么办?
他们涌动的心沉默了,忍不住去问其他相熟的同行,一时间他们的交流方式都变了。
“你们失败了吗?”
“我没有啊,你们失败了吗?”
“没有啊。”
紧接着就一阵默然。
显然他们已经发现周围认识的同行在用了这个技术后都成功了,所以……到底是谁失败了?
李申?
这人谁啊?到底为什么失败了?
他们百爪挠心的时候,还真找到几个同样失败的人。
只不过他们压根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资格可以加入到超纳米级分子肽技术的作者列表中。
旁人就好奇了,“为什么?”
在别人的疯狂追问下,那几个人崩溃的说,“我们没有能制备那么小级别的设备啊。”
达到纳米级的设备他们勉强还能借到,可是超纳米级……
抱歉,他们既没有,也借不着。
原以为凑合用也行,结果自己的苗出是出来了,可是一出来就烧死了,只有零星几颗活了,成功把成功率固定到0.1%。
高达99.9%的失败率,简直想想都郁闷。
众人一听更是沉默,完全pass掉他们这几个失败案例。
可是除了这些意外,他们竟然再没有发现其他案例,心有悻悻然的同时,更加好奇李申那么多人的失败原因。
他们可太好奇了。
与此同时,网上李申等人前往草莓园验证的视频突然扩散开来,他们好奇地点进去,发现视频里的人他们大多还有认识。
有时候开会还能碰到呢。
“所以你们是怎么失败的?”
有人主动去问他们,结果打了电话没人回应不说,对面还爆出特别吵闹的骂人声。
别说,这声音还挺耳熟。
不就是他们打电话的人嘛。
好家伙,竟然连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上了,明明他们之前见面时还挺文明礼貌的呀,咋的变成喷火龙了。
他们凑起耳朵仔细听。
“李申,你个狗屁滚犊子,生孩子没□□的烂货,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缺德的人,还一副施恩的表情,我可去你他妈的——”
骂的够狠的,什么情况?
第049章 第四十九章下场
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自然是八卦, 特别是有传奇色彩的八卦。
这段时间最有传奇色彩的是什么?龙吸水必须榜上有名。
虽然现在龙吸水已经没有再出现在大家视野里,但那也只是因为龙吸水现在在抓紧研究新品种,等到新品种研究出来后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种植, 到时候再发生洪涝灾害时他们可就有了一大利器。
因此龙吸水在全国的话题度都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 自然也有人对它的发现者兼培育者感到好奇。
结果现在先是听说有专家质疑人家先前免费公布的分子肽技术有漏洞, 后面人家植物育种旬刊和江城研究所就联手发了声明。
只要有漏洞共同研究就加名,很多网友对加名的意义并不了解, 但耐不住也有了解的人啊,在那些人的疯狂解释下, 他们终于明白了加名背后的含义。
好家伙。
先不说人家是免费公开的,并没有要任何人专利费, 更何况人家不也说了嘛, 只要能改进就加名。
大方的简直让他们都心脏呱呱乱撞起来。
就人家这态度, 哪怕技术真的有漏洞,他们也能接受。
原本他们以为这就是今天最大的八卦了, 哪成想人家植物学界圈里的人也下场了, 在网上疯狂问究竟是谁失败了,要知道他们认识的人里t实验都是成功了的。
他们可太想知道那个能加名的幸运儿是谁。
当然不光他们想知道, 广大网友们自然也想知道, 于是在各大媒体疯狂转发,想要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个幸运儿。
结果找完了一圈愣是没找到一个。
“不对啊,这些人不是失败了嘛,怎的找不到其他人?”
有人直接甩来一段视频,正是从霍颖助农直播间截的, 那人不光甩视频,还带解说的。
“那天我看这群人气势汹汹的检查大华村的草莓来着, 因为这些草莓是用了人家朱老师研究的技术嘛,他们说自己实验失败了,非要让人家自证来着,听说先是去了人家研究所一个教授的大棚看,愣是不满意来着,说是江城研究所和朱老师联手造假,后面就去了这个草莓园,刚去的时候脸色可不好了。”
广大网友都是从千万个瓜里熏陶出来的,哪儿还不懂。
合着看人家确实成功了,证明人家技术没问题所以破防了呗。